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大賽AI技術引關注 華為云提供支持

在10月26日開播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主持人大賽》(以下簡稱“《主持人大賽》”)首期節目中,一項神秘“黑科技”的加持讓全國觀眾稱奇——此次節目實現了400位“在線大眾評審”的現場互動。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后推出的首個電視大賽,《主持人大賽》節目備受關注,為向觀眾呈現更好的視覺和互動效果,節目組與華為云和偶邦智能合作,打通廣電行業內容制作和媒體互動的“云”節點,將節目精益求精。全新的節目呈現和互動形式在國內尚屬首次,不僅將為電視綜藝演播間工作流程、制作模式帶來重大變革,也進一步展現了在5G+云+AI技術融合趨勢下,傳統廣電傳媒行業智能化升級的新方向。
廣電云化,創新突圍
在央視一套播出的《主持人大賽》節目中,400位“在線大眾評審”的加入可謂是這檔節目的一大看點。“在線大眾評審”的新賽制,與一般“線上評審”不同,這次大賽的大眾評審雖然也在線上參與,但通過提前采集面部自拍照,他們都以各自專屬的“3D虛擬人”形式出現在節目現場的虛擬評審席上。在評審連線的時候,讓每個“虛擬人”的表情動作與真實評審保持同步,做到相隔千里,也仿佛“親臨賽場”。
這一技術的實現,一方面解決了實景演播廳耗資巨大、組織觀眾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等實際問題,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傳統廣電媒體正在從制作、播出、互動等多方位打破物理空間的限制,加速轉變為更加靈活、快速、高效的新型多元融媒體,同時也揭示了Cloud 2.0時代,大型政企正迎來轉型升級的絕佳契機。未來,這一技術還將實現與遠程電視機前的真實觀眾同步,做到即時反應言語、表情,實現遠程與現場間的高互動性。
而此次央視的試水也為國內廣電傳媒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了良好的、可參照的范本。事實上,廣播電視媒體正處于核心業務上云、探索人工智能應用、模式全面轉型升級的風口。乘“5G+云+AI”的東風,傳統電視媒體向多元化融媒體演變的列車,已駛入“云上快車道”。
5G+云+AI助力,廣電傳媒產業升級正當時
當下,以5G、云計算、AI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已經成為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政企智能升級的重要引擎。就像物理世界的生命三要素一樣,5G+云+AI是智能世界的生命三要素,它們的融合對行業智能升級帶來爆發式的促進,賦予企業更強的數字化生命力。
擁有大帶寬、低時延、安全性高等特點的5G技術能夠為超高清視頻的傳輸提供可靠的保障,目前,5G技術已在4K/8K/VR直播、無人機超高清拍攝等領域獲得實踐應用,面向媒體行業,5G也將為“采、編、播、存、傳”等方面帶來變革,華為憑借端到端的5G能力也為移動拍攝采集場景帶來新的支持,其打造的5G背包集成攝影機、編碼器、CPE等設備,可被廣泛用于室外體育賽事信號的高速回傳,在實現8K視頻采集的同時也能夠減少現行模式下的光纖部署成本及周期;而5G回傳+多屏多視角能夠為用戶提供多維度、個性化、沉浸式的全新直播觀影體驗。
在影像內容制作生產方面,云服務也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傳統影像內容的生產能力往往受限于計算設備的計算能力,而憑借充足且彈性的算力,云服務越來越成為非線編輯的不二選擇。如今年年初的《流浪地球》正是借助華為云提供的云端渲染,讓原本高達數萬小時的渲染工作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華為云針對這一特定場景也帶來了桌面云,其具備彈性資源分配、終端快速部署、用戶異地協同、海量素材共享、信息安全可控等優勢特點,使能非編系統支持12層4K和2層8K編輯。
除5G和云技術外,AI技術也正在加速變革廣電傳媒行業,華為云帶來的AI媒體云服務,可幫助電視臺、影視公司、運營商、新媒體等用戶實現視頻的智能自動化處理,實現降本增效。此外,視頻AI使能智簡運營,能夠高效智能地實現海報提取、鏡頭拆分、片段提取、明星識別、場景識別、標簽生成等多種能力,也為內容生產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看到,5G+云+AI正在為傳統廣電傳媒行業注入新的活力,未來也將加速助力不同行業的企業實現業務的多元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