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集團創始人張振新異國身亡,巨額債務難題待解

10月5日深夜,網信官微發布訃告稱:“先鋒集團董事長、網信集團實際控制人張振新先生因多臟器衰竭、酒精依賴、急性胰腺炎經搶救無效,于倫敦時間2019年9月18日在英國倫敦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醫院去世,享年48周歲。”
公告還稱“因集團處在非常時期,在核心團隊獲悉噩耗后,本著謹慎穩妥原則,通過對張振新董事長死因報告等多方驗證,證實張振新先生去世的因由。”
根據多家媒體報道,張振新在去世前十幾天,到英國看望妻子和孩子,由于長期休息不好和不規律飲食,于倫敦時間9月18日在家里地下室大量飲酒后,暈倒在地,后送至醫院,最終搶救無效。
張振新去世的消息在9月底已小有傳播,如今去世消息得到證實,同時也留下了先鋒集團這個“爛攤子”。有資料顯示,先鋒集團借貸余額700多億,但此數據未得到官方證實。
伴隨著訃告一起發出的,還有“先鋒集團成立臨時危機管理工作組,牽頭風險化解工作”的公告。公告稱,先鋒集團成立臨時危機管理工作組,并推舉集團CEO張利群為組長,共同商議后續工作計劃和方案。“臨時危機管理工作組成立后,首先通知了先鋒體系內各子集團公司,不得私自轉移財產、變更或注銷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張振新生于1971年3月,東北財經大學畢業,發跡于遼寧省大連市,曾任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營業部總經理,2000年開始創業,擔保業務起家,2010年開始嘗試金融科技,后創就“先鋒系”金融版圖。
“先鋒系”金融版圖
張振新于2003年創辦聯合創業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最初名稱:“大連聯合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擔保業務是先鋒集團早年主要業務,而后在集團新業務中,其擔保角色也發揮得淋漓盡致。
企查查顯示,聯合創業融資擔保集團對外投資7家公司,其中全資控股3家融資擔保公司,控股1家保險經紀公司和2家小貸公司,還參投了中泰證券。
先鋒集團目前涉及金融科技、資產管理、財富管理、P2P等領域,業務覆蓋中國主要省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在東南亞、英國、美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集團旗下參股的上市公司有中國信貸(中新控股)、宏達金控、劍橋通信、平安證券集團,亞聯發展等。
據稱,讓張振新發家的是融資租賃業務。2009年,張振新通過鳳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入股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其后,就設立或參股了多家融資租賃公司,包括北京開元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盈泰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等。
實際上,先鋒集團參與的邊邊角角業務特別多,比如涉及商務租車、保險,參投游戲公司,還要發展醫療等;先鋒集團還通過弘達資本參投過海通證券、長江證券、光大銀行、青島銀行等多家知名的金融機構。在進入傳統金融領域上,先鋒打造了網信證券。但是,8月份傳出網信證券因存在重大風險隱患,被遼寧省證監局派出風險監控現場工作組進行專項檢查。
目前,很難統計“先鋒系”集團到底有多大,但有媒體報道稱集團資產規模高達過3000億元。
從先鋒集團的發展版圖看,先鋒集團駛入快車道是在2012年開展金融工場業務真正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后,該業務而后發展為網信集團。網信集團旗下目前獲得了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支付、征信、小貸、租賃、擔保以及保理牌照。
公開信息顯示,網信共獲得過3輪融資,分別是2014年11月完成5000萬元A輪融資,2015年7月完成4100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9月完成C輪7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三山資本、信中利、君同建銀國際、中信資本、建銀國際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
十幾年間,先鋒集團從擔保業務發展到橫跨證券、擔保、網貸、支付等多領域的金融版圖,網信集團功不可沒。然而隨著網信平臺逾期消息爆出,先鋒集團的“多骨諾米牌”也終于倒下。
先鋒集團“金融黑洞”
先鋒集團金融版圖崩塌消息被大范圍傳播,是從7月初的“網信平臺將良心退出”烏龍事件開始。
除網信平臺外,先鋒集團早年成立的P2P平臺工場微金同樣出現大范圍逾期,但對于該平臺,先鋒集團稱已無關聯。實際上,工場微金的項目大部分來自先鋒集團,且先鋒集團還系擔保方,從平臺借款資金流向看,工場微金疑似系先鋒集團資金口來源之一。
從資金缺口看,有資料顯示,網信平臺截至6月28日,借貸余額450億元。其中,據網信普惠P2P平臺顯示,截止2019年5月31日,平臺借貸余額為59.02億元,出借人數量15.09萬人。
截至2019年6月30日,工場微金的借貸余額為14.5億元,當前出借人12363人。
先鋒集團在8月份接見網信及工場微金的出借人時曾表示,將于9月初出具兌付公告。然而至今未出。
關于網信的困境,張振新此前在內部信表示,由于實體經濟的下行使得公司資產端的資產質量出現了嚴重下滑,抵押品價值縮水,處置難度增大,以及存在一些惡意逃廢債的企業等原因,導致公司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機。
有媒體報道,先鋒集團CEO張利群表示,先鋒集團從去年就已經開始出現資金困難。獵云網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先鋒集團今年年初就開始在出售牌照,但由于一些牌照處于質押狀態,集團又無錢贖回,所以與一些意向買家也沒談攏。
從先鋒集團業務布局看,其在投資上出現重大失誤,要么巨虧要么失敗。根據外界說法,先鋒集團崩塌隱患是在區塊鏈上孤注一擲。
早在2016年,先鋒集團就有接觸區塊鏈,其旗下中國信貸投資了BitFury 6.38%股權,雙方還約定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推廣區塊鏈技術,并發展以區塊鏈為基礎的互聯網金融業務。
先鋒集團在區塊鏈領域布局了包括礦機、礦場、交易所等業務。一直低調的張振新,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及區塊鏈。但到2018年底,先鋒集團多個業務受挫,其中包括P2P和區塊鏈。
據騰訊新聞《潛望》報道,張振新對于集團區塊鏈項目的重視程度超過集團其他的業務板塊。在比特幣行情下滑時,先鋒集團手里持有的很多礦機不得不底價甩賣,張振新在區塊鏈業務上虧掉的錢,需要用幾十億為單位計。
先鋒集體從擔保起家,一路拓展到信貸、證券、私募等多個金融業務。拋開被質疑自融不談,先鋒集團業務本身缺乏實業支撐,其造血能力特別容易受經濟下行影響,尤其是P2P和區塊鏈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