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終于變成阿里巴巴的一把刀

11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花名:昆陽)公布了名為“新服務”的阿里本地生活新戰略。在解釋這個戰略時,王磊用了兩個概念——“本地生活的商業操作系統”和“做商家的中臺”。
這兩個概念脫胎于阿里巴巴集團層面提出的“商業操作系統”和“中臺”的說法。簡單來說,王磊認為靠補貼獲取流量從而帶來行業整體高速增長的時代結束了,外賣行業的增速已經明顯降緩,接下來應當拋棄這種低水平的競爭,轉而將目光集中在推動商家更深層次的數字化上。也就是,每個商家都可以自己擁有一套數據、會員、運營等的IT軟硬件系統,而這套系統由阿里巴巴提供。
“去年上半年外賣還有90%的增速,但今年放緩下來,只有30%多。”王磊說。“整個行業都遇到了問題。”
他認為,背后的原因是由于發展了多年的團購和外賣依然是一個中心化的市場。“把所有商戶折扣券放在一起,將所有商家排在一起,大家比一比誰的折扣大,比一比誰的營銷滿減折扣力度大,誰給的優惠券多。”
“這依然是一種電商的玩法,但本地生活行業屬性與電商不同,永遠無法變成一個中心化的市場。”王磊說。
而事實上,這段表述也說出了餓了么最初與阿里巴巴核心業務在邏輯上明顯的“不搭”。“電商只要有支付、物流,滲透率就可以無限地延伸下去。但本地生活的服務行業服務半徑比較小。你洗腳永遠要把腳伸過去,沒聽說過能云洗腳的。”王磊說。根據阿里巴巴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一年里,中國零售市場(阿里巴巴對淘寶天貓的統稱)的年度活躍用戶僅有1/4同時也是餓了么和口碑的年度活躍用戶。
因此,過去的一年在對餓了么和口碑進行整合的同時,阿里巴巴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給餓了么找到一個在集團內部的更好的定位,讓它和核心業務更緊密,讓擁有餓了么之后的阿里巴巴仍然是“一家公司”。
在經過一年的梳理和整合后,王磊用阿里近年創造的最成功的兩個概念——操作系統和中臺——交出了答案。但這個略顯宏大的表述,目前看來更多還只是一個框架。
餓了么給出的對本地生活操作系統的示意圖
“這個(中臺)能力涉及到非常多的因素,我們會考慮消費者的隱私保護以及商家運營能力,所以這個產品現在還是在一個逐步摸索的過程當中。”王磊說。PingWest品玩也了解到,餓了么目前并沒有思考商業模式的改變,短期不會在收入模式上有調整。根據阿里財報中的說法,本地生活服務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餓了么平臺收取的傭金以及配送費用。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阿里巴巴現在這個時間點提出“新服務”的說法,更多的意義似乎在于向過去比拼補貼的燒錢競爭方式告別。王磊也直言,靠補貼的競爭“不是最好的方式”,仿佛代表阿里巴巴單方面給外賣補貼大戰的結束改了個戳。
但這并不意味著阿里巴巴要結束這場大的“戰爭”。熟悉阿里巴巴的人都知道,當這家公司花大力氣整合資源,為一個業務安排了許多其他業務線的支持,并重新為一門生意下定義時,它就是在準備“打仗”了。
他要讓這場“戰爭”發生在他定義的戰場——“新服務”就是這個戰場。阿里試圖將這個戰場從僅占全部餐飲行業15%的線上餐飲,轉移到更龐大的剩余的85%。根據王磊提供的數據,這是一個4萬多億元的市場。他認為,阿里巴巴的大數據能力、支付能力和集團綜合的to B 能力將讓他們在這個新戰場取得最終勝利。
在當天的演講開場時,王磊解釋了為何在這個時間舉行這樣一場發布會,他給了三個時間點,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成立一周年,“雙十一”剛剛結束以及“雙十二”即將到來。
但另一件他并未提及的事情,時間距離與這場發布會顯然更加接近——那就是兩天后的美團財報發布。在上一季度的財報中,美團首次實現整體盈利。
“我們習慣了低調,因為說太大聲,對手看見不太好。”王磊在當天的活動隔空喊話。而現在看來,他的團隊似乎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在經過一年的改造后,餓了么終于要變成阿里巴巴的一把刀了。
(來源:PingWest品玩 作者:玄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