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公司”定義新世界

2019-10-13 歐陽倩 極客公園
瀏覽

一項創新的到來可以有很多種緣由。

2016年12月,硅谷,埃隆·馬斯克正開車擁堵在路上。這令追求極致效率的他煩躁不已,于是發了一條推文:「堵車快把我逼瘋了!我要造一臺隧道挖掘機,開始挖隧道」。不到1小時,這個項目被正式命名為「The Boring Company」,2小時后,他再次發推:「我們真的要開始挖隧道了。」

這很馬斯克,如果聯想到他之前自己從零開始自學造火箭的決定和行動。

按照他的規劃,這個地下隧道網絡將多達30層,可傳輸汽車和超級高鐵。汽車可通過電動滑板來進行傳輸,速度可接近音速的1200公里/小時,這是一種效率可以比飛機高的交通工具。而且,理論上這個超級高鐵的造價,預計是加州高鐵計劃的十分之一。聽上去就很瘋狂。

藝術家蔡國強曾這樣跨界談論科學技術的應用,「如果說藝術創造能夠表現這個時代,帶領這個時代生活樣式和思考樣式前行的,則是科技的開拓者們」。那么,用技術改變生活,便是科技公司們表達浪漫與魅力的最優方式。

2018年12月,開著特斯拉的馬斯克穿越了位于自家的太空運輸公司SpaceX公司后院的地下短距離測試隧道,現身The Boring Company媒體發布會,兌現了他的承諾。隨后,The Boring Company正式獲得了一份4860萬美元的合同,為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設計和建造一個超級高鐵系統,并為芝加哥中心的奧黑爾機場提供航站樓之間的隧道交通。

這是一個傳奇的故事,極客精神帶來社會的進化和商業的奇跡。一項技術不斷發酵,演變成新的生活方式;不同種生活方式組合到一起,構成每個人的生活。在中國,技術孕育的故事「因地制宜」,他們定義和塑造了中國的科技景觀,同樣豐富精彩。并且,我們還能夠從中窺見全世界未來的共性。

技術抵達的途徑

2014年,《華爾街日報》發表了題為《中國創新機器的崛起》的文章,稱近年來中國科技公司憑借硬件和軟件等領域的創新開始挑戰全球科技巨頭,并引領電信、移動設備和在線服務等行業的趨勢。

站在2019年的節點往回梳理過去的這波技術脈絡,2009年3G發牌,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生根發芽,這段時期誕生了微信;2013年至2015年,4G牌照陸續發放,移動互聯網開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彎道超車,TMD(字節跳動、美團、滴滴)順應趨勢迅速崛起。靠大數據和推薦算法殺出重圍的今日頭條蛻變為字節跳動,基于LBS算法匹配等技術的美團和滴滴成為新晉獨角獸。2019年5G發牌,為AI、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重新點燃了活力,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再次向前走了一步。

相應的,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獨特的技術底色。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兼阿里云智能事業群總裁張建鋒在今年的云棲大會上表示,云、大數據、智聯網、移動協同等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的四大關鍵技術。從需求到生產,從供應到運營,數字經濟需要全要素的數字化升級和創新,而這一切背后都需要現代信息技術驅動。無論具體哪種技術,幾乎都可以歸納為數字化技術。我們正站在這個歷史節點上。

趨勢不可阻擋。第一次工業革命造成了大量工人被機器取代,工作崗位發生了遷移。數字經濟的發展同樣會引起就業結構的巨大變化。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報告,今天上小學的孩子有65%最終將從事現在還不存在的全新職業。每一天,我們都是在和過去告別。這沒什么可悲傷的,人們是如此迷戀歷史中群星閃耀的年代,以至于常常忘記,深處時間之中的我們,也正在創造著一個又一個文明的經典。

不過,只有那些勇敢擁抱變化,同時不斷迭代進化,為社會創造價值的組織,才能長久地佇立在殘酷的商業世界里,不斷地定義這個世界。

誕生35年的聯想,自ThinkPad誕生以來,已經成為商務辦公這條賽道上的標桿代表之一,在收購IBM全球的臺式、筆記本電腦及其研發、采購業務之后,全球化的道路也走得更加穩健。穿越過行業的高峰和低谷,這家深處IT賽道的科技巨頭率先感知到了潮水的方向——數字技術正變得更為精深,一體化程度更高,更適應快速迭代的需求,于是開始進行自我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并將在此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的實踐經驗與能力開放了出去,于是誕生了它的新業務——聯想中國區設立中小企業事業部(SMB),致力于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打造了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為成長型企業的IT采購及服務提供官網專屬入口。

在杭州的濱江物聯網小鎮,小鎮周圍擁有超過5萬家企業,員工數量超過250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促進小鎮上的中小企業發展而成立了thinkplus方案中心,通過強化線下終端用戶觸點的形式,將更加垂直化、短鏈化的服務帶入到企業中,直接連接用戶。按照趨勢來看,這是一個新的富礦,可以看做是聯想從偏重硬件到數字化綜合服務的轉型。最終,在數字技術浪潮下,無論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公司都不可避免地會被卷入其中。

真正擁抱數字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大趨勢。而且,《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的相關數據顯示,未來三年,全球至少50%的GDP將以數字化的方式實現,數字技術將全面滲透至各個行業,并實現跨界融合和倍增創新。

如何理解數字經濟?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一樣,數字經濟活動也需要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和相應的基礎設施與之配套。與以往不同的是,其中很多生產要素都需要數字化,且會產生「數據」這一新的核心生產要素。例如,安裝了傳感器的自來水總管與數字化停車系統。

原生于這波技術浪潮中的以技術驅動的團隊幾乎天生攜帶著新世界的基因。

主打AI+BI技術的商業智能公司觀遠數據,通過幫店長用數據做決策,實現單店銷售額提升15%。它有力地向零售行業的店長們展示了商業決策可以越來越多地依賴于人機合作的模式。

成立于2011年的專注于家居賽道的SaaS軟件公司,通過技術實現了「5分鐘生成裝修方案、10秒生成效果圖」的個性化定制,更高效地呈現出了人們對于家的向往。不久前,其宣布打通施工交付,提供渠道、營銷、設計、生產、施工五個環節一站式解決方案,目標實現產業數字化。

九號機器人旗下的暢銷全球的兩輪平衡車與電動滑板車你或許聽過或使用過,在為我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兩種新的選擇之后,得益于技術深厚的積淀,不久前,他們又推出了無人配送機器人。將成為「末端物流運力提供商」的新愿景昭告天下。

技術驅動是這些公司耀眼的標簽,數字化深刻地影響著其商業模式,他們在用這種方式去影響更多的人。我們稱之為「酷公司」。然而,在中國的2600多萬家中小企業中,絕大部分中小企業距離成為「酷公司」還有相當差距,IT基礎設施和服務的不到位就成為了其第一道門檻。這也是聯想SMB事業部選擇這條賽道的原因。在數字化浪潮的大勢之中,讓技術驅動成為更多公司的標配,不僅是生意,更是有意義的事業。

如你所見,當今世界正發生著人類有史以來最為迅速、廣泛、深刻的變化。這是一次催促更多人一起變酷的進程。面向前方的新世界,科技巨頭們的新策略必然會是選擇與「酷公司」們奮斗在同一戰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