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變與不變:技術在創新,生態在傳承

新事物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術的發展更不是。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論是印刷術、蒸汽機、電力,還是計算機、互聯網,這些創新通用技術快速普及的點點滴滴,都記錄著社會經濟變革的每分每秒,這是一個過程。
以移動通信技術為例,從2G到3G/4G的每一個G代轉換,都意味著一個時代的刷新。20世紀90年代末,2G捎來第一部手機,人和人的聯絡不再只是“從前慢”;2000年,3G帶來了GPS、流媒體音樂服務和社會化媒體,人們的娛樂方式豐富了,生活也就更豐富了;2010年,4G衍生了移動互聯網,這張網有多大呢,它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給張羅了;而5G像一把鑰匙,有的說“5G即將開啟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還有的說“5G將會滲透成千上萬的垂直行業”。這又是一個過程。
技術的變革之所以不是朝夕之功,是因為技術從一個個專利,一個個標準,到一個個終端,和一個個應用場景,都是上下游產業鏈共同合作的成果——技術雖然一直在變,但是技術永遠需要“生態合作”的信念卻從未改變,一直在傳承。以眼前的4G為例,在4G時代,我們看到直播(虎牙、斗魚等)與短視頻(抖音、快手、秒拍等)風光無兩,信息流(今日頭條、微博等)成了熱話題,手游(騰訊、網易)如火如荼,其實一切皆因智能手機的普及。生態鏈環環相扣,手機普及也不單單是手機廠商“一個人在戰斗”,小小一款手機實則大有門道,從攝像頭、屏幕、芯片每一個零件,到每一道復雜的組裝工序,再到每一次迭代,背后都寫著大大小小的供應商,這些企業歷經多年技術沉淀,在各個細分領域存在且唯一。
就這樣,“技術變革”與“生態傳承”的故事每天在發生,同樣正發生在5G時代。
5G技術:場景創新、消費者多樣、零售業變身
技術在變革和傳承中發展,而萬千行業也都在歷經這一過程,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事關億萬消費者的零售行業。
不知何時起,人們的購物習慣變得五花八門起來。超市里,有的人用小程序掃碼買東西,即買即結,再也不用排長龍;城市青年開始追捧進口食材,周末可以用進口生鮮犒勞一下自己,還玩起了“波士頓龍蝦抓娃娃機”;宅男宅女厭倦了吃外賣,拿起手機一鍵下單,不一會兒就收到了社區生鮮電商的新鮮食材,既提升了餐飲水平,還能在朋友圈秀廚藝,這就是技術變革對行業的賦能。今天,零售業的內涵已不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而是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和滿足。
行業專家也得出這樣的結論,最近在2019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高通全球產品市場副總裁孫剛這樣介紹零售業的數字化轉型:“我們看到,隨著新興技術的融合、硬件和模式創新在5G節點,傳統零售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
其實,科技巨頭們早已經紛紛入局零售業,甚至打起「無人零售」的招牌。2016年底,亞馬遜第一家無人超市“Amazon Go”問世了,盡管當時不溫不火,但這依然不妨礙很多人察覺到了蓬勃商機,那就是零售業的智能自動化趨勢。一時間,大家紛紛入局,電商有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淘咖啡”、蘇寧易購的無人便利店“蘇寧易購Biu店”、京東的無人超市和無人便利店,傳統零售企業有娃哈哈、羅森、好鄰居,還有新興初創公司如繽果盒子、小麥、Eatbox。
新零售場景內,到處都是技術發展的產物。首先“刷臉進店”,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完成用戶面部特征識別和身份審核;再是“軌跡分析”,通過機器視覺和傳感器技術,再結合消費者行為識別,從而判斷消費者的結算意圖;最后“無感支付”,基于視頻監控等技術,用戶結算無需拿出錢包或手機,走出智能閘門即可完成支付。這樣一來,消費者無需排隊、即買即走;而實體店商家的效率以肉眼可見的程度倍增,同時還能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購物體驗,比如體驗或試用商品、感受環境或服務、參與線下互動、取貨、訂購或退貨等。
新的服務終端也出現新零售場景內,「共享充電寶」如街電、來電,「智能售貨機」如友寶、販享家,以及「共享KTV」如友唱、咪噠等零售新業態的入駐。話又說回來,這些共享設備則通過物聯網、RFID、霍爾線圈、藍牙等技術,自動感應、識別、管理設備。
這些新零售場景內的終端設備,就像一個個神經末梢,不停從外界收集訊號,再基于技術場景,從內部發送信號,然而,任何單個神經末梢收集的訊號終究是有限的,它們只好互聯互通,將所有訊號匯總到一起,才能為整個新零售場景的大腦帶來決策依據。
不難預測,未來每一家線下門店,都將成為這樣一個類似神經網絡的小型物聯網集群,它將產生大量數據,上傳至云端,為門店的智能分析和決策提供支持。
在新零售的大舞臺上,5G、物聯網等智能互聯技術,已經成為行業的底座。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介紹:“5G能夠支持新型服務和商業模式,重塑眾多行業的面貌,并為全新的服務和商業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礎。”
5G生態:技術接力、信念傳承、產業共贏
當5G和行業必然要親密接觸,5G產業鏈又將如何傳承通信技術由來已久的倡導合作發展理念,實現技術+行業的產業共贏?
從技術角度看,5G提供的是面向未來創新的統一連接架構,具備超大帶寬、超低時延和海量物聯網三大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未來在混沌的萬物互聯時代,5G將清晰的成為一個基本性技術。
從行業角度看,孫剛如此描述“5G的行業影響力”:“作為面向萬物的連接架構,除了智能手機,5G將賦能更廣泛的終端類型,并帶來更加廣泛的應用場景。”孫剛同時列舉了一些5G將賦能的物聯網應用場景,覆蓋了家庭、工業、企業和智慧城市,包括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家庭和企業級智能安全、農業智能化、能源和公共資源的高效利用、可持續城市和基礎設施、數字化的物流和零售等等。
然而無論是5G,AI,還是邊緣計算,或者是物聯網發展,都無法一家獨大,沒有一家公司可以自己有數據、有技術、能自行處理所有服務。
比如,目前包括新零售在內的高度復雜的應用場景,要求終端具備先進的連接、計算能力,以及系統級設計能力。僅僅在無線連接方面,就需要支持載波聚合、大規模MIMO、移動毫米波,以及其他5G、射頻等核心技術創新。
作為天翼物聯網聯盟的一員,高通深知在5G物聯網時代“眾人拾柴火焰高”。孟樸說,“在全球5G發展和部署的進程中,高通一直堅持水平的商業模式,以行業賦能者和產業合作者的身份,與生態系統上下游的眾多企業展開合作,包括運營商、終端廠商、應用開發商等”。孫剛說,“高通和其他合作伙伴一樣,都很愿意利用自身的技術,一起推動整個產業的持續發展”。
作為芯片解決方案集成商,高通的產品線豐富且全面,既涵蓋支持多媒體、連接及高安全性的移動SoC,也包括應用SoC、LTE SoC、連接SoC和藍牙SoC。這些產品具有不同程度的計算能力、連接能力和基于硬件的安全性能,可以滿足不同終端、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比如在新零售場景內,高通驍龍平臺可以支持POS機和手持終端;機器人平臺可以支持清潔、備貨等功能;AR/VR平臺可以滿足備貨、揀貨等AR/VR設備的需求;此外,高通還支持企業接入點,用于安全和客戶分析的網絡監控攝像頭,交互式查詢終端、大型電子標牌與小型電子貨架標簽等。
目前,高通技術也已經獲得新零售生態圈的廣泛采用,如下圖。比如,在廣告投放領域,創通聯達推出了數字廣告牌解決方案和電梯廣告投影儀;在移動支付方面,商米科技、聯迪、百富推出了多款先進的移動POS機;在商超中,超嗨推出了智能購物車,東集的手持數據終端可用于庫存管理等多種應用場景;在移動販賣領域,巨昂科技推出了橙汁販賣機、瑞訊科技推出了無人便利店;此外,一些企業還基于高通解決方案打造了共享打印機、共享寄存柜、共享充電寶等、娃娃機等。
技術生態的力量從不會限制你的想象力,也從不會止步不前。或者說,對于通信技術對行業的帶動,限制行業創新的只有想象力。但是一切的基礎,都在于產業生態的協力,正如孟樸指出:“5G的發展需要凝聚整個產業的力量。”孫剛也認為:“對于高通而言,我們提供的芯片層面的解決方案,我們也很希望能夠跟產業界的合作伙伴一起,提供平臺級的解決方案“,“高通不僅希望和產業合作伙伴一起提供硬件+軟件的解決方案,還希望與包括云服務平臺、OEM和ODM伙伴一起合作建立完整的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