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作亂久已,2020實體零售店收割獨立生鮮電商?

前言:
胖子經常說,不要詆毀人家生鮮電商,小心別人找你麻煩。
我知道胖子是好心,不過我雖自實體連鎖超市入行,但自己也在電商平臺、生鮮電商公司工作過幾年,還參與及自己籌劃過獨立生鮮電商平臺,因此沒有對某個生鮮電商企業或生鮮電商行業的詆毀之心。
我三天兩頭說獨立生鮮電商平臺、尤其是前置倉到家很快要死、馬上得亡,并非出于對生鮮電商的敵視,是真心實意認為他們的業務模式完全是空中樓閣,甚至是騙局--或許有的人活該被騙:多數人死于貪婪。
當然,對于良心創業者,良心企業,我們還是要鼓掌致敬的《他們倒閉了,卻是生鮮電商中的良心企業》。
這與正義感沒一點關系,沒有正義這個愛好,應該也不屬于為了吸引眼球,有時寫完了自己微信朋友圈都不轉發。或許習慣了寫想什么寫什么,比較少考慮你好我好大家好,不針對某個企業,也談不上得罪誰。
我自己會在寫的時候仔細考慮一些專業性的邏輯--這么多年,至少有一定的專業性吧,剩下的就是大家愛看不看、愛信不信的;該完蛋的會完蛋,我寫幾篇文章也不是什么咒語,救不了誰,也敗不了誰。如:《生鮮電商“前置倉到家”或已窮途末路》
回到標題:2020年是實體零售店收割獨立生鮮電商平臺的好時機
為什么說生鮮電商作亂久已?
十幾年了,生鮮電商還在前赴后繼的燒錢,并且絕大多數獨立生鮮電商沒有盈利的希望。
一元購、一分購,脫離正常經營的范疇,嚴重搗亂市場正常的秩序,這是否屬于不正當競爭,應該仔細研究一下;
還是用我之前總結的一段話:
生鮮電商最愛吹牛:融到資本的公司吹牛都是天縱之才:生鮮損耗控制在1%(死不要臉);我是生鮮電商獨角獸(一個死相);部分實現盈利(賬隨你怎么算)……
生鮮電商最是坑人:坑顧客(倒閉后充值無法兌現)、坑資本(假數據)、坑員工(倒閉欠薪)、坑供應商(倒閉供應商隨著完蛋)、坑加盟商(加盟前置倉的虧慘了)。
生鮮電商最是詭詐:
淘集集欠供應商款付不出來,讓供應商把貨款變成股份-終是完蛋了,股份也是空的;
呆蘿卜資金鏈斷裂,讓供應商蓋章支持-蓋章有個毛用,重新開業恐怕是擔心被政府抓起來;
迷你生鮮欠款說要48個月分期還款-時間拖久了,烏合之眾就散了,騙術高超
松鼠拼拼頭幾天還傳出要并購你我您,過幾天就解散了。
詭計多端的讓你不服不行……
我將生鮮電商胡亂進行了一下分類:
生鮮電商的各種模式千奇百怪,這里一下子也說不完,比如之前在小超市、便利店植入冷藏柜的愛鮮蜂。
這些年作亂的主要是在平臺開店的和獨立生鮮電商:
在平臺開店的生鮮電商,比如水果電商,多數用的一件代發,唯一比的是價格,發的水果絕大多數是三、四級果,之前拼XX的水果質量就不用解釋了吧?不過在平臺開店的生鮮電商虧損比例遠比獨立生鮮電商平臺要低,還有以銀行的積分商城、企業渠道為主的生鮮電商盈利是比較容易的;
平臺自營的生鮮項目,虧錢他們是有戰略考慮的,一是比買流量便宜得多,流量屬性要好得多;二是可以由平臺官方把握產品及服務質量;其它的獨立生鮮電商
生鮮電商燒錢、作亂也產生了一些意義:
一是所謂的用戶教育:通過一輪的生鮮電商炮灰燒錢,觸發、收集了消費者對線上購買生鮮產品的需求;
二是為整個生鮮行業建立一套針對電商的新生鮮供應鏈系統或經驗;
三是生鮮電商各種折騰為整個行業培養了一大批生鮮+電商的人才;
四是探索了各種線上生鮮營銷的各種新模式;
五是生鮮電商炮灰們踩了各種坑,給整個行業交了學費,讓大家更冷靜。
現在生鮮電商的處境:
到2019年下半年,生鮮電商領域融資已經非常的困難,獨立生鮮電商平臺死的死、并的并,剩下的編故事繼續撐。模式無盈利希望的、巨額虧損的、融資中斷的,除了賣給大型電商平臺,好像沒有太多的路了。
大型電商平臺(有流量貨幣化能力的電商平臺):阿里系、京東應該已經在或者準備收割。一般是用更輕的模式代替、搶占現在重模式無盈利希望的獨立生鮮電商份額,還那句話,比買流量便宜--虧點錢自己有能力變現一部分。
例如淘鮮達,京東到家都屬于以店為倉到家模式,模式與成本比純前置倉到家要低很多很多。
實體零售店,尤其是已經形成一定規模,或者在一個區域內形成自己的優勢的企業,比如區域龍頭連鎖超市,這類企業在各地大約有300多家;比如區域連鎖水果店,這個數量不詳,這些年連鎖水果店大致走的是連鎖超市的路。這些企業有以下幾個優勢:
一、在核心區域有對消費者有較好的品牌影響力,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消費者信息;
二、在區域內對供應商積累了較好的信譽,現在生鮮電商說倒就倒,哪個供應商不怕啊?還有快消品區域經銷商,生意這么難做,配合度應該會比較高的;
三、團隊雖然老舊,但穩定性高,并且成本較生鮮電商要低;
四、已經建成自有的供應鏈體系,不過還得學習一些生鮮電商的快速營銷與供應的效率、打法。
五、實體零售做區域電商各種成本低,大部分企業也在賺錢。
實體零售店如何收割現有生鮮電商?
我說的實體零售店,主要指連鎖超市、連鎖水果店、連鎖社區生鮮店等,單店的生鮮零售店,想參與這事難度比較大。
說起收割,其實對于實體零售店也沒有選擇,不得不參與這場亂戰:未來三五年,實體零售店與大型電商平臺之間的戰爭,可能是深耕用戶與繼續下沉(市場下沉與產品線下沉)的戰斗。
所謂收割是:用戶與流量的爭奪!
首先,我們要清楚生鮮電商這些年折騰下來,所謂消費者教育觸發、收集的消費者需求中的偽需求與剛需:比如靠虧錢便宜引來的大爺、大媽類的消費者,這其中偽需求的比例可能非常大--便宜才買還挑三揀四的,這類用戶還是暫時留給燒錢的生鮮電商來服務吧;
一般白領、企業業主,由于工作比較忙,是有一定比例生鮮產品配送到家的剛需人群,這類人群實體零售是可以進行收割的。
其次,如何收割,或者說到這里只能說不得不參戰了,很多實體店已經在做:
與平臺合作,平臺小二或業務人員整天嗷嗷的要求參與的實體零售店虧錢拉流量--我個人建議,長期虧錢就沒有必要與他們合作了,用戶并沒有沉淀在自有平臺中,為他們做炮灰不值得。
自建平臺:投入的人力物力巨大,合適的人才也難尋找,流量也不知道從哪里來。買個軟件吧,談的時候被忽悠得七上八下的,用起來總是這毛病、那毛病的……難啊……
反正,現在生鮮或者說零售,從來沒有容易二字,最后說一下我的個人觀點:
一、絕大多數實體零售企業拋開資本問題,還是不具備自建開發團隊的人力基礎與經驗的,買個軟件或小程序吧,一些傳統的超市軟件商也開發了不少配套的電商模塊,總之在這個事上不要搞大躍進;
二、一定要建立有經驗的專業團隊來搞這個事,至于怎么找人挖人,并抽調現有資深管理人員(一定要派能調動公司各種資源的管理人員參與)搭班子配合,就自己考慮吧;
三、模式問題要謹慎:到店自提、社區拼團、送貨上門可以結合,控制成本非常重要,不要干燒錢的破買賣--搞清楚為什么做這個事;
四、營銷方法:抄。
五、快速營銷+快速供應,這個要學習一下水果連鎖店的經驗:早上在大市場拿貨、中午裝車發貨、下午到店就開始營銷賣貨了;
六、如何激發參與者:團隊及合作者,算賬分錢,企業少賺或開始略虧點,這個下次有時間單獨再說一下這個問題。
生鮮、零售是沒有盡頭的戰爭,實體店加油吧。
(來源:生鮮傳奇 作者:陶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