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蘿卜創始人李陽:未來將會是一家科技零售公司

聯商網消息:2019年,是社區生鮮電商呆蘿卜的崛起之年。
截止2019年9月,呆蘿卜已進駐安徽、江蘇、河南、湖北四省共19座城市,門店數量超過1000家,月訂單超過1000萬單。而在各項數據對比中,呆蘿卜更是以95%的APP打開率,以及60%的次月留存領跑行業。呆蘿卜創始人兼CEO李陽曾表示:“未來,呆蘿卜將會成為一家科技零售公司。”
智慧零售第一步
人才與組織架構能力,是未來生鮮零售的關鍵競爭因素之一。
2019年初,合肥起家的呆蘿卜,開始在中國電商之都杭州大規模招兵買馬搭建互聯網技術團隊,人數多達數百人,幫助呆蘿卜跑通100%“線上下單,線下取貨”門店自提模式,找到了一個更優的解決方案。
該技術團隊成員,主要來自上海和杭州,多來自阿里巴巴、拼多多、有贊、永輝超市、沃爾瑪、盒馬等互聯網和線下傳統零售公司。
這樣的人才構成,是呆蘿卜特有的人才建構模式。他們認為,傳統零售業的員工擁有豐富的零售經驗,呆蘿卜內部稱之為師傅。而互聯網公司的人才有沖勁,有對互聯網使用的敏感性,他們擁有把互聯網作為一個工具放大業務的能力。
老師傅和新生代在呆蘿卜的體系內進行了融合、協同和共振,從而幫助呆蘿卜既在行業上精通,同時又具備了蓬勃的生命力和爆發力。
全面的數字化革新
呆蘿卜是典型的O2O社區生鮮模式,100%實現線上下單、線下取貨。這對企業數字化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尤其,生鮮零售生存的關鍵是成本與效率的對弈。為了降本增效,一個重要的策略就是:讓線下門店輕起來,讓大數據跑起來!所以呆蘿卜在“采、倉、配、達”進行了全面的數字化建設。
首先,實現80%果蔬原產地直供,加之數字化采購預測在采購端的施行,讓整體采購成本降低20%以上。通過大數據,多維度解讀計算出進貨、補貨數量,高效供需算法加強科學預測,從而反哺上游農業生態鏈。
其次,為確保倉內作業高效,呆蘿卜各大生鮮倉已經實現了全面的數據化管理,上線了WMS系統,即生鮮倉作業系統。在呆蘿卜各地倉內,每個工作人員所有工作流程都是由作業系統統一指揮,工作人員什么時間點收貨,什么時間點分揀,什么時間點稱重,什么時間點交付,都會有清晰記錄。
現在,通過“采購+倉儲管理”的信息化,呆蘿卜正在不斷實現從原產地到倉的高效率、將生鮮倉周轉控制在24小時以內,倉內損耗控制在1%以下。
第三,在配送環節采取中心倉模式。在合肥設置中心倉,利用合肥中心倉輻射南京、蕪湖、馬鞍山、淮南、六安、滁州等多座城市,大幅度減少一級市場直接采購而造成的議價空間小、物流運輸滿載率低等問題。
從中心倉到分倉,分倉再到門店的物流配送,呆蘿卜也通過信息化進行了科學的管理。比如,通過信息化管理,測算最優滿載率,從而大幅度降低件均物流成本。
總結一點,1000家門店月交付1000萬單產品的背后,是大數據在高效運轉。
大數據重構了生鮮零售的人、貨、場。呆蘿卜借助大數據,建立起與消費者的有效關聯,知道哪些人喜歡吃什么菜,知道不同家庭的消費偏好。然后針對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商品和服務。同步反饋至上游農業種植基地,告訴他們未來他們的土地上種什么東西、達到哪些相應品質能夠被很好地消費。最后再通過門店這一履約中心,進行商品的高效流轉與履約。
數字化的巨大想象空間
呆蘿卜的菜品普遍比菜市場便宜20%,為什么能夠便宜這么多?這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科技改變了生活。科技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價格自然就比較親民。
而數字和科技擁有巨大的想象空間,絕不僅僅在于此,未來它將引導生鮮企業真正走向標準化和產業化。生鮮產業的產業互聯網革命將隨之而來。
數字化、標準化、產業化正是呆蘿卜未來發展的三個階段。數字化更好地打通了人、貨、場,更充分地幫助呆蘿卜進行商業模式的有效運轉。
標準化讓呆蘿卜擁有未來可拓展的能力,讓呆蘿卜從1家門店,到100家門店,再到10000家門店。前者打通了呆蘿卜企業流轉的任督二脈,后者讓呆蘿卜在全國進行規模擴張。而產業化則將實現產業種植,實現田間地頭到消費者餐桌的鏈接,有效實現呆蘿卜對農業生產的革命性重構。
可以想象一下,未來有一家生鮮企業能夠一手抓未來的農業生產、農業倉儲、農業交付,一手抓消費者。科技就像一張巨網,將一個生鮮產業從源頭到消費者手中的各個環節網羅了起來。而呆蘿卜就是背后的智慧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