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融合廠商競爭格局已定?Gartner2019最新報告全解析

2019-09-25 歐陽倩 IT之家
瀏覽

中國超融合市場正處于快速增長的階段,由此也吸引大量不同類型的廠商進入這個市場。目前的主流玩家有哪些?這些廠商都分別具備什么特點?國際權威市場研究與咨詢機構Gartner在最新發布的報告“Competitive Landscape: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China”中給出專業點評。

報告首先針對中國區超融合市場發展趨勢提供了諸多價值的觀點,包括:

1. Gartner預測全球超融合市場截止2023年可依舊保持高達23%的快速增長,中國市場也同樣保持這樣的發展速率;

2.超融合覆蓋范圍正在進一步擴大,不僅重要客戶在從中等規模客戶向大型企業擴張,應用場景也從服務器虛擬化、VDI、分支機構場景擴展到數據庫、Cloud等關鍵業務場景;

3.和市場的主流聲音不一樣的是,大中型企業對公有云的采納率并不高,中國大型企業2018年云遷移率僅為11%,混合云仍然處于早期,相反,用戶更傾向于在私有環境部署類似云的基礎架構。

對于中國區的主流廠商,Gartner給出以下分類:

1.通過產品差異化優勢來贏得市場的純超融合廠商(Pure-Play HCI Vendors):包括Nutanix,SmartX等;

2.通過已有市場基礎覆蓋的傳統數據中心供應商:包括Dell EMC、華為、華三、深信服、VMware等;

3.為客戶提供私有化部署方案的云提供商:包括QingCloud,EasyStack等。

以下給出以上三種類型的代表廠商相關評價:

SmartX

產品概覽

以自主開發的分布式塊存儲為業內所熟知;

核心產品-SMTX OS超融合軟件不僅內嵌免費的虛擬化平臺ELF,還支持VMware和Citrix虛擬化;

驗證并支持了幾乎所有主流的x86服務器硬件,并且在客戶中覆蓋了幾乎所有超融合應用場景。

如何競爭

主要覆蓋對IT重度依賴的行業,包括幾乎所有的金融細分市場、醫療和制造業;

對可靠性的良好體驗不僅為用戶帶來的信心,更帶來了生意機會的擴展,其中金融行業50%的銷售額來自于已有客戶的擴容;

主要和一線廠商Nutanix、VMware競爭,在用戶對產品信任的基礎上,具備更及時快速的服務響應以及更高性價比。

和各相關領域的專業廠商都構建了良好的生態,不僅可以和Openstack以及本地的云管軟件廠商整合私有云方案,同時在安全、數據管理層面都有相關專業廠商合作和解決方案。在容器方面,不僅支持了Kubernetes CSI,其虛擬化也和Rancher有管理集成。

深信服

產品概覽

超融合已經成為Sangfor云戰略- aCloud的核心;

aCloud包括基于KVM的aSV和軟件定義存儲aSAN;

除了集成應用防火墻WAF,Sangfor還提供了NFV,多級安全防護模塊和云管平臺aCMP;

主要銷售覆蓋教育、政府和制造業。

如何競爭

1.通過網絡安全,應用交付產品在中端市場建立的渠道網絡獲得了早期的成功并鞏固其在對應市場的領先地位。

2.通過利用其安全領域的實力,Sangfor為超融合產品和市場提供了豐富的安全產品選項,從而提供了包括計算、存儲、網絡、安全和云在內的一站式數據中心轉型解決方案。

3. 2017年起加大研發投入構建跨aCloud和XYCloud的統一云平臺,其中XYCloud作為公有云,目前聚焦在提供容災、CDN、安全等有限服務。

華為

產品概覽

1. HCI產品FusionCube包括存儲和基于KVM以及基于Xen的FusionSphere,同樣也支持VMware;

2.根據不同的負載和用戶場景,FusionCube可以提供不同的節點選項;

3.和AWS集成支持備份,并且與微軟的Azure和Zure stack集成;

4.僅支持華為自己的x86服務器.

如何競爭

擁有從系統到基礎架構軟件到云管的豐富的產品棧;

利用已有市場覆蓋和品牌獲得超融合市場;

2018年,華為增強了DBMS支持并提升了存儲性能,幫助FusionCube擴展至金融和電信運營商;

建立了包括Oracle、SAP、VMWare、Microsoft和Redhat在內的生態,幫助其擴展更多的負載;

華為是中國公有云提供商,這也提升了FusionCube作為混合云方案的信譽,雖然該方案并不是公司市場聚焦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