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深夜再發長文,“15個真相”逐一回應俞渝

“本店無狗血,只有書香,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店慶開門紅’促銷。”
10月24日上午,當當官微24個字,回應了從23日深夜開始發酵的李國慶、俞渝夫妻“互撕”風波,并試圖將注意力引向當當店慶促銷。
而此后在24日深夜,李國慶再次貼出微博長文反擊俞渝,這場風波還在繼續。
與外界對李、俞這對“怨偶”保持高度關注相比,當當及其20周年店慶本身則略顯“落寞”。風暴之后,這家二十年的電商,又將走向何方?
風暴中的“夫妻店”
李國慶、俞渝“互撕”風波尚在延續,其起因則是23日晚間,俞渝“怒懟”李國慶的微信截圖在多個社交平臺流傳,由此,引發輿論軒然大波。
10月24日午間,當當官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流傳的俞渝截圖為“真”。
拋開此次的風波不論,實際上,李、俞二人的矛盾早已公開化。2019年年初,當當副總裁陳立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國慶其實淡出管理層已三年多了,現在Peggy(俞渝)是董事長。”
“這是兩人商量和我們選擇的結果,”陳立均說,“當當有個核心,一切為了當當更好,我們并不管創始人怎樣。如果我們認為俞渝領導公司更好,就會選擇她。夫妻兩人在協商上也是高度一致的。”
如今看來,李、俞二人早已破裂。
在彼時的采訪中,同樣為陳立均所強調的是,當當早就不是“夫妻店”了,“夫妻店”是認知誤區。
不過,啟信寶顯示,俞渝、李國慶當前的持股比例分別為64.20%、27.51%,為當當的第一、第二大股東,仍不改當當“夫妻店”的客觀現實。
打從一開始,當當便是李國慶、俞渝二人的共同結晶。1999年,李國慶與俞渝夫妻檔推出當當,一個是曾經的北大風云人物,一個是典型的華爾街財女,二者的結合,讓當當一時充滿想象空間。具體到分工,前者負責當當內部運營,而后者則涉及資本運作。
十年奮斗,2010年12月8日,當當登陸納斯達克,由此成為中國第一家完全基于線上業務、在美國上市的B2C電商,被國外媒體稱為“中國亞馬遜”。當天,當當的股價一度從13.91美元翻番到29.91美元,市值高達23億美元。此后,更一度超過26億美元。
但在告別“小而美”,擁抱大而全的戰略之后,當當不僅毛利率一路下滑,甚至在上市兩個季度后,就陷入虧損。
彼時,一名前當當管理層對媒體表示,當當的問題恰恰在于戰略的搖擺,當當在業內以策略保守、李國慶以省錢著稱。當京東以“賠本+融資”的方式急劇拓展百貨品類和銷售額時,當凡客以高額廣告費獲得年銷售額幾倍的增長時,當當并沒有效法。
2012年6月29日,疲于戰斗的當當,入駐騰訊QQ網購商城圖書頻道,更在4個月后,進駐天貓商城,正式退出一線平臺之爭。李國慶發微博稱,“從了。誰讓人家流量大呢。”
當當元氣大傷,但仍想保持獨立,在2013、2014年先后拒絕百度與騰訊拋出的橄欖枝。公開數據顯示,2008年京東的銷售額僅為當當的75%;而到了2015年第三季度,當當最后一次發布財報,京東的營收已經變成當當的18倍了。
據新浪財經,2013年5月,俞渝曾在一場論壇上發言稱,“假如大家想創業,找同學,找老鄉,找志同道合的人,但是真的千萬不要跟太太或者老公一起創業。我覺得我能跟李國慶創業走到今天,不是奇葩也差不多。”
當當于2016年私有化退市,退市時市值僅5.36億美元,不及高點時的四分之一。
根據易觀千帆發布的2019年第2季度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交易份額顯示,目前當當網的市場份額僅占0.4%。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當從美國退市后也曾想回歸A股,但無奈A股的上市門檻相對較高,當當的發展潛力和盈利有限,再加上有京東、阿里等強大對手,實現單獨上市已幾乎不可能。
2018年,在“賣身”海航事件中,當當被給出75億人民幣的估值。相較于退市時的5.36億美元市值雖有不小的提升,不過相較于其獨領風騷的過往,當當的黃金時代一去不返。
20年老店走向何方
實際上,在“私有化”之后,當當的財務情況堪稱良好。
當當官方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2016年,當當銷售額為95.5億元,經營利潤為1.3億元;2017年,銷售額為104億元,經營利潤2.8億元;2018年,當當銷售額為116億元,經營利潤4.7億元。
按照當當方面的預計,2019年,經營利潤可達6.1億元,源于資金情況,理財收益還會再貢獻1億元。同時,為當當所強調則是,“無負債”。
在今年2月,俞渝還曾以當當“話事人”的身份對《財新》表示,當當未來可能存在三個方向:一是香港上市,但目前并無時間表;二是學習華為不上市,成為一家小而強的私有公司;三是遇到合適買家,再次考慮出售或接受投資。
不過,在這次風波之下,當當能否繼續行穩而致遠?
互聯網觀察人士丁道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事發之后,整個資本市場對當當的信心會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合作伙伴、供應商、消費者對當當的預期,都會受到一些影響。同時,倘若雙方繼續不斷釋放“黑料”,可能會增加未來當當生存的不確定性。
他還補充道,“如果(當當)以后還想復興的話,應該和兩人徹底割裂,新的董事重組公司架構,但目前來看,難度很大。”
獨立分析師唐欣則對記者表示,“實際上,我覺得沒有太大影響,甚至讓當當網重新回到輿論和公眾的視野里。”他進一步指出,其負面影響,也只是局限于當事人個人的評價,與企業聲望關系不大,而且相信這個風波也會很快平息。此外,他還表示,李國慶已經離開當當,以后他對當當的影響也會越來也少。
上海市民趙飛(化名)也對記者表示,“這有啥影響”,此事并不會影響其在當當上繼續買書。
另一方面,李國慶的創業項目——“早晚讀書”也再次為人所關注。在此前的媒體采訪中,李國慶亦對該項目進行過推介,并稱“早晚讀書”最快三年內超過當當。
記者查詢得知,“早晚讀書”的運營主體為“天津萬卷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津萬卷書”)。
工商信息顯示,天津萬卷書的法定代表人正是李國慶,其股東分別為劉浩宇、李國慶、唐虓琿,三人的認繳額分別為2000萬元、50萬元和2950萬元,換言之,李國慶的占股比例僅為1%,大股東為唐虓琿。資料顯示,唐虓琿在陜西當當影業等公司中,與李國慶有所關聯。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李、俞二人互撕,在客觀上放大了“早晚讀書”的知名度,但李國慶與俞渝“無底線”的互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作為文化類產品的“早晚讀書”帶來負面影響。
此外,俞渝提及的“馬銘澤”也引起外界關注。公開資料顯示,馬銘澤曾任當當助理總裁、無線事業部總經理、文化產業董事長,如今其在水晶區塊鏈科技(海南)有限公司擔任CEO,持股60%,李國慶持股25%。
每經熱評|李國慶俞渝互撕風波:指責要有“底線” 決裂仍需“體面”
李國慶、俞渝“互撕”風波仍在發酵,事件駛向何方尚不得知,雖然“交鋒”仍在繼續,但“雙輸”的結局早已注定。
從最初人見人羨的鴛鴦眷屬,到如今,公然互捅“刀子”、互曝黑料的怨偶,其間種種細節,外人無從全部知曉,畢竟“清官難斷家務事”。
夫妻“對簿公堂”,甚至在網絡空間互相“謾罵”并不鮮見,但很少有像李、俞二人這般,引起如此規模的“圍觀”甚至“狂歡”。究其原因在于二人在“決裂”的關口,已全然不顧“體面”,指責毫無“底線”。
在俞渝方,她不僅圍繞李國慶的性取向、病歷等個人隱私發表看法,還將關于李國慶兄弟、父親的“家丑”大白于天下;
而在李國慶方,自2019年正式辭別當當后,便一直在多個場合對外描述被“逼宮”的種種,在俞渝截圖發酵后,更是在朋友圈以“神經病”等字眼謾罵俞渝,而在24日凌晨的微博發聲中,更是直言掌握俞渝更多“黑料”,威脅之意,溢于言表。
兩人的“交鋒”,可謂斯文喪盡,與當當的“文化獨角獸”身份之間充滿“違和感”。
此外,隨著兩人交惡的升級,無疑將同時對20歲的當當和李國慶的創業項目“早晚讀書”帶來負面影響。
在中國互聯網行業中,20年的企業并不多見。可以想見,在當當成長過程中,凝結了李、俞兩位創始人多少心血。
不過,一朝反目,相互無底線指責中,二人似乎全然忘記了對于企業品牌可能帶來的傷害。這種傷害,雖然靠一時的促銷可以稍加掩蓋,但仍將沉淀在市場和消費者心中。
更進一步講,兩人無休止的相互謾罵、揭丑,也在無形中破壞了其身在的企業家群體的形象。近年來,企業家丑聞時有發生,觀者常有企業家“德不配位”的印象,而李、俞之間的慘烈“互撕”,更是加深了部分人的此種成見。
在這場風波中,遭受傷害最大的除了彼此、公司,便是其孩子。孩子無罪,而今次風波,難以想見將對其子帶來何等心理壓力。正如著名社會學者孫立平教授所指出的,“你們兩個在這里撕,考慮到孩子的感受了嗎?”
在“交鋒”中,俞渝追憶孩子“懂事”,摔在鐵絲網上,讓保姆帶自己去打針,回來再告訴爸媽等事。李國慶亦稱,“我為兒子忍受23年”。
一方面,我們看到雙方為孩子而選擇隱忍,另一方面,孩子也成為他們攻擊彼此的武器,親情的意味也由此轉淡。
這個世界紛紛擾擾,分歧和爭端在所難免。我們認為,當不公、難忍、心中難平之事發生后,普通人也好,企業家也罷,更應考慮在常規框架和規則內,選擇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解決問題,而非動輒在語言上“大打出手”,觸犯對方隱私,甚至上升到人身攻擊的地步,從而走到違法的邊緣。
作為公眾人物,更應愛惜形象,無底線“撕逼”只是丑態,而非真性情的體現,且將帶來不良的示范效應。
指責有“底線”,決裂需“體面”。多學習一些穩重的“割席斷義”,少一些萬眾圍觀的“蛋打雞飛”。當握手言和再無可能,也請安靜揮手作別。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