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進軍體育產業 少東家張康陽的“破壁之旅”

2019-09-22 蕭墨塵 三聲
瀏覽

“新的東西”的產生伴隨著不斷的破壁。遠赴意大利,主管一家有著偉大歷史的足球豪門,曾經的“足球盲”張康陽接受鍛煉,是一種角色上的破壁;這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成功躋身相對封閉的足球圈,成為歐洲足球的頂級話事者,達成了圈層上的破壁;而對張近東和他的蘇寧集團而言,體育產業是企業成功轉型后覬覦的全新領地,取世界之能量反哺蘇寧的生態構想,瞄準著商業上的破壁。

如果不算自己的父親張近東,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是張康陽的“第一商業偶像”。

一名“90后”將這位特斯拉的創始人當做商業偶像再尋常不過:敢夢想,敢實踐,敢把自己天馬行空的設想變成現實。在美國讀書期間,張康陽曾“憑感覺”買進早期特斯拉的股票,在此后的暴漲中迎來甜頭。

“扎克伯格和馬斯克表明,年輕絕不是取得成功的障礙。”2018年10月,在正式成為意大利老牌足球俱樂部國際米蘭主席的就任儀式上,張康陽如此慷慨陳詞。

張康陽和馬斯克的人生挑戰確實有著相似之處:在外界仍將你視為“年輕人”的時候,成為真正的領導者。但作為二代領導人,張康陽需要在蘇寧的基業上前進,這意味著張康陽并不能像偶像那樣天馬行空,而必須在父輩的框架中承前啟后。

這個迭代的過程伴隨著更高的起點。自2016年蘇寧集團投資國際米蘭以來,張康陽的位置一步步遞進,從控股方代表,到董事會成員,再到俱樂部主席。每一個新角色伊始,張康陽都要接受一輪外界的審視,同時,也要時刻面對來自內部的種種盤問:關于國籍,關于年齡,有時有意,有時無心。

從某種程度上說,1991年12月出生的張康陽,在商業上承擔著比上一輩人更重的“破壁者”角色,一如他角色變換下幾何倍數增長的壓力。對從小被張近東帶在身邊、出席過蘇寧大大小小各項會議的張康陽而言,與年齡不相符的“位高權重”不會令自己露怯,如何交出“新的東西”,才會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答案。

“新的東西”的產生伴隨著不斷的破壁。遠赴意大利,主管一家有著偉大歷史的足球豪門,曾經的“足球盲”張康陽接受鍛煉,是一種角色上的破壁;這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成功躋身相對封閉的足球圈,成為歐洲足球的頂級話事者,達成了圈層上的破壁;而對張近東和他的蘇寧集團而言,體育產業是企業成功轉型后覬覦的全新領地,取世界之能量反哺蘇寧的生態構想,瞄準著商業上的破壁。

01|成為“球迷”

9月18日的歐洲冠軍聯賽小組賽,張近東、張康陽父子一同出現在了梅阿查球場的看臺上。坐鎮主場的國際米蘭并未延續本賽季的良好勢頭,取得理想中的勝利,賽后的意大利媒體和中國媒體,都略顯夸張地打出“張近東、張康陽父子面色凝重”的標題。

這個場景放到數年前,恐怕張康陽自己也難以想象。在被安排對接國米球迷心中的“教父”莫拉蒂、并完成最后的收購審查之前,對于“百年豪門”國際米蘭的歷史,足球圈外的張康陽還只停留在“聽說”的階段。

不論是工作安排,還是“成為球迷”,一切對張康陽是全新的。錯綜復雜的意大利足球環境,對蘇寧集團的未來接班人無疑能能起到良好的鍛煉效果。而對蘇寧而言,在海外管理一處龐大的、有著社區和群眾基礎的產業,也同樣是“全新的”。開疆拓土需要交給張近東最信賴的人。

好在,張康陽對新的角色適應地很快:2016年下半年,以大股東代表進入管理層角色沒多久,張康陽就開始著手俱樂部核心的主教練更換工作,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南京-米蘭”來回飛行后,張康陽開始常駐米蘭城——這既是張近東的決定,也是張康陽自己的選擇。

也就是從那時起,張康陽正式開始了向“臺前”角色的轉變,他開始越來越多地接受媒體的采訪,越來越多地在自己的社交網絡公開表達對俱樂部的支持與希冀。

隨著時間的推進,人們很容易發現,在使命的趨勢與足球運動本身的感召下,張康陽開始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球迷”:幾乎每場必在現場,勝利時鼓勵,失利時激勵,喝咖啡時的拉花寫著“INTER”,自己的愛車涂上象征著國際米蘭的藍黑色。“年輕人”充滿活力的管理優勢,在張康陽的身上得以放大。

這一點,對社區屬性極強的足球運動而言,相當難能可貴。“扎根于球迷中間”雖不是“俱樂部主席”這一角色的硬性要求,卻也是不易得的加分項。對國際米蘭球迷而言更是如此:經歷過對鞠躬盡瘁的“教父”莫拉蒂的感恩戴德,又經歷過對投機印尼商人托希爾的痛斥,他們甚至比其他俱樂部球迷更明白,一個將俱樂部視為己出的主席是多么重要。

托希爾“敗筆”在前,國際米蘭球迷必然會以更加嚴苛的標準去要求下一位亞洲主席。張康陽一出現在這一社區群體面前,就必須通過共情得以安身立命。并且,這種“共情”的真假虛實,球迷很容易分辨。

在絕對不小的認可難度下,至少到目前為止,在這一點上,張康陽幾乎做到了他可以做到的全部。要知道,在這樣的位置,沒有任何負面,即便是讓人看不到任何負面,也絕非易事。從很早開始,張康陽便開始用自己言行,開始逐漸征服球迷、征服媒體。

《米蘭體育報》資深記者盧卡·塔伊德利撰寫了題為“國米,Steven領導,蘇寧接任者越發意大利化”的專題文章,詳細介紹了他所了解的張康陽:“他為人透明說話直接干脆,這方面不太中國,同時,他謙虛謹慎,這又很中國。”

“Kangyang還是Steven?其實,是Stefano。”塔伊德利在文章里玩起了梗,給張康陽起了這樣一個典型的“意大利語名”。

02 |成為決策者

一周前,歐洲足球俱樂部協會(ECA)剛剛舉行新一屆選舉,張康陽以國米主席的身份進入了執行委員會,成為了最年輕的ECA執委會成員。在ECA新執委會成員的合影中,黃皮膚、年輕人的雙重標簽,讓張康陽格外顯眼。

一個“來自中國的90后”,坐在充滿了“足壇遺老”的人群中間,本身就相當具備新聞性。歐洲足球圈,尤其是意大利足球圈壁壘甚高,一個非專業出身,非本土的資本代表,尤其是足球欠發達國家的資本代表,想要躋身其中分一杯羹已非易事,遑論成為領導者。

對蘇寧和張康陽而言,國際米蘭投資后的管理,比投資本身難度更大。在足球承擔著重要文化傳播使命的歐洲土地上,以資本身份介入其中的張康陽,必須付出比原生的專業人士多出數倍的投入值,才能獲取相應的聲望。

而現在,張康陽正在通過意甲的磨練,一步步展示出他作為決策者的能力。

2017年,當張康陽第一次參加股東大會時,就感受到了來自環境的壓力。彼時,國際米蘭俱樂部處于真正意義上的低谷。他們已經5年沒有拿到歐洲冠軍聯賽的席位——它本象征歐洲足球俱樂部處在巔峰的競技狀態當中。2010年時,國米還是意大利歷史上首個意甲、意大利杯、歐洲冠軍聯賽的三冠王,現在他們卻連歐冠聯賽都打不進去。

這種壓力下,作為新上任的決策者,不被各方面連環拷問幾無可能,但從另一方面,它又簡化了目標:你需要動用足夠多的力量,去推翻足夠多的東西,去變革,去賦能,去深挖,去開拓。

這是20來歲的張康陽從未經歷過的,也是100多歲的國際米蘭從未經歷過的。也就是從這次股東大會開始,這位“說英語的股東”開始了由內而外的征服,從流利地表達蘇寧對俱樂部的愿景,到競技上沖進前四、拿到“歐冠”的席位。意大利人開始更多地看到“StevenZhang”給這家老牌豪門煥發的新的生機。

在俱樂部層面,張康陽已經主導過一輪人事任免,他從死敵尤文圖斯找來馬洛塔擔任總經理,后者在尤文圖斯近期王朝的建立當中立下大功。球隊層面,張康陽已經參與了兩輪主教練的遴選,更充分參與到了俱樂部的球員引進當中,2019年夏天,國際米蘭夏季相當讓人滿意的引援決策,張康陽就親歷了其中。

3年耕作后,國際米蘭不僅擺脫了“財政公平法案”的束縛,更走向了收入穩定增長的通道中。在德勤發布的全球足球俱樂部財富排行榜上,國際米蘭從2016年的第19名上升至2018年的第14名,位居意甲第二。而在畢馬威公布的2019歐洲俱樂部估值行榜中,國米俱樂部企業價值已升至6.92億歐元,41%的增幅冠絕歐洲所有足球俱樂部。

張康陽取代了國際米蘭同城對手AC米蘭的CEO加齊迪斯,得以進入執委會,與同樣經歷了低谷的老對手相比,蘇寧治下的國際米蘭已經在復蘇的道路上領先一步。而張康陽是球隊主席,加齊迪斯則是職業經理人,兩者身份角色的倒掛,更顯示出了張康陽的在球隊管理上的親力親為。

不僅是國米,張康陽對帶動整個歐洲足球的變革同樣充滿信心。

在成功當選ECA執委后,28歲的張康陽表示,“雖然我很年輕,但我已經做好了準備。在中國和美國,有很多我這樣年齡的年輕人已經在企業中擔任重要職務。我認為歐洲足球俱樂部協會也喜歡新鮮感,我帶來了新想法,足球和過去有了很大不同,從社交媒體到YouTube,它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在這些領域我可以做出自己的貢獻。”

從足球欠發達國家的年輕人,到百年豪門的主席;從資本的代表,再到年輕的決策者。張康陽正在用這種近乎“破次元壁”的方式,刷新著國人和歐洲足球界兩方面的認知,也在明面上提高著蘇寧本身的品牌價值。

而這種價值所帶來的影響力,可能是蘇寧未來真正受益的財富。

03 |成為張康陽

走向臺前的張康陽行事愈發透明,這位“少當家”在蘇寧戰略版圖中的戰略作用也愈發清晰可見。

與王思聰、孫喆一等人相比,張康陽身上也有著中國式“富二代”看似殊途同歸的點:同樣經歷過精英教育,同樣有著被低估的管理能力,同樣以正在經手的視野為軸,擔綱著企業未來方向的“探路者”。

這映射著中國商業的大環境,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新老業務并行的模式,一家企業在做大的過程中,不丟掉原本的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需要開拓新的業務。新業務,往往便由這些“二代”來完成。

與王思聰、孫喆一們略有不同的是,張康陽被“獨自”派遣到國外,所探索的路也更加沒有前置經驗;相同的則是,這種全新的嘗試,或許只能由他們去嘗試,才能將探索與嘗試的價值最大化。

我們無法將武斷地將各家“少當家的擔子”與各自企業的未來方向強加等同,但其中的關聯性已經愈發浮出水面。王思聰在新文娛的探索、孫喆一對文創方面的把控,依然可以對萬達的輕資產改革,以及融創的重心側重起到管中窺豹的作用。這些事情是他們最為“合適”的工作,對張康陽來說同樣如此。

當前,蘇寧在整個體育產業的投資已然擁有足夠的戰線:如果說投資江蘇足球是地緣經濟,投資PPTV是頭部資源的必然需求,那么,蘇寧對國際米蘭的投資,以及將張康陽派遣到前線的“安排”,是蘇寧下一步國際化戰略的灘頭試點,也是體育對社區流量賦能、對成熟社區文化傳播的一次融合實驗。

“國際化是蘇寧未來十年重點聚焦的方向之一。”在今年5月的江蘇發展大會上,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曾首次對外透露了蘇寧即將到來的“第四個十年”的業務發力點。9月中旬,張近東親赴意大利,開始發展新的業務合作伙伴。

作為“世界第一運動”,足球可以成為勝過語言的“溝通橋梁”,在這一維度下,國際米蘭成為了蘇寧在國際化路徑當中的理想支點。

一方面,對曾經繁榮、卻又在商業化上逐漸落后的意甲而言,相對的藍海客觀上給了張康陽有的放矢的空間,這是正是“建功立業”的時機;另一方面,足球俱樂部,尤其是歐洲足球俱樂部有著社區和流量的雙重賦能,歐洲成熟的社區營運體系,對遲遲不能迎來流量釋放,迎來真正拐點的中國體育產業而言,有著彌足珍貴的意義。

經歷過傳統零售到互聯網公司成功轉型的蘇寧,有著足夠大的文娛生態野心。張近東和他的蘇寧或許需要通過這種鍛煉,在收獲一個可以真正獨當一面的張康陽,同時收獲品牌附加值的提升。而這種不斷“破壁”的過程,所收獲的鍛煉價值和提升閾值,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2018年底,蘇寧易購已經變更了旗下重要業務“蘇寧小店”的股權。由全資子公司變為參股公司。股權變更后,上市公司間接持有Suning SmartLife 35%股權——Suning Smart Life由蘇寧國際、Great Matrix、GreatMomentum于2018年7月共同出資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美元,持股比例分別為35%、55%、10%。其中,GreatMatrix、GreatMomentum注冊地均在英屬維爾京群島,全資控股人正是張康陽。

從很多年前將張康陽帶在身邊出席重大會議開始,張近東便毫不避諱張康陽的接班計劃。在張康陽的“破壁之旅”之中,在成為球迷、成為決策者之后,張康陽自然要成為張康陽,而他的國際米蘭之旅,也必然會在未來,與整個蘇寧的未來達成交匯。

(來源:三聲 周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