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厚崑:華為5G商用合同太多了 不那么關心數量了

2019-09-18 夏葉 網易科技報道
瀏覽

胡厚崑:華為5G商用合同太多了 不那么關心數量了

崔玉賢/文

強調了30年“聯接”的華為今天發布了“計算”戰略,包括對架構創新的突破、對全場景處理器族的投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商業策略,以及構建開放生態。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透露,華為在計算方面其實已經布局了10年,華為不僅僅是一家做聯接的公司,如果要做支撐未來的智能世界,聯接和計算缺一不可。

胡厚崑認為未來面臨的將是個計算產業的大藍海。來自Gartner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3年計算產業的規模將超過2萬億美元。

在會后群訪環節,胡厚崑還回答了關于5G專利、AI、計算方面的問題。以下為采訪簡要記錄:

1、任正非提到的將5G專利銷售,是什么想法?有沒有什么銷售進展?潛在買家?

胡厚崑:任總提到的可以將5G專利銷售,并不是特別復雜的問題。大家都知道5G市場進展非常快,圍繞華為5G供應又有很多爭議。如果專利出售的話,一方面可以在全球供應鏈上產生更多競爭,對用戶、產業發展都有重大推動,華為也非常樂意見到這種發展;另一方面,圍繞華為5G解決方案也有很多疑慮,比如安全問題。當然華為認為這并沒有依據,更多是猜疑。如果用商業化方式掌握了5G,有助于大家減少對安全的質疑。

2、華為剛剛發布了計算戰略,基于怎樣的背景發布的這個戰略?

胡厚崑:華為今天發布整體計算戰略,但華為早在10年前就開始了。比如去年我們就發布了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今天做了更系統的梳理。

華為系統形成計算領域戰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第一,從華為戰略來說,對未來展望是一定會迎來智能世界,華為一定要使能智能世界。而智能世界從根本上來說是有兩部分組成的一分部是聯接,一分部分是計算。聯接和計算對整個智能世界來說是根本性技術,華為從未來戰略定位來說,一定要在聯接和計算兩個領域做好。

我們要用這兩個底座來使能各行各業。

第二,計算行業本身也走了關鍵時間節點,給華為提供了機會。計算模式正在發生變化,人工智能計算將會成為主流,計算數據量非常大,我們用了一個詞:暴力計算。這給華為提供了機會,只有問題存在,我們才能解決問題,而且這個市場是非常大的。

3、華為AI技術非常好,但AI技術產品背后的道德框架是什么?

胡厚崑:華為AI架構偏底層,更多是處理器等。華為自己不會做應用的。華為會保證技術首先是安全的;數據保護一定會在安全可信的狀態下得到保障。

在AI最上層,應用方面,有很多討論。大家都在試圖用標準防止AI亂用。雖然華為不開發應用,但我們都積極參與到討論當中。這種討論和爭論有助于達成共識和評判標準。

4、幾家使用ARM架構的服務器公司都死了,華為在ARM架構方面的軟硬件發展?

華為Cloud & AI產品與服務副總裁黃謹:十幾億部手機都是基于ARM架構的,幾百萬應用也都是基于ARM生態的。所以,ARM在邊緣和端側的優勢,帶來的生態一定會是他的優勢,然后逐漸向數據中心延伸。以前基于ARM架構的數據中心不能在云、數據中心使用,核心問題在性能。華為今年發布的鯤鵬920是兼容ARM,但我們多核、大帶寬等優勢,讓其性能達到最好。

胡厚崑:計算產業的成功僅僅靠一個好的架構是不夠的,華為認為架構和處理器是基礎,還需要務實的商業做配合。計算產業的成功最終還是要依賴一個成功的生態。

5、5G部署收入情況有怎樣的判斷,包括亞洲的情況?

胡厚崑:華為5G在全球進展非常好,包括亞洲。最近幾個月不那么關心5G商用合同了,因為5G商用合同太多,迄今為止已經有50多份商用合同了。

因為5G商用部署已經到了加速期,但營收還需要一段時間。明年年終的時候可能會看的更清楚些。那時,中國5G第一階段部署已經告一段落了。

6、華為如何吸引開發者?優勢何在?

胡厚崑:華為會基于技術創新,提供強大的開發工具和開發支持。華為還有個優勢是接觸的行業非常多,在2B方面,與客戶連接比較深。

華為雖然是做技術,但華為是一個用技術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公司。第一步數字化浪潮聚焦在2C領域,但接下來的一波數字浪潮將聚焦在2B領域。華為將2B的數字化作為重要發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