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季度利潤兩年來首次同比下跌 但并不是壞信號

2019-10-26 會文 騰訊新聞《一線》
瀏覽

10月24日,電商巨頭亞馬遜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盡管收入同比增長24%至700億美元,但21億美元的利潤卻出現了同比28%的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亞馬遜為了將Prime會員的收貨時間由兩天縮短至一天,在該季度中增加了8億美元的費用,而這一費用在即將到來的假日購物季中將進一步膨脹近2倍至15億美元,進一步侵蝕亞馬遜的利潤,但從長期來看,這對于亞馬遜來說并不是什么壞事。

亞馬遜上一次出現利潤同比下滑還要追溯到2017年的第二季度,在隨后的兩年多時間,亞馬遜的業績一路高歌猛進,股價也隨之水漲船高,所以當亞馬遜又再次出現利潤同比下滑時,股價出現大幅回調并不意外。

但人們卻似乎忘記了亞馬遜之前的發展模式,那就是將收入幾乎全部投入到業務規模的擴張中,自成立以來的20年間,亞馬遜一直遵循這樣的發展思路,規模不斷擴張,顛覆傳統零售行業,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通過旗下的云業務來獲得顯著的利潤。

而現在,亞馬遜想要重啟增長的故事,今年4月份,亞馬遜宣布旗下Prime會員原先2天到貨服務將進一步縮短至一天,同時并不對會員收取額外的費用,相應的,為了讓到貨速度變得更快,亞馬遜就不得不付出額外成本。

亞馬遜之所以這樣做,一部分原因也是受到行業競爭的推動,由于傳統零售商如沃爾瑪等已經推出了免費2天送達的服務,對用戶的吸引力巨大。

事實上,縮短送貨時間,除了支付給第三方快遞服務的費用提高以外,還會造成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從而讓亞馬遜的配送處理費也相應提高。據摩根士丹利測算,通常2天或以上送達的商品,訂單平均金額為23.33美元,亞馬遜需要付出5.08美元來進行配送處理,而提高到1天送達后,訂單平均金額降至8.32美元,亞馬遜對每單平均需要付出10.59美元來配送處理,這意味著許多訂單亞馬遜都是虧損的。

但這些都并不妨礙亞馬遜堅持這樣去做,因為過去20年的商業上的成功,讓亞馬遜堅信市場規模就是一切這樣的道理,因此即便代價是要承受短期的盈利下滑。從實際效果來看,在送貨時間縮短后,平臺上單個商品確實提高了22%,這一增速比年初的兩倍,而這正是亞馬遜做這一切所希望達到的目的。

從分部門的業務情況來看,不難看出,短期的盈利影響主要是北美電商業務,由于將Prime會員送貨時間從2天縮短至1天,使得北美電商業務的運營利潤從去年同期的20.3億美元直降至今年第三季度的12.8億美元,而除北美以外的國際市場電商業務依然出現運營虧損,亞馬遜的盈利依然是依靠云業務AWS拉動,該季度運營利潤達到22.6億美元,同比增長8%。

盡管這份財報出爐后在盤后亞馬遜股價出現恐慌式下跌,也將其創始人貝索斯拉下全球首富的位置,但從長期來看,亞馬遜的業務基礎并沒有出現任何動搖,現在所做的只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如何推動這家電商龐然大物繼續增長。

(來源:騰訊新聞《一線》 紀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