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研究院發布報告:聚劃算正在改變下沉市場競爭格局

2019-09-18 會文 浙江在線
瀏覽

9月17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下沉市場發展與電商平臺價值研究》專題報告。

報告認為中國的互聯網電商經歷了早期的假貨橫行的“草莽時代”,進入既要“品質”又要“實惠”的階段。聚劃算作為全球最大的特賣平臺,精準契合了最廣泛的下沉市場人群對品牌和產業帶商品的需求,正改變著下沉市場的競爭格局。

下沉市場消費結構向“橄欖型”演變 山寨商品生存空間縮小

2018年以來,不少新興互聯網公司通過“下沉”概念引起了業內關注。對此,報告鮮明指出,下沉市場的增長并不等于低質低價商品的增長。

報告以聚劃算的“99劃算節”為例,劃算節兩天成交額超過2014年的第六屆雙11(交易額為571億元),下沉市場訂單量占比高達60%,而參與“99劃算節”的重要主力正是天貓平臺的品牌商家。

報告分析認為,這印證了下沉市場對于品質商品的巨大需求和爆發潛力,低端山寨商品正在逐漸被中端品牌商品取代,,下沉市場的消費結構正在從以低端商品為主的“金字塔”模式向“橄欖型”形態發展。

下沉市場消費結構向“橄欖型”形態發展

“聚劃算效應” 打通品牌下行之路

在商品結構優化的同時,頭部品牌和電商平臺深度合作也是本輪電商下沉的重要特點。本次報告中,商務部研究院將“聚劃算效應”作為典型案例進行了討論。

今年以來,包括蘭蔻、歐萊雅、西門子在內的80余個頭部品牌在聚劃算平臺上取得了超過50%的同比增長,其中有47個品牌,在聚劃算全市場和下沉市場的同比增幅都超過100%,被稱為“聚劃算效應”。

今年以來,母嬰品牌Babycare在聚劃算上的同比增長達到156%,在下沉市場增速高達165%,更驅動了高達170%的天貓成交總額增長,成為“聚劃算效應”的代表

報告認為,以聚劃算為代表的電商平臺,不僅滿足了下沉市場消費需求,同時通過營銷平臺爆發力,幫助品牌獲取下沉市場新客,賦能品牌商家,實現了多方共贏。

發力供給側 助力產業帶升級

2018年,聚劃算推出產業帶升級計劃,計劃在全球范圍內升級1000個產業帶,引爆30000個品牌,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果,剛剛過去的99劃算節,產業帶商家兩天收獲訂單超過4000萬,同比增長438%。以手機配件商家卡琦為例,借助聚劃算天天工廠平臺,獲得了更多展示機會和大量新客,日均訂單數量從9000單增長到15000單以上。天天工廠選品平臺還幫助卡琦實時篩選出更受買家歡迎的圖案,升級產品設計,優化產能分配。

電動牙刷廠商福派根據聚劃算反饋的數據,針對不同人群推出了不同的產品,取得了高速增長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認為供給側升級是下沉市場競爭的核心,只有更好地將消費端與生產端進行無縫對接,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品牌化、品質化、體驗式消費需求的電商平臺,才能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面對愈加理性成熟的下沉市場消費者,商業生態完備的電商平臺將逐步顯現競爭優勢”。

(來源:浙江在線 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