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業績變臉,5年共獲政府補助超1.2億

2015年扭虧為盈后,政府補助占其當年總利潤的44.33%。此后三年,政府補助占其當年總利潤比重分別為8.68%、6.65%、13.27%。
“三只松鼠”的物流中心。 (新華社記者 杜宇/圖)
三只松鼠(300783.SZ)第三季度盈利下降一半,竟然是因政府補助減少。
2019年10月14日,網紅零食品牌三只松鼠(300783.SZ)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前三季度預計盈利29117.66萬元—29699.26萬元,同比上升8.72%—10.89%,但第三季度僅預計盈利2471.80萬元—3053.40萬元,同比下降58.50%—48.73%。
三只松鼠解釋稱,該季度盈利下滑主要是因為政府補助同比減少了4403.53萬元。
根據招股書信息,過去五年,三只松鼠每年都會從政府部門獲得一筆不菲的補助,累計下來超過1.2億元。不過,在招股書中,三只松鼠也強調他們對政府補助“不存在重大依賴”。
三只松鼠董秘辦公室工作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業績差得比較多,就是因為今年的政府補助差了四千多萬。今年政府補助共有多少,目前尚未有結論,要等到年報時才能對外披露。
不過該人士仍然堅稱,公司業績對政府補助不存在依賴。
“電商扶持資金”是重頭
招股書顯示,2014 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只松鼠每年獲得的計入當期損益政府補助項目總額分別為1301.36萬元、685.66萬元、2742.63萬元、2704.03萬元、5333.14萬元,共計12766.82萬元。
雖然三只松鼠每年都有幾十億的營收,但這些政府補助對于他們的利潤來說依然有不小的幫助,尤其是在早些年。
2014年,三只松鼠利潤總額還是負數,當年共虧損1417.4萬元,如果沒有1301.36萬元的政府補貼,虧損將會更大。2015年扭虧為盈后,政府補助占其當年總利潤的44.33%。此后三年,政府補助占其當年總利潤比重分別為8.68%、6.65%、13.27%。
三只松鼠的招股書還詳細披露了政府補助的具體項目。比如在2018年,三只松鼠僅“電子商務扶持資金”一項就獲得了4265.05萬元,該項目也是過去幾年三只松鼠得到的最大一筆政府補助。
2014年初,蕪湖市曾出臺《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及其實施細則,涉及資金補助、稅費減免、土地指標等多項優惠政策。《安徽日報》曾報道稱,蕪湖“將電商發展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抓手之一”。
不過,除三只松鼠之外,蕪湖此后并未有更知名的電商企業走出來。
此外,2016年、2017年兩年,依據《蕪湖市人民政府關于去杠桿防風險促進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三只松鼠分別獲得100萬和50萬元的獎勵。
2017年,除“電商扶持資金”外,補助較多的項目是農產品安全可追溯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依據《安徽省科技專項資金項目合同書》,185.98萬)、高技術產業發展專項計劃(83.59萬)、土地使用獎勵(82.68萬)、安徽省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獎補(50萬元)等。
除“電子商務扶持資金”外,三只松鼠在2018年度獲得補助較多的項目還有科技“小巨人”企業財政補助(273萬)、土地使用獎勵(231.81萬)、信息技術服務業獎(100萬)、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扶持獎金(79.27萬元)、“精品安徽”央視宣傳企業獎(74.16萬)等。
不過,三只松鼠的上市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2017年3月,向中國證監會遞交招股書,但當年10月,審核狀態變更為“中止審查”,理由是“簽字律師辭職”;
當月,IPO申請又恢復正常;但到了12月,因為“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而再次暫停。當時還傳出,三只松鼠收到某自媒體的“恐嚇”,要求出資500萬與其合作。
直到2019年5月16日,三只松鼠終于成功過會,并于7月12日正式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只是“吃貨”的搬運工
三只松鼠并非是一家傳統的休閑食品生產商,它在2012年成立之初就聲稱,自己不會生產果品,他們要做的只是“吃貨”的搬運工。
他們沒有農莊、沒有加工廠,也不直接生產果品。招股書在介紹經營模式時說,他們采取的是“核心環節自主、非核心環節外包”模式。產品配方、制作工藝屬于核心環節,以自主研發和統一安排為主;產品加工則屬于非核心環節,由認證供應商完成。由于訂單量大,他們在采購環節有很強的議價能力。
他們將整個產業鏈分為5個環節,分別為:農戶、供應商、三只松鼠、銷售平臺和物流。只有“三只松鼠”這個環節是自己的,負責品牌塑造、產業鏈平臺搭建等,其余部分都以與第三方合作為主。
同時,他們又深諳互聯網營銷之道,制作卡通形象,贊助熱門電視劇、綜藝節目,在短短幾年內就迅速走紅。
這種輕資產的經營模式是他們獲得政府補助的主要原因。招股書中,三只松鼠曾寫道,通過互聯網將原材料種植方、加工場所與終端用戶連接,他們開創了以堅果為代表的互聯網休閑食品零售新模式,受到了各級政府在財政補貼等方面的支持鼓勵,獲得了一定的政府補助。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對于這種經營模式似乎有不同的看法。
證監會發審委員會在2019年5月16日對上會的三只松鼠做了詳細的問詢,他們追問了“核心環節自主、非核心環節外包”開展生產經營的模式,要求回答供應商選取標準、管理制度以及追責機制,供應商規模、生產能力與發行人采購數量的匹配性等問題。
此外,發審委還問詢,他們在原材料采購、食品檢測、生產及添加劑添加、儲存、運輸、保管等各個環節的產品質量及食品安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有效執行;對天貓、京東等第三方平臺是否過度依賴等等。
(來源:南方周末 記者:王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