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厘清2019即時配送市場發展 我們做了一次調查|聯商報告

近幾年,伴隨著互聯網經濟發展,消費者對即時配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即時配送迎來了黃金發展時期。隨著消費需求的增長,用戶數量快速增加,即時配送市場規模仍會保持快速擴張。
同時,新零售的發展,也讓即時配送涉及的品類從外賣到零售各個領域縱深擴張。數據顯示,即時配送市場僅用4年時間便做到了快遞20年所做到的業務體量的一半。 但蓬勃發展的即時配送,也面臨著多重挑戰。
在新零售不斷試錯、調整之后的第三年,即時配送市場又有何新變化?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即時配送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試圖從即時配送定義及特點、即時配送行業狀況、即時配送的挑戰、即時配送用戶洞察、即時配送未來趨勢、即時配送案例分析等六個角度去分析這些新變化。
一、即時配送定義及特點 按照常規定義,即時配送即依托本地社會化庫存,可滿足30分鐘-60分鐘內送達到用戶手中的要求的配送方式,是應O2O/新零售而生的新的物流形態。
即時配送的產生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但它的大發展與外賣密切相關。中國外賣訂餐渠道主要經歷了電話訂餐、網站訂餐和App訂餐三個階段,從2009年4月餓了么上線,再到2013年11月美團推出外賣服務,中國即時配送的大幕開始徐徐拉開。
總體來看,即時配送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點對點、人到人服務,無中間環節;二是即時性需求,對配送時間要求較高,配送時常一般30分鐘-60分鐘;三是配送半徑不同,即時配送的配送半徑一般在5公里范圍以內;四是由于即時性和無計劃性需求多,因此對配送平臺的調度能力要求高。 從目前來看,即時配送主要服務場景有外賣、生鮮商超便利店零售到家服務、C2C配送服務等。 此外,即時配送的發展,讓行業產生了眾包和自建兩種運力組織形式。
眾包模式與自建運力模式各有利弊。眾包模式集合了社會閑散運力,組成運力平臺,以計件方式支付配送員報酬。它的優勢在于配送員招募迅速,平臺模式輕。當然也有劣勢,眾包模式對配送平臺流量要求高,對配送員管理不便。自建運力模式以自營模式招募配送員,自建平臺,薪酬以底薪+提成模式計算。優點是對配送員管控能力強,可以保證平臺服務質量,劣勢是成本高,運營重。 無論是眾包模式還是自建運力模式,在平臺“智能派單+騎手搶單”等分秒級的高密度、高強度配送模式下,人員流失率高、發展空間有限、收入單一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即時配送行業。 二、即時配送行業狀況 作為物流行業中一個細分需求,即時配送近些年的發展與外賣、新零售以及快遞末端市場的進一步布局密不可分。新零售的發展帶動了即時配送行業需求提升,未來即時配送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
根據上市公司財報、媒體公開報道及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8年底,即時配送領域交易規模達到981.2億元,預計2019年達到1312億元,2020年達到1700億元。近三年來,即時配送領域交易規模增長率在30%-40%之間,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 即時配送市場,也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而崛起。自2013年智能手機快速普及以來,消費升級以及懶人經濟的興起等因素,即時配送用戶呈爆發式增長。2019年用戶預計將超過4億,但隨著互聯網紅利的逐漸消失,即時配送用戶的增速正在逐步下降。 從訂單規模上來說,自2013年智能手機快速普及以來,即時配送訂單量呈爆發式增長,2015年達到增長高峰,隨后增速逐年回落。截至2018年底,中國即時配送行業訂單總量超134億件,2020年預計超過200億件。
從即時配送上下游產業鏈來看,共分為需求方、供給方和支持方三個部分。需求方主要有到家平臺、外賣平臺和零售平臺;供給方主要有達達、蜂鳥配送、美團配送、點我達、閃送等玩家;支持方主要有微信支付、支付寶、美團支付等支付支持方,阿里云、騰訊云、京東云等技術支持方。
融資方面,自2010年美團獲得第一輪融資以來,即時配送領域相關企業及平臺連續獲得資本青睞,截至2019年7月,即時配送領域共獲得58次融資,融資額度超過1913億元人民幣。其中2015年是行業融資高峰時期,共獲得18筆超過344億元人民幣融資。 三、即時配送的挑戰 即時配送的運力工具主要依靠電動自行車、摩托車、輕便摩托車等交通工具。但我國各地對電動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摩托車、輕便摩托車的管理規定不一。
一些城市開始對電動自行車有所限制,有的是特定區域、路段禁行,如北京市對長安街及其延長線等10條道路禁行電動自行車,有的則是全城受限,比如廣州市在2017年實施了該市《非機動車和摩托車管理規定》,違反禁行者將被處以罰款。
另外,電動自行車受電池蓄電能力的影響,對配送的時間和效率也產生影響。 ● 配送員管理困難 即時配送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無論是眾包模式還是自建模式,都需要大量的配送員。 包含即時配送騎手在內的快遞員整體學歷水平以大專、高中、職高、技校畢業生為主,2018年已經超過300萬。低門檻,高數量、高流動,構成復雜會影響即時配送平臺的用戶體驗和用戶安全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另外,因為平臺訂單需求與配送員供給的不平衡,導致訂單高峰期配送員緊張,而訂單低谷期配送員閑置的矛盾。 緊張的配送環境,讓配送員高度緊張,交通違法情況提高。據深圳交警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8年3月5日,深圳市共發生涉外賣非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12起,死亡6人,受傷7人。此外,深圳交警曾于2017年9月5日至6日在全市范圍開展專項集中整治行動,共查處涉外賣送餐車違章1422宗。 ● 配送難度增加 隨著即時配送的品類從外賣為主向生鮮、水果、超市日常雜貨、藥品等多方向全品類縱深發展,加深了配送難度。如生鮮對配送時效配送工具要求提高,外賣食品對安全要求提高,飲品對口感和容器的要求提高。 四、即時配送用戶洞察 為了獲取到用戶真實需求,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在線上發起了即時配送需求調查,共收到有效樣本1000份。在這些樣本中,我們發現: 1、80,90后是即時配送用戶的主力軍;
2、經濟發達地區是即時配送的主戰場;
3、中午及晚餐時間是即時配送訂單的高峰期;
4、外賣仍是即時配送主要品類;
5、82%的即時配送用戶聚集在美團、餓了么、達達-京東到家三大平臺上。 在用戶年齡分布上,來自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 80后與90后是即時配送用戶的主力軍,占比超過80%。聯商數據中心分析師認為,隨著00后的成長和對70后消費習慣的說教,他們將是未來5年即時配送的潛力用戶。
在用戶收入分布上,收入越高用戶試用用即時配送的頻率越高。以京東到家平臺為例,71%的用戶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上,主力用戶為白領,其次是自由職業者、大學生、工人等。
在用戶區域分布上,即時配送用戶主要集中在中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區域,華東、華南、華中、華北的用戶占比達86%。從城市級別看,即時配送市場訂單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其中,華東、華南、華北地區即時配送的主流陣地,達達、蜂鳥、美團、閃送在此地戰況激烈。 在訂單分時占比上,即時配送訂單正常情況下基本很有規律,時間集中在11:00-20:00。其中,每天中餐和晚餐時間是2個訂單高峰時期。而晚八點到凌晨的夜宵時間訂單也很可觀。 另外在每次大促時期,也是非外賣類配送平臺的峰值時期。數據顯示,今年618當日在午飯時間11:30-13:30,兩個小時內達達平臺配送完成單量超過100萬單。 在用戶平臺選擇上,82%的用戶聚集在美團、餓了么、達達-京東到家三大平臺上,其中在美團、餓了么的用戶更喜歡買外賣,京東到家平臺用戶主要購買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醫藥健康類產品。
在平臺主要品類上,外賣仍是即時配送的主要品類,47%的用戶在即時配送平臺選擇下單外賣,但仍有超過42%的用戶在即時配送平臺下單生鮮及超市商品。聯商網分析師認為,隨著零售發展,生鮮及超市產品成為推動即時配送行業發展的重要品類。
在影響用戶使用的因素上,配送費用仍舊是影響用戶的第一要素,這一影響因素占比達23%其次是配送速度(22%)、優惠力度(18%)、知名度(13%)…… 五、即時配送未來趨勢 可以預計的是,“懶人經濟”仍將推動即時配送領域快速發展。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調查數據顯示,有46%的用戶是因為懶的出門才選擇即時配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讓一切都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方便,培養了越來越多的“懶人”,愿意為跑腿買單,催生了懶人經濟。
隨著新零售進一步發展,即時配送品類還將往縱深方向擴張。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加速了零售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的速度。新零售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特征,使得其對服務形式、服務品質等都有較高要求,在末端配送環節中,對即時物流要求越來越多。即時配送的品類從外賣為主向生鮮、水果、超市日常雜貨、藥品等多方向全品類縱深發展。
此外,在傳統零售時期,線上和線下的商品觸達消費者時是割裂的。在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的大趨勢下,即時配送涉及品類更多,線上線下無縫連接。
在配送時效上,我們距離分鐘級配送越來越近,技術的發展也提升了即時配送效率。
六、即時配送案例 ● 達達-京東到家 達達-京東到家是中國領先的同城速遞信息服務平臺和無界零售即時消費平臺。京東到家已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67 個主要城市,注冊用戶7400 多萬,月活躍用戶超3000 萬,日單量峰值突破150 萬單。達達為商戶和消費者提供專業高效的同城配送信息服務,搭建了城市末端物流的“高速公路”,目前已覆蓋全國450 多個主要城市,服務超過120 萬商家用戶和超7000 萬個人用戶,日單量峰值千萬級。
業務模式上,達達的主要訂單來源為京東商城(承接部分京東最后一公里訂單)、京東到家平臺(維護平臺商家,為達達貢獻訂單來源)和達達平臺(達達騎士承接平臺個人跑腿業務以及外賣商家自主配送訂單)。
從優勢來看,達達自身承接商家自主配送訂單、生鮮、商超、醫藥商家配送訂單以及C2C跑腿業務訂單。京東到家維系商家關系,幫助達達獲得穩定訂單來源。此外,作為訂單補充來源,達達還承接大促期間京東倉最后一公里配送業務。不過,外部競爭激烈,新達達也面臨著美團、阿里以及傳統物流企業等對手。
調度方式上,新達達的運力主要來源于眾包配送平臺達達。由于是眾包平臺,所以達達的調度系統分為主動搶單和系統強制配單兩個階段:訂單形成后3公里之內的騎士能夠看到訂單,并且從訂單卡片中獲取配送地址、配送時效等關鍵信息,可以自由搶單。當搶單不成功時,訂單進入訂單池,由達達調度系統開始根據騎手和訂單情況進行自動配單,以保證訂單順利到達消費者手中。
● 美團配送 美團配送為美團旗下即時配送平臺,由美團點評創始人王興創立,美團配送總經理為魏巍。2019年5月6日,美團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為用戶和商家提供靈活的即時配送、同城配送和跑腿配送服務,并對外開放配送平臺。數據顯示,目前美團外賣一天的訂單量超過2400萬單,有60萬騎手活躍在中國2000多個城市。
業務模式上,美團配送主要訂單來源為美團平臺和開放配送平臺商家及用戶,在美團平臺內主要承接美團外賣、商超、生鮮、跑腿等業務。
美團入局即時配送領域較早,在外賣領域具有較大優勢。自建運力可以增強對平臺配送訂單控制權,更好地協同業務。美團平臺4億用戶也為其貢獻了巨大訂單量。不過,自建運力成本高昂,若訂單量不穩定直接影響運營成本波動。它也面臨阿里、京東等巨頭搶占市場份額,順豐、韻達等物流企業也在即時配送領域持續深耕。
在調度模式上,2019年1月美團對外展示了新一代的即時配送系統AI+IoT產品矩陣,主要包括了智能調度系統5.0版本和全新的智能裝備系統。經過三年周期,5代版本的更迭,全國高峰期每小時執行約29億次算法,每天調度全國60萬活躍騎手完成超過了2000萬訂單的配送,平均配送時長也從41分鐘縮短至30分鐘。
該版本讓美團即時配送系統實現了運籌優化與機器學習深度融合的全城柔性調度,基于軌跡大數據,通過運籌優化、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地理計算等智能算法,為每一份訂單預估送達時間、指派最合適的騎手,并為騎手設計最優的取送路線。 ● 蜂鳥即配 蜂鳥即配是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旗下開放即時配送平臺。成立于2015年4月,為餓了么平臺的商戶提供即時配送服務,并于2018年4月全面融入阿里巴巴生態,成為新零售與本地生活重要基礎設施之。 今年6月5日,餓了么正式宣布蜂鳥品牌獨立,升級品牌名為蜂鳥即配,蜂鳥將建立一個開放的即配生態,將服務運力輸送給更多行業。目前,蜂鳥已在餐飲、商超、生鮮、美護等領域建立高標準配送解決方案,定制化服務超15種業態。
業務模式上,蜂鳥即配主要訂單來源為外賣平臺訂單(餓了么)新零售訂單(天貓、盒馬、銀泰等)以及物流末端配送訂單(菜鳥、“通達系”)等,依靠阿里生態圈蜂鳥級配正在快速發展。
依靠阿里平臺數據和技術能力,蜂鳥即配能夠持續鞏固自身能力,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阿里生態圈內訂單,為蜂鳥配送提供導流作用。蜂鳥已在已在餐飲、商超、生鮮、美護等領域建立高標準配送解決方案,定制化服務超15種業態,已從單純的外賣履約環節成長為獨立的數字化、智能化業務。不過,未來若更擅長配送服務的快遞公司加大在即配領域的布局力度,即時配送市場格局或許還存在變數。
在調度模式上,蜂鳥即配研發了方舟Ark智能調度系統,包含4個開發平臺,6大業務方向。方舟Ark智能調度系統經歷5次迭代,優化目標依次為當前時刻最優、蓄水時常內最優、波次并單與多級調控、機器學 習分單,并最終進化為第五代版本——深層神經網絡與智能適配分單。方舟Ark系統算法團隊將調度場景分為午高峰、平峰、爆單、大廈、小區等特殊場景,并根據場景適配 不同模型。
餓了么方面稱,新版本的方舟系統引入了“大商圈”理念,目前已推廣到58個核心城市1600多個商圈。最新數據顯示,騎手配送效率提高近40%,相當于每人每天多送10-15單,騎手收入穩步提高。
點擊查看報告全文
(來源:聯商零售研究中心 木魚 陳新生 王迪慧 許弋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