知乎,老鐵,666?

2019-08-20 老馬 新浪科技
瀏覽

知乎近期最讓人關注的消息,就是拿到快手與百度的投資。更確切地說,主要是因為快手。

本輪融資4.34億美元,知乎強調這是近兩年來中文互聯網文化和娛樂領域規模最大的融資之一,而且也是大環境中金融形勢較為嚴峻背景下的融資。知乎創始人、CEO周源在全員信中指出,融資“難能可貴”。

能拿到錢,說明了知乎的價值。雖然用戶大規模擴張后的知乎,內容質量上多有爭議。但相對而言,它還是一個聚集有大量優質內容的平臺。在外界一般印象中,知乎仍舊有“精英”色彩。而另一方面,外界對快手的印象往往停留在 “土”甚至“Low”等關鍵詞上。知乎大V遇上快手老鐵會是怎樣一幅畫面,引人遐想。

翻開微博,有比較熱門的評論總結快手領投知乎:“以后就是:謝邀,剛下飛機,人在美國,年入百萬,鐵子們,雙擊走起來!”

類似調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外界這兩個平臺的印象。但知乎不是曾經的知乎,快手更不是曾經的快手。兩者到一起,實際也并不奇怪。

知乎走向普通人

成立于2010年的知乎,到2013年3月才面向公眾開放注冊。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注冊用戶由40萬迅速攀升至400萬。在發展初期,這一平臺聚集眾多精英,優質內容密度很高。用戶聽雨人曾在回答中總結知乎精英的層次,以2013年初為界,知乎前期受關注度分層大致可以分為四層:

第一層有極佳事功或者名氣,如馬化騰、李開復、張小龍、徐小平、王小川等;第二層包括馬伯庸、張家瑋等在自己業界小有名氣的用戶,葛巾、采銅等知乎自己發掘的明星用戶,以及周源、張亮等知乎內部人員;第三層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在某個分野持續輸出高票回答的用戶,另一種是有非常好的講述技巧,有一到兩個擅長領域,有時也喜歡跨界回答的用戶;再之后,是一些年輕用戶。

在聽雨人看來,到2015年,第三層用戶留在知乎的大概只剩下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這種判斷未必精確,不過從趨勢上,知乎用戶整體層次下滑,是普遍認可的趨勢。隨著用戶激增,平臺氛圍變化等因素,知乎遭遇幾次大V出走風波。精英群體的密度被稀釋,優質內容的密度也被稀釋。這一內容平臺城池擴張,普通用戶走入城中。2019年1月,知乎用戶數突破2.2億。

對一些知乎重度用戶來說,這種變化令其遺憾,“知乎越來越水”的批評,幾乎從未間斷。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對于那些后來陸續進入到知乎,并不那么“精英”的普通網民來說,體驗到的好與不好,卻不是一句“內容越來越水”就可以概括。

在小而美的知識分享平臺與普惠的知識平臺之間,知乎的選擇是后者。回溯起來,早在2010年知乎尚未正式上線時,周源曾發過一封全體信,當中記錄了他們最初的想法:知乎提供了一個產生,分享和傳播知識的工具,我們鼓勵每個人都來分享知識,將每個人的知識都聚集起來,并為人人所用。

由此可見,2013年年初知乎開放公開注冊,本就是它的必經之路。更進一步看,今天知乎與快手結緣,也并非意外。即便不是融資事件,知乎也會向快手老鐵們走去,拉近距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商業化一直是纏繞在知乎發展道路上的問題。去年12月,“寒冬”之中,知乎也傳出裁員消息。從300到500再到700,數字一路上升。知乎方面回應稱,700 人為極端夸大的不實事實;每年年底,都會進行績效考核并予以相應的人員調整和結構優化。不過在新浪財經相關報道中,有被裁離職的技術員工表示,“裁員上百人肯定是有的,一個業務線可能就會裁員幾十人”。

在此次融資發布的全員信中,周源強調了此輪融資的“難能可貴”,同時也向員工再次強調,“知乎所處的環境和階段,以及我們所肩負的期許,絲毫不容許任何懈怠。承諾結果、保持高效、敢打硬仗應該成為我們的工作準則。快則生,慢則死,說到必須做到。”

雖然知乎方面表示,鹽選會員與廣告業務已經成為商業發展的雙引擎,不過這兩個引擎提供的動力,目前還不足以免除其焦慮。在去年底裁員風波后,知乎內測短視頻應用“即影”的消息傳來,而周源是即影的活躍用戶。

??3??±é|?é?μ即影首頁

短視頻風口之中,眾多平臺企圖進場分羹,不過目前看,知乎并不能推出一個可以像它自身一樣快速成長的短視頻應用。此次與快手結緣,則有可能完成它向短視頻方向的曲線進軍。

快手跨入五環內

對快手來說,拓展類似知乎這樣平臺上的用戶群體,也是必然。

熱衷購物尤其數碼產品的用戶,大概對“什么值得買“不會陌生。值得買上的活躍用戶喜歡討論,而討論的話題涉及商品,也涉及平臺,比如對不同電商平臺的印象如何。早先拼多多飽受爭議,而現在,很多值得買戶已表示“真香”。比如618期間,一些用戶受低價吸引,從拼多多購買蘋果產品,發現并沒遇到擔憂的產品問題。

拼多多驟然興起,受到了三四線小城市與農村地區用戶的認可,但“五環內”用戶并不感興趣,認為其中商品不可靠,與自己天然隔絕。然而從拼多多自身來看,顯然也想拿下五環內用戶的訂單。對蘋果產品做補貼,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外界對它的印象。

對事物的刻板印象容易形成,但當真正去了解,可能會發現與想象中并不一樣。對快手來說也是如此。早先,《殘酷底層物語》一篇爆款文章四處刷屏,把快手帶入主流媒體視線。當時引起的討論之一,是“誰是主流”。

驚訝于快手老鐵的存在,進行熱烈討論的一方是主流嗎?還是說規模更大,被討論的一方是主流?答案不言而喻。不過當時文章對快手的描述,恐怕失于偏頗。

文章作者稱,只需扒拉扒拉快手這個App,就能了解中國鄉村的精神面貌。他列舉了一些快手用戶的自虐表演,“狂嚼大豬頭、一口氣吃光半米長豬大腸、生吃一管芥末都是快手中自虐吃貨的基本標配。更狠的人表演生吃死豬、生吃蛇、生吃蛆……”

對這樣的內容,有人喜歡獵奇,有人則感到心理乃至生理上的不適。由此為起點,一些人對快手避而遠之,至今認為它“土”、“Low”。但,文章所述能否代表快手普遍狀況?能否代表中國鄉村“精神面貌”?顯然不是。

????????a???快手截圖

快手創始人宿華曾表示,快手的用戶分布是自然形成的結果,真實反映了中國人口結構。而對于應用的定位,快手方面明確表示,其創立的初心,是為普通人構建一個分享生活的平臺。當一部分聲音聲討快手內容突破底線時,也有人看到了其中的趣味與可貴之處。

《財經天下》曾在相關文章提到新媒體研究者、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資合伙人魏武揮的看法。據他觀察,快手上確實有人通過吃惡心的食物或自殘以獲取關注,但絕不是主流。而對快手平臺,他的評價是“特別草根”、“挺好玩的”。

快手的slogan是“記錄世界,記錄你”。如果向這一目標前進,其內容就不會有特定的發展方向,其用戶也不會刻意固守三四線或鄉村市場。實際根據快手發布的內容報告,在2018年,其一二線城市用戶超過4000萬,占比進一步提升。北京、沈陽、深圳居城市獲贊數前列,分別獲贊27億、22億、18億。

內容平臺“出圈”

“出圈”多見于追星的粉絲圈子,也就是飯圈。據“泛見志”解釋,出圈意味某個明星、某個事件的走紅的熱度不僅在自己固定粉絲圈中傳播,而是被更多圈子外的路人所知曉。

出圈之后,便可能有更多機遇。對互聯網內容平臺來說,也是如此。

QuestMobile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9半年大報告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移動互聯網用戶凈減200萬。在用戶時長上,從2018年12月到2019年3月,用戶時長增速從22.6%降至11.8%,到了2019年6月,增速已經滑到6%。人均單日時長358.2分鐘,可能即將觸頂。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挖掘潛在用戶,增加用戶使用時長就顯得愈發迫切。突破固有圈層,也就自然成為內容平臺發展的一個選項。

周源在融資后的全員信中提到,內容賽道的競爭愈發激烈,技術迭代、媒介升級、用戶出圈、創作生態……接連不斷的變量出現,驅動了產業格局變化,對公司、從業者和消費者都產生深遠影響。他進一步提到“開放”,稱“保持開放”是知乎的價值觀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強調知乎員工應該以更開放甚至饑渴的心態看待外部世界,創造共贏合作,拓展生態邊界。

在早先階段,知乎上大量內容與編程、科技相關。而現在,官方自稱聚集了科技、商業、影視、時尚、文化等領域最具創造力的人群,已成為綜合性、全品類的社區平臺。通過觀察知乎熱榜,可以看到,很多社會、娛樂話題出現在榜單之上。

內容平臺在想辦法讓自身生態愈加多元多樣。回頭看,快手也是如此。

官方數據顯示,在2018年,快手內容中生活類內容占比最高,為24%。美女、美食相關內容分別占比14%、11%。職業技能、技藝、表演相關內容占比8%、8%、6%。“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這一王小波非常喜歡的觀點,換到互聯網內容平臺上,也可以成立。

???????????1??¥???快手內容報告

實際在快手、知乎之外,B站也是一個例子。雖然“二次元”被認為是這一文化社區最鮮明的標簽,但官方往往也會強調平臺內容的多樣性,比如紀錄片和Vlog,也受到很多用戶歡迎。

不帶標簽,才好出圈。除了融資時發布的全員信,周源隨后在知乎相關問題下再次表述了自己想法:“新陳代謝是科技互聯網發展的第一法則,競爭是其中的催化變量。當下看競爭,如果找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我想應該就是開放”。競爭激烈,需要保持開放,彼此賦能。差異鮮明的平臺結盟,或許能產生更大的效用。

畢竟,對于知乎大V和快手老鐵以及你我而言,都需要看到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