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已獲得全球50多個5G商用合同 發貨20多萬個5G基站

9月3日消息,在今天的“華為亞太創新日”上,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表示,目前華為在全球范圍內已獲得50多個5G商用合同,發貨20多萬個5G基站。其中,28個來自歐洲,11個來自中東,6個來自亞太,4個來自美洲,1個來自非洲。“憑借豐富的5G試商用經驗和對5G創新應用的積極探索,華為致力于提供最先進最安全的5G產品與解決方案,以及應用場景,助力塔臺區域的運營商更快部署5G,充分發揮5G技術的優勢,賦能千行百業,提升社會效率,加速行業數字化升級。”
徐文偉表示,5G技術的到來恰逢其時。一方面,5G可以在傳統的連接的基礎上提供廣聯接、大帶寬、低時延。為不同應用提供切片,這一全新功能,使它可以適配各種復雜的行業應用場景。5G先進性,催生豐富的應用,改變世界。于此同時,5G、AI、IoT、云的融合應用正在改變著人與自然,讓世界更加美好。
與此同時,徐文偉指出,隨著5G的發展,已經達到了香農定律的極限,摩爾定律也逐步達到了極限。為了盡快的打破理論極限和工程極限的瓶頸,華為也要從創新1.0走向創新2.0,從創新到發明。
具體怎么做呢?徐文偉坦言,首先,從愿景出發,華為致力于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其次,從假設出發,未來10年,華為的帶寬將增加100倍,計算能力和存儲也要超過100倍。面向未來,華為會堅持開放式創新,包容式發展,基于愿景的理論突破,使創新的成果可以為全人類 、全行業服務。
徐文偉進一步表示:“當然,從創新到發明,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學,大學是基礎理論突破的主戰場,華為會持續跟大學合作,推進基礎設施研究。”
具體而言,第一,華為跟大學合作,幫助大學培養人才,同時跟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科研試驗室。第二,華為把對未來的科技發展方向的預判、可能出現的技術瓶頸等跟大學教授進行探討,促進科研進度。第三,大學教授研究成果和論文,最終需要通過企業、產業變成產品,華為會給與支持,從而幫助創造真正的商業價值,達成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