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嚴選會不會重蹈網易考拉的“賣身路”?

2019-09-11 Kanye 法治周末
瀏覽

圖/聯商圖庫

阿里“動物園”又迎來新的小伙伴,繼飛豬、菜鳥、閑魚、盒馬、天貓等“寵物”聚集后,9月6日,阿里正式宣布與網易達成戰略合作,以20億美元全資收購網易旗下的跨境電商平臺考拉,成為今年跨境電商涉及金額最大的并購案。

考拉20億美元賣身阿里

近年來,跨境電商的增長勢頭迅猛,據一組數據統計:2013年,我國海外代購市場的交易規模超700億元;一年后,市場的交易規模竟增長到1500億元。隨著消費者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海外購很快便成為電商領域的藍海市場。

彼時,網易考拉踩著跨境電商爆發的紅利期進入,開始布局眾多品類的海量商品。依托于出色的品質口碑和體驗優勢,網易考拉的營收呈“爆發式”增長,并成為推動網易整體業績大幅提升的重要引擎。

這一年,各大電商頭部玩家也爭相入局,試圖瓜分這塊巨大的蛋糕。2015年4月,京東全球購業務正式上線;隨后天貓國際也引入保稅和直郵等物流形式,提升用戶海淘體驗。

入局玩家越來越多,跨境電商市場日漸擴大。然而,2016年,跨境電商市場出現變數。同年4月,國家實施“稅改”政策,讓以保稅倉備貨模式的網易考拉等主流平臺的優勢逐漸弱化,一時間,跨境電商市場進入了分水嶺。

政策的變化,讓網易考拉面臨的壓力陡增。在網易創始人丁磊的領導下,經歷了4年的不斷調整,網易考拉最終成為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行業的“一匹黑馬”。

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統計:網易考拉以27.7%的市場份額,位居國內跨境進口市場首位,連續4年穩居市場份額第一。

盡管如此,網易考拉最終也沒能保住。一位接近網易考拉的人士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在側重生態打法的電商業務競爭中,網易考拉始終以扁平化創新、模塊化調整應對,卻無法形成一個緊密連接的生態體系,導致力量疲乏,難以產生持久的后勁。

“整個進口跨境電商行業競爭非常激烈,進口商品價格又十分透明,海外倉儲投入巨大,導致平臺產品毛利率低,也導致網易以考拉為代表的電商業務長期虧損。”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網易考拉被出售的核心原因。

武漢江南北公司CEO高攀表示,跨境監管日益嚴格,阿里的天貓國際和京東的海囤全球緊跟其后,網易考拉增速逐步放緩,同時倉儲物流的短板和較低的毛利率,對于網易考拉而言,都存在不小的壓力。“20億美元賣身阿里,對于網易而言是當下務實的決定。”

調整網易嚴選迫在眉睫

隨著網易考拉從網易業務板塊中剝離,業界對旗下另一核心電商平臺——網易嚴選的未來走向也頗為關注。

自2016年4月,網易嚴選上線以來便迅速走紅,借助其自身郵箱優勢,及配合“毛巾戰略”,打出了一番漂亮的業績。

業界認為,這得益于其選擇了“原始設計制造商”的生產模式——即與大牌工廠合作,去掉大品牌高昂的品牌溢價,擠掉大量的廣告公關成本,摒棄傳統銷售模式因各級經銷商產生的費用,從各個環節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讓產品成型后擁有更加低廉的價格。

但這種模式恰恰又帶給網易嚴選不少風險。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模式一旦售價達到一定高度,必然面臨來自供應商的競爭,打起“價格戰”。

而網易嚴選的中高端的定位,也勢必站在與品牌商對立的競爭位置上,用戶未必會為相對低價的網易嚴選買單。此外,網易嚴選還面臨生產線單一導致產品的同質化現象越演愈烈。其要想殺出血路,必然要接受成本直線上升的事實。

而隨著供應鏈整合和篩選的要求不斷提升,網易嚴選品控成本的投入水漲船高。“導致成本增長的主要原因,緣于網易嚴選對成本控制的不到位。”前述業內人士表示,網易嚴選在發展高峰期,過于看中成交總額(一段時間內)。

尤其在擴品類方面表現明顯。網易嚴選上線時只有數百個SKU(即庫存量單位),而目前SKU數量已過萬,且基本覆蓋全品類。“一方面,SKU的快速擴展可能導致商品力的下降,所售商品品類不專一。另一方面,還可能導致資金投入直線上升,最后現金流產生問題。”

面對如此繁雜的商品庫,網易嚴選想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嚴選”,并不容易。受訪專家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究其原因在于品類擴充,嚴選標準復雜化程度加深。

盡管網易嚴選方面強調,會從原料采購到產品售后等各個環節嚴格把控。但“重運營方式”在專家看來,顯然會帶來連鎖反應。品類迅速擴張的同時,如何維持高效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及保持商品的高品質等問題,都是網易嚴選面臨的挑戰。

北京知為思科技CEO、資深互聯網分析師楊世界指出,相比網易考拉在跨境業務營收方面的困難,網易嚴選面臨品類擴張嚴重,導致庫存投入成本高的問題。倘若要減輕電商業務在網易整體財報中的成本投入占比,亟需去庫存、優化品類和調整商業結構。

對于上述種種觀點,網易嚴選公關部負責人表示,網易嚴選和傳統的制造型企業的成長相輔相成。一方面,一些優質的外貿型制造商,擁有很優秀的研發、設計和生產管理能力,能夠幫助網易嚴選生產出品質上乘的好商品;

另一方面,在與網易嚴選的合作中,制造商對互聯網的理解也大大提升,制造商對消費者喜歡什么樣的商品、通過什么價格定位能實現更好的銷售、消費者反饋等都有了更為具象的了解,工廠效率也有所提高。

網易電商發展的難題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盡管網易電商業務僅占網易整體收入的27.9%,但顯然網易在不斷加碼對電商業務的投入,力圖借助電商業務形成網易另一版塊的商業營收戰略。

但隨著投入的成本不斷增加,電商業務并沒有帶給網易規模化的收益。據網易最新發布的Q2財報顯示:電商業務營收僅為20%。2018年網易電商營收為192億元,同比增長率從2017年的160%下降至64.1%,增速逐漸下滑。

而以線上游戲為主要營收的網易游戲業務,在這兩年發展中,業績也沒有太大起色。據2018年4季度網易財報顯示:當季收入為198.44億元,同比上升35.8%,環比增長17.5%。

彼時,又受到網絡游戲實施總量調控的政策影響,整個線上游戲業務承壓,網易線上游戲的收入下降為110.19億元,同比上漲37.7%。

直觀來看,網易線上游戲業務和電商業務收入的增速下滑,造成網易整體營收增速也受到影響。法治周末記者查閱網易2017年和2018年的財報發現:2017年,營收同比增長為41.62%,凈利潤為107.08億元;2018年,營收為671.56億元,同比增長24.03%,凈利潤為61.52億元。

此外,網易的創新經營和其他凈營收為12.781億元,同比增長5%;但廣告服務凈營收4.386億元,同比下滑5.1%。

楊世界指出,在整體網易營收放緩和下降的趨勢背景下,倘若還投入巨大的成本做自營電商,對于依靠游戲為主的商業營收驅動的網易集團而言,想持續保持電商方面的發展十分困難。

盡管網易嚴選公關部負責人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強調,網易考拉的出售不會對網易嚴選產生影響。但對網易嚴選未來的發展,楊世界表示擔憂:網易電商業務的發展面臨天花板,網易目前也沒有更好的商業模式,來提升電商引擎,及再度提升電商商業營收;因此,網易考拉賣給阿里是情理之中,倘若網易嚴選未來增速達不到預期,很有可能也會走相同的路。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新零售商業分析師云陽子則持不同的觀點,他認為網易高層是希望通過網易嚴選,來帶動我國的制造業,因此,未來幾年還會專注于網易嚴選的發展。

對于未來之路,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也同樣提出:首先,需要從技術手段升級,通過云服務、大數據等保障多種技術產品、服務體系落地;其次,加強組織架構和電子商務人才團隊;最后,加大資源對網易嚴選的傾斜式投入,把定制化有品質的生活理念持續傳遞給消費者。

(來源:法治周末 記者 于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