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股份:造不依賴補貼的中高端電動車,年底前批量交付

2019-10-06 玥玥 TechWeb
瀏覽

【TechWeb】小康股份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張興海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小康股份的定位是要造不依賴于國家補貼的中高端電動汽車,目前公司在電動車領域已經實現了整車、三電以及自動駕駛方面相關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小康股份成立于1986年,主營產品圍繞微型汽車及其發動機等配件,員工萬余人。2016年6月15日,小康股份A股上市,股票代碼601127。

誰能想到,33年前這家公司還只是在沙坪壩的一家彈簧加工廠?如今即便它在資本市場中屢屢試錯,但依然是市值過百億的公司。小康股份自己認為:是創新讓小康股份產生裂變式發展。

從汽車零部件(座椅彈簧、洗衣機彈簧),到微型汽車,再到智能電動汽車,小康正處在第三次創業的進程中。

采訪中,張興海談到過去的創業經歷:“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全自動洗衣機大都來自日本,每一臺全自動洗衣機的電器彈簧,起初都被國外企業壟斷,一根進口彈簧的價格超過1美元。后來我們研發并生產出了同樣性能的彈簧,價格只需要1元多人民幣。”

2003年,小康股份進入汽車領域,聚焦于微型車,與東風汽車合資創辦東風小康,雙方各占50%的股份。

張興海表示,之前東風小康是做的是3萬元左右的微型車,而現在,要做30萬元的電動汽車。

在股價跌宕起伏的半年內,東風汽車賣掉了東風小康的50%股份,然而這個過程中,東風小康100%股權的預估值由96.6億元調整為77億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發行價格由14.54元/股調整為11.76元/股,發行股份數量由3.32億股調整為3.27億股。而東風汽車集團將在此次重組中獲得小康股份25.8%的股權。

從市場的反饋來看,東風小康的估值確實變低了。

但不影響它是一家“過百億”的造車企業。

2018年8月,小康股份披露,預計首款消費級、智能電動SUV車型將于2019年開啟市場預訂,并實現交付。

通過查詢各大招聘網站,近期東風小康確實在當地招聘新能源汽車相關職位。但比起同業的招聘力度與規模,這顯然還不足以支撐其“創新”的口號。

▲注:SQE,供應商質量工程師

據媒體統計,2018年中國汽車產業28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今年情況仍不容樂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1-8月,我國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1%。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卻實現較快速度的增長。今年1-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79.3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32.0%。

2019后半年,新能源車市場進入瓶頸,補貼退坡的情況下,新能源車企正在抓緊完成“去庫存”的工作。這樣高壓的空間下,東風小康能擠出一片生存之地么?

張興海強調,電動化、智能化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大勢所趨。小康股份不僅要發展新能源汽車,還要做“不依賴補貼”的新能源車。因此,張興海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對于公司未來發展并沒有影響。

因此,小康股份表示,小康集團在電動車領域已經實現了整車、三電以及自動駕駛方面相關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但一家做了15年3萬微型車的公司,真的能在30萬價位的市場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么?據業內人士評論:這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