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阿里本地生活之戰

美團和阿里的競爭會是一場長線戰役,它們共同瞄準的目標是本地生活。
戰火從真金實銀的補貼開始燃起。據36氪報道,近日美團APP上線了“砍價免費拿”。活動優惠包括車票、酒店等全品類。時間為7月9日-7月21日,持續13天。
美團對此回應:本次活動力度較以往更大,并希望這一活動能觸達更多服務場景和更多用戶。
不僅如此,投中網發現,近期美團餓了么都推出了補貼方案。美團7月的補貼策略是,“7月7日、17日兌10元大紅包,7月8日到16日,7月18日到26日瓜分千萬美食補貼”。
餓了么也發起了7月17日到22日搶千萬紅包,配送費0元起等活動。投中網就相關問題詢問美團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是18.4萬億,預計到2023年,這一市場規模大約會到33.1萬億元,平均增速達10.2%。
在這樣一個重要戰場上,雙方都不會缺席。美團作為這個領域占據先發優勢的守成者自然不會輕易示弱,而阿里集團CEO張勇曾經在今年一季度在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阿里將竭盡所能贏得這場戰斗”。
從三四線城市包抄?阿里美團在本地生活的競爭是從外賣這場局部戰役開始的。阿里要爭奪在本地生活上的話語權,外賣是必爭的戰略要地。
張勇在內部信中稱,餓了么加入阿里大家庭的戰略意義在于,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的最高頻應用之一,外賣服務是本地生活重要的切入點。餓了么外賣服務將與口碑的到店服務一起,為阿里生態拓展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完成從新零售走向新消費的重要一步。
同時依托外賣服務所形成的“本地即時配送網絡”將成為廣大新零售場景下必需的商業基礎設施。在餓了么融入阿里體系后,先后發動“夏季戰役”和“暖冬計劃”對美團進行反攻,投入資金規模超30億元。并透露了阿里在外賣上的野心——餓了么的市場份額要打到50%。
《財經》雜志報道稱,為了防守,去年冬天美團也不得不做了一大波補貼。眼下,阿里50%的目標還沒有達到,根據易觀《2019上半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行業洞察》,餓了么的市場份額為43.9%。另據DCCI數據,餓了么的市場份額為33.7%。
阿里并不會就此收手,它的辦法是把低線城市作為突破口。此前,餓了么把大理作為下沉的首個樣本,投入3000萬進行補貼,根據36氪報道,阿里本地生活CEO昆陽表示,大理的份額從對手占據90%以上,很快就扭轉到50-50。
在下沉策略初見成效后,根據多家媒體報道,餓了么今年“夏季戰役”的重點在三四線城市,在接受《財經》雜志采訪時,昆陽表示,期望在今年把滲透率做到跟對手差不多的水平,“年初餓了么有90多個城市,競爭對手有180-190,口碑更少,之前只有30多個。”
從低線城市突圍,阿里勝算如何?“雖然43.9%這個數字有點虛,但總的來說,阿里去年的大規模投入還是有效果,”一位在美團、阿里都工作過的知情人士告訴投中網,原因在于阿里的策略是“做增量”,原來口碑在三四線城市市場份額很小,現在打1%就增加1%,而美團畢竟還是在存量上面深耕。
再加上,美團的三四線城市幾乎都是外包出去的。但在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看來,三四線城市的市場太分散,訂單規模遠不及北京上海,要各個城市突破不是一件易事,此外美團已經大幅度領先,餓了么要追平很難,“上山下鄉”也只是在大額補貼過后收效甚微的無奈之舉。
高維打低維?阿里習慣用樓層來比喻它和美團的不同。昆陽稱,餓了么今年要從二樓去三樓,兩三年后要到六樓,“要去六樓打二樓”。餓了么去三樓主要靠下沉、入淘、數字化三步。
具體來說就是打通淘寶、支付寶等阿里系的流量入口,發布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餐飲版)服務商家。李成東并不認同“六樓打二樓”的說法,他認為,美團優勢則在于線下團隊的執行力,并且還擁有大眾點評這個超級流量入口,通常來說,用戶在消費之前會習慣性地去看其他消費者的評價,而這個入口(大眾點評)在美團手里。
此外,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認為,對手在很多事情都落后,是一種追趕的狀態,但“后發者是很難的”。但巨頭阿里必然是一個很大的變量。讓原本已成定局的戰場再起波瀾。上述知情人士稱,阿里在賦能商家的底層技術和數據上要強于美團,阿里也不缺錢,所以確定方向后不會輕易改變,就是把事情一步步往前推,而美團受到資金的制約肯定要做一些取舍。
今年阿里在本地生活上的投入依然會高于美團。對比之下,上市之后,為了一個好看的財務數據,美團在燒錢上有所節制。首先是戰線收縮,比如美團打車業務轉而做聚合模式,對于摩拜的投入減少,小象生鮮于第一季度關閉了低線城市的小象生鮮超市。
其次是對商家的傭金提升,今年年初央視新聞報道稱美團外賣服務費上漲到22%,近日更是將對餐飲商戶的費率從0.2%提升至0.38%。另據美團財報顯示,2018年Q4之后,美團外賣的環比交易額增長幾乎就停滯不前。
這同時也是一個行業性的困境,它表明單純靠消費端已經沒辦法驅動行業增長,賦能商家成為外賣下半場的重點。而通常來說,當市場產生變化之時也蘊含著新的機會。這也是阿里說要“六樓打二樓”的原因所在。
不過,互聯網公司大小巨頭邊界越發模糊,眼前的對手都不會是永恒的對手。美團點評CFO陳少輝在接受《財經》雜志采訪時稱,外賣是阿里和美團的直接沖突地帶,但長期來看,阿里是要做一個更通用的商業基礎設施,而美團在“吃”上做得更深,是希望貫穿“吃”的產業鏈成為一個重要科技平臺。
雙方各有側重。李成東預測,補貼是一種常態,但總的來說,今年的戰局將不會有去年激烈,原因在于“阿里今年的重心是拼多多,對于餓了么的扶持也會相應減少”。
餓了么美團之間的決勝點會在哪里?昆陽表示,還是回到差異化的服務。商戶就兩個需求,幫他賺更多的錢,幫他省更多的錢,就是營銷和提效。還是那句話,分存量沒有意義,阿里要做的是贏增量。
(來源:投中網 萬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