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零售風口練習生

2019-10-13 嫣然 微信公眾號“一點財經”
瀏覽

黃崢曾經不留情面地對王衛說到,“你們做電商肯定做不成,你見過哪家快遞公司做電商做成的? ”但是王衛沒有聽進去,他偏不信。

商流和物流是分不開的。在電商江湖,有兩家企業緊密地將電商和物流結合在一起,一個是京東,物流建立起了商城的護城河; 一個是順豐,憑借快遞的優勢,十年來不斷地探索電商零售的機會,卻始終不得法。

10年學費難出道

10月8日,一直以來低調的本來生活網對外發布D1輪融資,金額達2億美元。 除了北商資本、鼎暉和高榕等明星投資陣容的跟投外,領投方明德控股更是引起關注。

明德控股持有上市公司順豐控股61.2%的股權,由順豐創始人王衛99.9%持股。 這意味著,本來生活的此次融資,是順豐對生鮮零售的再次加碼。

生鮮零售,這個被稱為電商最后一塊藍海,資本和創業者不斷涌進的賽道,也成為順豐在繼電子商務、O2O、線下店等之后,對電商零售的再一次嘗試。

順豐對電商零售的癡情由來已久。

早在2010年,順豐推出電商平臺“順豐E商圈”,以出售食品為主,同時順豐開啟了自己的支付平臺“順豐寶”,不過電商和支付的嘗試并不順利。

2012年,順豐推出順豐優選,憑借自己的物流優勢,主打生鮮食品。

2014年O2O熱潮,順豐推出線下店“嘿客”,主打的是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將快遞點和電商購物結合。 順豐嘿客短時間內大規模推廣,門店一度接近3000家。 嘿客經營不利,也給順豐帶來了財務上的負擔,順豐借殼鼎泰新材上市時披露的數據顯示,因為線下門店的投入導致的虧損超過16億。

2015年,順豐還推出過順豐海淘(后更名豐趣海淘)主打跨境電商;

2016年便利店熱潮下,順豐將“順豐家”再次更名為“順豐優選”,主打便利店和快遞點的結合。 也是從此時開始,順豐開始將自己長期以來堅持的自營模式,改為加盟模式。

縱觀順豐近十年來在電商零售行業的投入,從純線上的電子商務到O2O,從跨境電商到新零售,再到如今的生鮮電商,零售行業的每一次風口,順豐都積極地迎上。

6年7次換帥,王衛親任CEO,曾經把順豐優選的位置提到了最高級,并在2012年“順豐優選”電商平臺上線前,順豐掌門人王衛特地從深圳飛到北京和高管開會,再三強調“順豐優選是不能失敗的項目”。順豐對電商零售業務不可謂不重視,但可惜的是,始終沒有摸到門道。 就像是一個練習生,卻始終不能出道。

為什么順豐就不行?

物流能力可以成為京東商城的護城河,這是先有商城后有物流。 反過來,通過物流能不能造就出一個成功的電子商務平臺,這是順豐多年來堅信、實踐,卻不能給出最終答案的昂貴探索。

“我們的未來,是會走到很多行業里面去,做深很多行業,而不是‘最后一公里’的倉庫配送,這樣的話,永遠做不深一個行業。 ”

扎入到電商、零售行業,對于順豐快遞的影響重大。 在王衛看來, 物流是無序的線條,順豐要將這些無序線條組織成有序網絡,以形成閉合的零售帝國。 電商連接消費者,連接商家,是商流連接的樞紐。 同樣,順豐憑借物流的能力,也可以連接需求和供給。

盡管王衛不斷地強調順豐要把物流與商流緊密結合,但不知其所以然。

在連接消費者的需求端,即人貨場的場上,充滿了復雜的動機和偏好,要比物流的運輸復雜的多。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當年“嘿客”失敗最主要原因還是在用快遞思維做商業,順豐不理解社區經濟,社區經濟最大的優勢就是方便、快捷,體驗感強,但在這一點“嘿客”恰恰相反。

順豐擅長的是長距離物流運輸,但是如果強行把這種能力強加到社區這最后一公里上,反而和零售最本質的價值相悖。

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分析道,“物流屬于服務能力,并非零售能力,零售需要供應鏈能力、對消費者的洞察等方面的能力,順豐還不具備核心的零售能力,這是順豐零售做不起來最主要的原因。 ”

電商是互聯網生意的流量黑洞,盡管順豐有品牌,有運力,但是這些都難以支撐起一個大的電商平臺。 順豐曾在商品包裹上貼自營電商平臺的信息而遭到行業喊話,可見即使是其擁有的觸達用戶能力,也不得不收斂。

此外,順豐內部對于為何做電商? 怎么做電商? 物流該承擔怎樣的角色? 也并不是定位清晰。

順豐優選的首位CEO劉淼在任時曾稱,“順豐做電子商務的初衷并不是迫于上游下游的擠壓,而是希望做一個銷售健康安全食品的網絡平臺”。 而第二任新CEO李東起則將口徑轉變為“順豐涉足電商做生鮮食品平臺,實際上是為自己涉足冷鏈物流做準備”。

順豐的企圖

此次順豐聯合本來生活在生鮮電商的布局,與以往不同的是采用了投資的方式。

順豐優勢在于物流尤其是冷鏈配送的能力。 2018年8月,順豐和冷鏈巨頭夏暉成立合資公司新夏暉, 順豐控股為新夏暉控股股東。 2019年2月份,順豐完成了對DPDHL(德國郵政敦豪集團)在中國內地和中國港澳地區供應鏈業務的收購。

而本來生活的優勢則在于生鮮的經營。 定位為O2O+B2C生鮮新零售模式的本來生活集團,不僅擁有本來果坊、本來鮮、本來生活網等多種零售業態,也是生鮮這個殘酷的行業里少有的實現了盈利的企業。

在宣布融資的同時,本來生活創始人喻華峰在內部信中自信地講到,沒有實現盈利的企業提供慷慨資金的日子已經結束了。 而這個自信來自于,本來生活網2018財年實現全財年盈利,線下業務“本來鮮”當前擁有300家門店,其中成熟門店90%實現了盈利,今年的目標是門店開到700家。

順豐和本來生活的聯合,一方面順豐可以為本來生活生鮮運輸提供支持,順豐優選的門店也可以提供線下流量的支撐。 一個是物流能力,一個是盈利的經營經營,生鮮的兩大痛點可以雙方優勢互補解決。

但值得注意的是,順豐并沒有放棄自己的順豐優選自營電商業務。

對于有門店,有物流,有線上能力的順豐來說,這也意味著,本身就擁有全產業鏈能力的順豐,此次的投資更像是交學費,通過和本來生活在生鮮零售領域的協作,加強自身的零售系統能力,摸索出生鮮的經營方法論的本來生活,就是順豐這次零售實驗的學習對象。 這可能是在電商零售行業探索了十年的順豐,更想達到的目的。

結語

屢敗屢戰,成了順豐在電商零售領域努力的一個撕不掉的標簽。 長達十年的時間,順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資金,這既是王衛堅定的決心,也是順豐難以釋懷的痛楚。

當吃了無數的虧,趟過大大小小的坑之后,王衛這個電商零售行業的練習生,能否帶領順豐出道呢?

(來源:微信公眾號“一點財經”,作者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