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大氣粗的運營商為何在5G時代連電費都支付不起了?

2020-08-11 Amy 柏銘007
瀏覽

聯通傳出在空閑時段關閉5G基站的消息持續引發熱議,曾經運營商財大氣粗,為何到今天卻連電費都支付不起而不得不選擇關閉基站這種做法來降低成本?柏銘科技認為這是多種因素造成的。

5G的建設成本比4G高太多了。建設5G基站的成本包括了基地臺以及光纖網絡,普遍認為5G基站由于覆蓋范圍較小,導致5G基站的密度將遠超4G,估計5G基站數量至少是4G基站的1.5倍,如此就導致許多5G基站需要重新尋址建設,如此就導致5G基站的建設成本高企。

建設5G基站還要同時鋪設光纖網絡,5G的無線傳輸速度是4G的十倍,這意味著現有的光纖網絡是不足以支持5G網絡的,導致運營商需要建設更強壯的光纖網絡,這一塊的成本可能比5G基站的建設成本還要高,采購巨量的光纖是一大成本支出,而開挖坑道更是巨大的成本支出,在如今人力成本昂貴的時代,這種成本難以考量。

5G的運營成本遠比4G高,分析指5G基站的電費成本是4G的2倍至4倍,有媒體采訪中國鐵塔的工作人員指出預計10萬個5G基站需要每年支付大約20億元電費,而預計5G基站至少要建設600萬座,如此600萬座5G基站的電費成本將高達1200億元。

財大氣粗的運營商為何在5G時代連電費都支付不起了?

5G網絡的建設成本高企,然而運營商的收入卻難以增長。2019年中國實力最強的中國移動公布的人均ARPU只有50元左右,早幾年它的人均ARPU超過70元,幾年下來人均ARPU下降了近三成,導致運營商的收入不但不見增長甚至已出現下滑。

運營商的收入出現下滑在于三大運營商之間的激烈競爭,進入4G時代以來,弱勢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頻頻發起價格戰,推出不限流量套餐,以求從中國移動手里奪取用戶,中國移動面對著客戶流失終于在2018年跟進了流量價格戰,這也導致中國移動的業績在2018年首次出現業績下滑,可見運營商的價格戰之兇猛。

5G時代的到來,三大運營商曾短暫達成默契,不再進行價格戰,2019年三大運營商的5G套餐價格都高于100元,然而今年開年以來中國聯通率先對5G套餐打七折銷售將5G套餐價格降低至90元,隨后中國移動跟進將5G套餐價格進一步推低至69元,在5G商用剛剛開始階段三大運營商就已開始猛烈的價格戰,可以預期5G將很難讓運營商的收入取得增長。

財大氣粗的運營商為何在5G時代連電費都支付不起了?

一面是5G網絡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高企,一面是移動通信技術的升級并未能推動運營商的收入增長,為了降成本就只能想盡辦法。中國聯通是三大運營商中最弱勢的,其運營成本壓力更大,它至今未公布5G用戶數,這說明它的5G用戶數過于稀少,5G用戶為它帶來的收入更為有限,如此也就難怪它要采取在空閑時段關閉5G網絡的舉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