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疫情使產業生態化和行業轉型升級加速

2020-03-09 狄云義 第一財經
瀏覽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疫情終會過去,如同太陽終會升起一樣,疫情帶給零售消費產業極佳的反思機會,如何構建更具韌性和柔性的產業生態?如何讓行業更加規范和高效?如何讓企業提升應對偶發性風險的能力?將成為后疫情時代零售消費產業關注的三大核心問題。

1.產業變化趨勢:平臺助力、資源共享加速產業生態化進程。

平臺關注供給側中小企業升級。

此次疫情對中小微企業致命性打擊,政府紛紛出臺信貸、減免稅收政策,天貓、美團等平臺企業也紛紛推出減租、減傭、低息貸款以及專項扶持資金等優惠措施,但政策傾斜并非長久之計,面對難以預測的風險,如何提升中小微企業抗風險經營能力將成為后疫情時代的重要話題。

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機會。通過疫情期間的部分生態協作可以預見疫情結束后,平臺型企業將加速實現從需求側向供給側的轉型,幫助中小微企業實現數字化經營、專業化生產、多樣化營銷和智慧化服務,這將成為未來平臺業務發展的重點。同時隨著供給側數字化進程的深化,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相關行業內中小微企業將加速集約化、內涵式升級進程。

疫情加大產業鏈資源共享。

疫情中面對個體企業困局和大量的疫區需求缺口,我們看到餐飲行業、快遞行業和零售企業之間,通過人力調配保障了產業生態的效率同時,也緩解了個體企業人力成本困局。而眾多物流業、海淘平臺、品牌服裝行業利用自己的供應鏈優勢實現了大量的疫區醫療防護物資缺口的同時,也呈現了極強的企業社會責任感形象。后疫情時代,疫情期間的跨界嘗試和資源共享亦或成為產業鏈跨界資源共享的常態化商業模式。

2.行業變化趨勢:疫情改變消費心智、加速渠道調整升級。

疫情強化消費心智中的“安全性”、“趨同性”、“便利性”與“目標性”。

疫情將對消費心理和行為帶來較大影響,首先消費者將更強調消費的安全性,包含消費環境與產品和服務的安全性,其次消費者“趨同性”購買心理將得到強化,個體消費受群體影響效應凸顯,未來以社交為基礎的購買行為將快速提升。第三消費者對便捷性和速度的要求將進一步強化。可以預見社區型商業、線上商業交易將進一步提升,同時配送時效也將成為消費者購買行為中更為重要的決策要素,最后消費者基于品牌預設的“目標購物”、“速戰速決”等購物行為將成為流行,同時消費者在購買行為上消耗的時間也將進一步縮減。

疫情進一步加固線上消費習慣、推升社區商業價值并加速渠道規范進程。

線上習慣鞏固:2019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06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5,239億元,增長19.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預計2020年全網零售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將明顯提升,線上購買的習慣將在此次疫情中得到極大的加固。

社區商業價值凸顯:過往社區商業仍面臨諸多瓶頸,如生鮮電商、社區便利店等,均面臨教育市場的前期高額資本投入和改變“用戶習慣”難題,受疫情的延續,社區快速成為集中的高強度連接點,消費者心智和習慣在這個周期內有望發生改變,社區商業價值在疫情開始時已經凸顯。

渠道規范化進程加劇:從本次疫情起源地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折射出,我國海鮮、農貿市場長期存在食品安全、監管難等問題。此次疫情影響下,各省市或將加強農貿市場嚴格監管。同時,食品安全、衛生環境存在明顯問題的農貿市場將進一步被安全衛生的現代渠道替代,“農改超”的步伐加快。

3.企業變化趨勢:后疫情時代零售消費品企業將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

改變經營思維模式。

在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面對巨大的人口/流量紅利,如何搶占市場、擴大規模、增加收益是企業慣有的基于效率的線性思維模式,背后的假設是環境的相對穩定和過往增長邏輯的延續,但隨著存量市場時代的來臨,國內外眾多“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對企業的“突發性沖擊,假設邏輯將變得越來越不穩定。此次疫情就是一個例證,當突發危機來臨時預設的假設前提將不復存在。未來的企業需要的思考如何能夠在多元動態的商業環境中,做到內力深厚(核心競爭力)而持久(概率思維)的能力,僅靠規模的時代不僅已經消失,而且存在“轟然倒塌”的巨大風險。

加速全渠道布局。

疫情期間,眾多企業通過推出微信線上會員專場、微信秒殺、小程序分銷、不同區域輪流直播等形式推動線上業務增長,以最大限度的對沖補償巨大的線下銷售損失。我們從中可以看到,通過全渠道(線上、線下、社交/短視頻等)建設和柔性供應鏈體系的打造,可以極大的緩解風險對業務的侵害。

強化消費者經營。

企業在優化消費者經營是需從企業收入構成和核心競爭力兩個角度同時思考,對于企業收入構成,大家對于【GMV=人口*ARPU*留存率】這個公式并不陌生,中國大部分行業已經進入“用戶短缺”的存量競爭時代,如何提高單客經濟貢獻和客戶留存率是存量競爭時代必須解決的問題,這次疫情只是把這挑戰放大與提前了。另一方面是核心競爭力角度,企業需要明確自己在品牌/渠道/產品/用戶經營上的最為突出的長板優勢,采取哪種優勢驅動不是零和游戲,但隨著市場成熟度提升,企業需要重塑與用戶的關系,精準目標用戶畫像、依靠統一體驗的觸點與用戶連接、實現產品與服務的線上無縫溝通運營、用戶意見的數字化反饋、用戶導向的企業價值鏈高效運營等工作,都是后疫情時代企業必須要補的課,用戶經營會成為企業增長的重要差異化競爭力。

(來源:第一財經 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