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東南亞:6.5億人口被國產手機攻陷大半 創業還有機會嗎?

東南亞的互聯網經濟正在快速發展,已經誕生十余家獨角獸企業。 針對東南亞的風險投資愈發火熱,阿里騰訊等中國公司屢屢出手。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醫療健康和區塊鏈等領域值得重點關注。 語言差異、教育普及程度等因素也對創業和投資者提出了一定挑戰。
2019年,國內市場迎來了重要拐點:移動互聯網用戶總量見頂,增長紅利正式宣告終結,國內移動互聯網市場轉入存量競爭階段。
新的發展階段,揚帆出海成為了互聯網創業者們的一個重要選擇。
基于過往經驗,我們早已了解到海外市場的多樣化與復雜性,假期期間,深響團隊甄選大量資料及市場一線案例,將分別為大家介紹非洲、東南亞、拉美、印度、中東、美國幾大出海目的地的核心動向,幫助各位讀者探尋不同市場的競爭差異以及用戶需求本質,甄別機會所在。
提起東南亞,你會想起什么?是泰國的潑水節,還是印度尼西亞旅行勝地巴厘島的風光?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東南亞還是一個互聯網經濟的蠻荒之地,只能承接中低端制造業產能。但實際上,東南亞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在最近幾年經歷了一波高速的互聯網經濟增長,十余家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在此誕生。
去年3月,Uber 宣布退出東南亞市場,并將打車業務整體出售給了 Grab。在這項出人意料的收購交易中,與滴滴出行收購 Uber中國類似的劇情再次上演:Grab 想通過收購結束其與Uber在東南亞地區曠日持久的燒錢戰,并收購 Uber 旗下外賣業務 Uber Eats。如此一來,Grab就成了當地乘客和司機共享出行的唯一選擇,否則他們就只能繼續接受傳統出租車公司的服務。
Grab 的“足跡”已經遍布東南亞的200多個城市
現如今,像這樣的并購以及風險投資案例在東南亞市場已經不再是新鮮事。
截至2018年底,東南亞的獨角獸企業的總融資額已經超過160億美元,其中 Grab是當地第一家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也稱十角獸)。
而 Lazada則是東南亞服務最多消費者和增速最快的電商平臺,截至今年8月,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5000萬,連續三個季度的訂單增長超過100%,2019年第二季度的增速為128%。
與中國一樣,龐大的人口數量意味著東南亞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2018年11月,谷歌和淡馬錫聯合發布的《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報告》顯示,東南亞的互聯網經濟規模已經接近1000億美元,預計在2025年將超過2400億美元,較上次的預期增長了400億美元。
是什么催化了東南亞互聯網經濟的快速成長?哪些賽道還存在好的創業和投資機會?隨著中國第一波紅利期(包括人口、成本和流量等)進入尾聲階段,如果有中國企業或者投資機構想要進軍東南亞市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互聯網經濟才是未來
東南亞共有11個國家,總人口約為6.5億,大致相當于半個中國的人口數量。其中,20-45歲年齡段的人占總人口的45%以上,87%都分布在其中6個國家,即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需要說明的是,印度半島上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地處南亞板塊,并不屬于東南亞。
截至2019年6月,東南亞地區的互聯網滲透率已經超過60%,雖相對于歐洲及北美80-90%的滲透率還有較大差距,但明顯高于非洲、南亞等基礎設施貧瘠的國家和地區。
市場研究機構 Canalys發布的最新報告也顯示,東南亞智能手機市場在2019年第二季度出貨量同比增長2%,而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占據東南亞地區出貨量的62%,表現優于亞洲其他地區和中國地區。
在線購物平臺 Lazada Group 的業務已經覆蓋東南亞六個國家
此外,多家研究機構近期發布的報告一致認為,盡管受到全球經濟下行、貿易緊張等因素的影響,東南亞地區強勁的內需和良好的發展勢頭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部風險,預計2019年該地區的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而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的報告則顯示,東南亞地區消費者普遍對就業和個人財務狀況持樂觀態度,其中越南和馬來西亞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甚至躋身全球最樂觀的三個國家。
不過也應當注意到,東南亞六國中,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越南的農業人口向工業領域遷移的速度正在放緩,除了馬來西亞的工業人口:農業人口的比值為154%之外,其他三個國家該比值分別為印尼47%、泰國 54%、越南 43%。2010-2017年間,這四個國家的制造業人口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5%、3.4%、2.9%、4.9%,均低于5%。
在農業生產效率沒有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東南亞工業人口的絕對值增加幅度顯然無法支持制造業的爆發性增長。因此,東南亞各國的制造業將保持相對穩定,機會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領域。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會是東南亞經濟的增長新亮點。
風險投資愈發火熱
新加坡風投公司 Cento Ventures發布的《2018東南亞科技投資報告》顯示,東南亞已經誕生了十余家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其中甚至還包括像 Grab 和 Go-Jek這樣估值超過100億美金的的“十角獸”。
東南亞明星的創業公司中,獨角獸企業已有十余家來源:《2018東南亞科技投資報告》
這些獨角獸企業中,有些還在誕生地逐漸發展壯大,有些則已經把版圖擴張到了整個東南亞,其中:
Grab(打車軟件和外賣服務商)、Lazada Group(在線購物平臺)、Sea(電商平臺)、PropertyGuruGroup(綜合性房地產服務平臺)和Zilingo(時尚電商平臺)已經把觸手伸到了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
Go-Jek(打車與租車服務提供商)、Tokopedia(綜合性電商平臺)、Traveloka(在線旅行社)、Bukalapak(本地電商平臺)和Qoo10(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選擇從印尼向外擴張;
Carousell(二手電商平臺)是新加坡本土的初創公司,正在加快在海外的布局;
而2004年以游戲公司起家,現為軟件開發商的 VNG Corporation 則在相對不發達的越南進化為獨角獸企業。
東南亞的資本和交易主要集中在印尼和新加坡
2018年,印尼和新加坡繼續占據東南亞投資活動的主體,吸引了包括中國和美國等在內的海外投資。其余投資則相對平均地分布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家。
由于 Go-jek 和 Tokopedia 等印尼大型企業獲得了巨額資金,2018年投資的資本主要流向了印尼。而隨著 NinjaVan、Carousell 和 Carro 等新一批處于較晚階段的公司繼續進行更大規模的融資,新加坡在資本分配中繼續保持著領先地位。
投中研究院發布的《東南亞科技創投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以來,東南亞科技類創業投資總體規模達262.95億美元,項目平均募資額為2030萬美元。其中,中國資本是東南亞科技企業投資的最大來源,占據半壁江山。
除規模較大之外,中國本土資本對東南亞科技類企業的投資熱度也逐年升高,以過去三年為例:
2016年投資案例數量為19個,總投資規模19.54億美元,平均投資額1.03億美元;
2017年投資案例數量為34個,總投資規模39.04億美元,平均投資額1.15億美元;
2018年投資案例數量為62個,總投資規模57.43億美元,平均投資額0.93億美元。
受到客觀因素影響,2019年的投資情況有所下滑。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本土資本東南亞科技類企業投資案例數量為27個,總投資規模16.12億美元,平均投資額0.60億美元。
從被投企業的分布來看,在線出行、網絡媒體、電商、網約車等領域持續受到了風險投資機構的關注。尤其是那些已經完成大量募資的基金,更希望尋找到有潛力的初創企業進行投資,以幫助其成長為繼Grab、Go-Jek、Traveloka 等企業之后的明日獨角獸。
按照投資出手次數計算,63%的東南亞中國本土投資方都是創投機構,37%的中國本土投資方是以企業投資的方式出資。而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則是加速布局東南亞的典型代表。
其中,阿里巴巴以電商主業謀劃布局。阿里巴巴是中國企業中最大的投資方,也是東南亞電子商務的主要驅動者,已經對 Lazada 與 Tokopedia前后出資 60 多億美元,而這兩家企業正是東南亞電商三巨頭的兩家。出于布局電子支付、向海外普及支付寶等方面的考量,阿里還投資了一些金融科技公司。
騰訊在東南亞的投資則體現出一定對抗阿里的色彩。比如騰訊4輪總計超過10億美元對東南亞出行巨頭 Go-Jek的投資,意圖通過交通出行的市場對抗阿里所布局的電商市場;通過對菲律賓電子支付企業 Voyager 的收購,以對抗阿里所投資的電子支付品牌Mynt。
新市場的新機會
GGV紀源資本執行合伙人符績勛曾表示,投資東南亞的機遇在于“低頻率、高價值”行業,這些行業“面臨顛覆的時機已經成熟”,而不是像轎車和送餐這樣的“高頻率、低價值”行業。與此同時,東南亞也可能會繞過其他國家已有的發展階段,直接跳到更高維度。
東南亞還有很多具備較高發展潛力的初創企業
目前來看,除了已經異常火熱的在線出行、網絡媒體、電商、網約車等領域之外,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醫療健康和區塊鏈則是東南亞另外四個可以重點關注的領域。
人工智能:盡管目前全球人工智能開發中心主要位于美國與中國,但對于東南亞地區來說,人工智能技術能夠解放大量東南亞地區的勞動力,顯著提高當地生產效率。
金融科技:雖然東南亞國家的金融監管頗為嚴格,比如在菲律賓,成立公司必須有一個本土合作伙伴,占一定的股份才能展業;在越南從事金融行業則需要央行牌照,當地政府會給中國公司設置各種阻礙。但是,促進信貸獲取的在線貸款機構和金融技術公司的確是東南亞最有發展前景的領域。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過去兩年,針對東南亞國家的金融科技投資增幅達20-30%,今后還將會持續增長。
醫療健康: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三國積極歡迎外商投資本土醫療健康技術的研發與銷售,且外資醫療企業能夠占據大部分市場。此外,由于移動互聯網及硬件設備在東南亞人口具有高滲透率,目前在線醫療需求也與日俱增。尤其對于中國資本來說,反哺中國市場也會是東南亞醫療健康投資的一大主流方向。比如,目前平安好醫生就在與Grab 合作提供在線醫療、消費型醫療服務,市場增長趨勢明顯。
區塊鏈:東南亞地區已逐漸成為全球區塊鏈發展的先鋒地區,在底層公鏈技術、區塊鏈治理體系建設上有較大建樹。其中,新加坡和菲律賓兩國已經明確積極開放分布式存儲以及數字貨幣及交易所的發展。
機遇與挑戰并存
總體來說,東南亞互聯網市場呈現出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狀況。除了基本被谷歌控制的搜索領域,以及 Facebook一家獨大的社交領域之外,其他眾多領域和賽道還存在被有能力的公司翻盤的可能性。
但不可否認的是,東南亞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痛點,比如市場規模。
一位 VC投資人曾表示,像拼多多這樣對制造業依賴度極高的商業模式,在這個世界的其他地方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因為只有中國有這么成熟的產業鏈,而中國能留住產業鏈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自身的市場規模足夠大。
雖然東南亞整體有6億人口,但其中不富裕的人占大多數,ARPU(Average Revenue Per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要比中國低很多,因此不能拿人口規模簡單計算市場規模。由于互聯網環境不安全,導致東南亞的在線支付遠不如中國發達。東南亞的每個國家語言差異大,對產品本地化的要求也更高。
此外,東南亞市場的本地化特點、文化差異和技術人才稀缺程度也是出海時不能不考慮的幾個問題。
由于東南亞大多地處熱帶,人們喜歡在午飯過后就懶洋洋地睡上一覺,生活悠閑,性格平和。而中國企業的攻擊性更強,慣于通過價格戰的方式擊潰對手,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打法是很多東南亞人所不能理解的。
東南亞并非是統一的大市場,新加坡、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比如新加坡互聯網普及程度最高,人均 GDP也最高,但人口只有不到600萬,還沒有中國一個大城市的人口多。印尼人口雖然高達2.6億,為東南亞最多,移動互聯網普及增速也最高,但地域分布太分散,被稱為“千島之國”,交通物流成本高昂。
與此同時,東南亞創業存在“本土化悖論”:初創企業在契合目標市場國家文化的同時,必須注意適應東南亞這個區域的文化,從而擴大規模。由于市場的差異性,一家公司不可能面面俱到,無法在每個環節都做到最好。因此,和各個行業頂尖的公司合作共贏可能是企業出海時更好的選擇。
總的來看,中國模式并不能簡單照搬到東南亞,考慮共性的同時,也應該照顧到東南亞六個國家和市場的本地情況。
最后,對于中國的創業者而言,如果錢和資源都不存在問題,那么人才一定是需要著重考慮的,其重要程度甚至遠高于在國內創業。
在互聯網領域,國內的工程師人數多、出活快、質量好、效率高,但東南亞國家的教育遠趕不上中國那么發達,難以提供大量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正因如此,一些來自印尼的互聯網公司因為嚴重缺乏技術人才,已在越南和印度大肆招募與并購。
出海東南亞,如果沒有囤積一支有戰斗力的技術團隊,在別國的戰場上基本很難有競爭優勢。這也是很多出海創業公司仍然選擇把技術研發團隊放在國內的原因。而除了技術團隊以外,能否在當地找到具有本土化運營和市場推廣經驗的人才,也相當重要。
(來源:深響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