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拼多多黃崢傻嗎?

2019-11-25 嫣然 聯商專欄
瀏覽

聯商專欄:財報數據是華爾街的最愛,當每季度財報數據發布的時候,就是大家爭先恐后買入或是恐慌性賣出的時間。拼多多經歷了多次冰火兩重天的待遇,這次,就是后者的傾巢賣出了。

當拼多多公布了Q3的財報后,當天股價就應聲下跌,跌的還不是普通慘,是極慘。股價從40.72美元跌到31.34美元,1天就跌去108億美金。

股價跌的原因,在于拼多多Q3財報中的三高:運營費用高(84.7億元),營銷成本高(69億元),虧損高(23.4億元),而營收(75.1億元)略低于預期(76.54億元),最終造成股票市場的不買單,可以說是情有可原。

然而,我的立場不變,還是持續看好拼多多。

4年內拿到5.36億的活躍買家,站穩活躍用戶數第二的電商平臺,年度GMV到達8402億,拼多多不是只靠著低價跟補貼拿到今天的江湖地位。

有八個理由持續支持拼多多:

1. 百億補貼不是原罪

你對拼多多的印象為何?買便宜的東西就上拼多多?是的,這是一般人必然的反應。當然,有更多的人會像我群里的朋友說:“買有品牌的商品,會上拼多多?呵呵…”記得當時我不假思索的回復就是:“不會呀,很多人都去買了iPhone跟華為呀。”這樣新的用戶心智的培養,對現階段的拼多多而言需不需要呢?當然需要。

新增的一二線用戶,確實許多人是因為百億補貼而下載的拼多多。的確有人拿完補貼就卸載了,但新增用戶數到達5310萬,一二線用戶人數從36%到48%,已經證明,不是每個人都拿完補貼就卸載了。拼多多的方向并沒有錯。

2. 二選一的確是致命傷,卻也是機會點

當阿里感受到來自拼多多的威脅日益增強時,他們祭出二選一的手段。品牌商一面倒向阿里,也是意料之中的結果。大品牌的背后代表著一群精英份子,這群職業經理人,也等于金字塔頂端的1億人,對他們而言,這只是一份工作,沒有必要去抗衡大的市場機制,尤其當老板沒放話時,真的不需要主動去當炮灰,既然是二選一,不用想,絕對是選天貓,這是一個成熟的電商平臺,也是一個有面子的選擇。

在二選一的政策出現后,拼多多上剛開始萌芽的知名品牌紛紛打了退堂鼓。但拼多多就這樣算了嗎?

先回歸一個重要的問題:電商平臺的本質為何?中心化電商就是個平臺,廠商供貨,用戶買,大的基本原則是:供貨的廠商必須夠多,用戶才有可選擇性,才能買到需要的商品;相對地,用戶也必須夠多,商家的貨才有機會賣掉,才愿意持續供貨。B端跟C端必須同時取得平衡,這個電商平臺才有持續性發展的價值。

這邊衍生出兩個重要的思考:

a. B端是不是等于大品牌?

當然不是。B端=商品。用戶花錢買到商品,而商品不等于品牌。也可能是工廠,也可能是自營的商家,也可能是代購,有各種可能性。只要拼多多有辦法提供足夠的商品,讓用戶花錢時能夠買到他要的商品,這個平臺就能夠持續產生價值。有大品牌的支持絕對是大加分,真的非常重要,但市場機制不是只靠大品牌來作為支撐的。

講個真實故事,我的朋友有一天回家探視他的母親,發現浴室內母親自己上拼多多買了xx沐浴乳,他立刻告知母親,這不是正品,于是立刻下單為母親買了他所知道的正品品牌,確認貨送到,母親也真的開封使用。2周后,他問母親,怎樣,他買的商品才是好用的吧?母親輕描淡寫說:我用不出來有什么差別?不知道你浪費這個錢做什么?

對于這件事,我有兩個觀察:第一,這是他母親自己第一次上電商平臺購買的商品(PS:拼多多上確實有許多新的電商人口,不是每個人的數學都是狀元,真的玩得轉那些復雜的電商玩法),她有她自己的成就感,她并不想得到孩子的冷嘲熱諷,她期待的是贊許,不需要被否定。

第二,品牌并不是對所有人的萬靈丹,相反地,有更多品牌正因為社交力量的強大而逐漸失去消費者忠誠度。

商品才是最真實面對消費者的東西,不是品牌。品牌力量絕對存在,但品牌力量正在減弱也是真實存在的現象。品牌不等于商品。

b. 天貓平臺上的所有品牌是否都獲得了支持,滿足現狀?

在天貓上,品牌如果得到了支持,業績獲得了增長,堅定不移地留在天貓是必然的。但淘寶有接近千萬的店鋪數,天貓有接近9萬的品牌入駐旗艦店,有多少商家能夠得到該有的流量支持,獲得實質的業績增長?是80%的商家都賺到錢了,還是只有20%的商家非常滿意?如果商家沒有得到該有的增長,他們的下一步會是什么?

國外有許多品牌會做Outlet專供款,也就是專賣店賣的是款式新穎,做工復雜的流行性高端商品,但會根據Outlet消費群體的需求,制作出另外一批設計較為簡單,做工不那么復雜,包裝簡單,可以降低成本的大批量商品,只要Outlet的顧客夠多,他們就會持續供貨。

所以,如果品牌商家有一天會不顧天貓二選一的原則去拼多多賣貨時,關鍵點在哪里?當然是拼多多必須有賣貨的能力。拼多多能夠賣貨的基本能力在哪里?當然是足夠的活躍用戶數。所以,不論外界如何質疑,拼多多非常清楚,所有的手段都只是戰術,一切都是過程,戰略高度就是:用戶增長。

3. 拼多多的社交屬性從誕生開始就碾壓阿里。

未來電商的主要入口會從搜索到推薦。推薦的模式,包含了朋友的種草跟后臺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及算法優化等。

沒有人能夠忽略朋友的種草能力,朋友種草的最短路徑是淘寶到支付寶嗎?是淘寶、天貓到微信嗎?還是微信到微信?不論你服或不服,哪一個電商平臺真正帶動了微信社交圈的電商價值?京東5年前就拿到了微信的一級入口,但他們始終認為那是一個貨架:如果用戶看到就可以點進來,沒看到就算了。

只有拼多多,真實地理解微信的入口是“關系鏈”,透過社交關系鏈,進一步擴大它的新用戶取得及商品賣貨能力。京東今年開始覺醒,京喜也確實帶來了驚喜,為京東取得了靚麗的成績,但沒有人能夠比拼多多更熟悉社交關系鏈的運用模型,拼多多內部還有許多來自微信平臺的員工,他們對于在微信平臺內的各種運用規則跟做法如數家珍。

你可以用A方式來封掉我,但,我還有B方式繼續前行。這像是國外厲害的稅務專家,一定能幫你找到符合當地法律的節稅模式,完全合法,卻又能替你省下一大筆稅金。想堵我?太難了!拼多多不違法,他只要懂玩法。

4. 無購物車,更短時間的決定模型

進入拼多多的頁面,滿屏都是催促購買的設計。“單獨購買255,發起拼單160”;某某人只差1人拼單完成,點他即可完成拼單;288的售價還剩xx時xx分xx秒恢復成489;xxx1分鐘前對此商品給出5星好評…什么關卡都設計了,就是不給購物車。做個購物車的欄位,就真的有這么難嗎?我想等一下再決定不可以嗎?

當然不是設計購物車不行,是拼多多的模型里,希望做的是鼓勵用戶更快下決定。放在購物車里的商品,經常忘掉到最后直接點清除。沒有購物車看似違反了現有電商平臺的基本玩法,但,在催促成交上,拼多多有它自己的思維邏輯。

5. 游戲化模式=沉迷

拼多多非常善于用游戲模式跟用戶溝通。玩游戲免費換商品、砍價免費拿、多多果園、多多愛消除、1分抽大獎………有許多設計機制源于游戲,而游戲的玩法最能達到的目的就是沉迷。

澆個水、玩個愛消除、轉個大轉盤,誰說只有買東西才能上拼多多?有人拿錢換時間,有人拿時間換錢,拼多多拿游戲換活躍度,這個模式也被許多電商學習與模仿。如果這個方式沒有效,誰會模仿?

6. 研發費用高漲=投資未來

Q3拼多多的研發費用高達11.272億,同比增長了240%。什么人會愿意為未來花大錢投資研發成本?目標清晰的人。

如果我是一家夕陽企業,我要掙扎于每天的營業額,研發費用就是一個遙遠的夢想。華為的研發費用占收入的14%,拼多多目前的研發費用占收入比為15%,創立至今,拼多多技術工程師占整體員工比例始終維持在50%以上。只看現在營收規模的公司,沒有未來。

7. 經濟下行,更大的生活壓力造就更大的拼多多空間

舉個真實的案例,我身邊有個單身女性上班族朋友,她從三線城市到上海工作,月薪1萬元,每個月的硬成本包括,房租5千元,交通、餐飲、社交生活支出約3千元,還要加上買美妝、保養用品等。

此外,還要設法存錢寄回老家。她的邏輯十分簡單,所有在家不對外的用品,一律拼多多。對她而言,這就是最簡單的數學,這是她的生活壓力所在,不需要對外大聲宣揚。

除了她以外,你的身邊還有多少有實質生活壓力的人存在?消費升級是一件事,打腫臉充胖子是另外一件事,但釋放生活壓力是最實際的事。

8. 用戶增長才是硬道理

相比上個季度,拼多多的年活躍用戶增加了5310萬,達到了5.36億,同期阿里和京東的數據分別是1900萬和1310萬,拼多多的增速高達39%,超過京東+阿里增速之和,這也是拼多多首次突破5億用戶大關,距離淘寶天貓6.93億用戶,差距縮小至1.57億。

用戶數到達5億這個數字,淘寶用了15年,拼多多只用了4年,如果增長速度不變,拼多多將有可能在一年之內,用戶數量與阿里持平。

燃財經曾寫過一段分析:

“在營收規模上,拼多多是阿里的6%;在凈利潤規模上,阿里每個季度有百億凈利,拼多多持續虧損;在市值上,拼多多是阿里的8%;在用戶規模上,拼多多是阿里的77%。”

所以,在用戶增長、營收規模、凈利潤跟市值這幾個指標上,如果你是黃崢,哪件事才是你現在最需要耕耘的事?

還記得剛才說的B端跟C端的平衡點在哪里嗎?如果今天拼多多要對抗二選一,要真的能讓商家賺到錢,愿意轉戰拼多多,他最重要的戰略還是活躍用戶的增長。其他,都是過程。

今年2月,拼多多增發10億美元融資;9月,通過可轉債再融資10億美元。Q3財報會議上,拼多多稱,在下一季度會繼續“百億補貼”戰略。

黃崢的選擇,已經非常清晰了。

如果你知道亞馬遜整整虧損了20年,阿里集團整體獲利等了13年(1999年成立,2012年迎來整體獲利),你會不會對現在拼多多的虧損有更大的容忍空間?

亞馬遜在1997年成立,最黑暗的時間是成立4年時的2001年,隨著美國互聯網市場泡沫的影響,股票當年跌到6美元,而在2019年的11月,股票價格在1754元美元上下。

沒有人在成功的路上一路順遂,跌跌撞撞都是難免,但對未來的目標清晰,知道自己該怎么前行的人,才有機會成功。這是拼多多的第4年,或許它不會像阿里巴巴或者是亞馬遜那樣成功,但它確實為中心化電商平臺的模式帶來了一些改變。

目前,對于拼多多而言,獲得用戶增長才是最重要的路徑。用戶的活躍度、用戶心智的培養、用戶習慣的養成,就是未來十年拼多多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

拼多多還有很多硬仗要打,但黃崢絕對不傻。

(注:在經歷股價急速下滑的兩天后,拼多多目前的股價回升到33.99美元)

(來源:聯商專欄 作者系費芮互動創始人&CEO蔣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