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市值一夜蒸發200億,財報美化下難掩危機

8月19日晚,唯品會對外披露了其未經審計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財報數據顯示,唯品會第二季度凈營收達24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0%。
同樣增長的還有唯品會的用戶活躍數。據財報數據,唯品會二季度的活躍用戶數增至3880萬人,同比增長17%。唯品會總訂單數為1.705億,相比去年同期的1.478億單增長15%。
營收數據漂亮,但卻迎來了股價暴跌,一夜間蒸發超30億美元(合人民幣200多億元)。
截至8月19日收盤,唯品會報收19.260美元/股,跌幅高達19.45%,截至8月20日收盤,唯品會股價再跌6.28%,跌至18.05美元,總市值從昨日收盤的129.51億美元再度下跌到122.02億美元。
高管離職、增速放緩
據了解,唯品會在公布財報的同時,還公布了其CFO楊東皓因個人原因將在11月離職、之后將出任唯品會非執行董事的爆炸性消息。
對于經歷了瑞幸財報造假后的美股投資者而言,這位2011年就加入唯品會的CFO楊東皓,經歷了唯品會上市、與京東騰訊聯盟、收購杉杉集團等高光時刻,卻選擇在財報發布之時宣布離職,難免會引發各種不好的猜測,自然也就容易造成其暴跌的結果。
除卻CFO離職的誘因之外,第二季唯品會公司業績本身其實并不算理想,在增速方面已掉隊于京東、淘寶、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
之前數據顯示,京東、淘寶、拼多多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分別是35.26%、20.75%、43.91%,疫情之前,拼多多更是一直保持三位數的增長;而唯品會第一季度營收下降11.85%。今年二季度的營收和GMV增速與去年同期比,則分別放緩3.7%和1.6%。
而據2020年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數據,唯品會的凈營收241億元,增速只有6%,GMV為384億元,同比增長9.4%。反觀同樣是從優勢品類起家的京東已經發展至全品類,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實現了2011億元的凈收入,同比增加33.8%。
凈營收增速放緩,唯品會不得不無數次的節省開支。
去年,唯品會把CEO沈亞親自創辦的品駿快遞,換成了順豐快遞。每單物流成本從17元降至12元;隨后,今年繼續節省研發費用,2020年第二季度,研發支出由去年同期的4.2億降至3億,運輸費用也從22億元降至17億元;整體運營開支由去年同期42億元降至38億元。
公司在2020年第二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5億元,同比增長88.9%,可以看出,在凈營收增速平淡的情況下,節流的效果很明顯,暫時保住了盈利,卻也說明,其特賣模式已經擠不出更多的利潤空間了。
同時,拼多多、京東、淘寶等綜合電商平臺也紛紛加入了特賣這一頻道,采取高額補貼獲取新用戶,相比綜合電商完備的商品品類,靠服飾特賣出圈的唯品會的地位也在不斷被動搖。
擴大營銷,效果不佳
特賣模式觸及天花板唯品會只能繼續擴大營銷以在市場中“砸”出水花,財報顯示,唯品會第二季度營銷費用由同期8.7億提升至10億。
自從唯品會抱騰訊“大腿”后,便以“刷屏”的方式,出現在各大熱門電視劇、綜藝以及直播中,不管是《乘風破浪的姐姐》,還是《二十不惑》的妹妹們,身上都穿著唯品會的衣服。
騰訊帶來的站外流量成了唯品會用戶的主要增長來源。不難看出,唯品會的獲客新戰略已轉變為“廣告+綜藝+直播”。
但唯品會出現了“消化不良”。
2016年第三季度唯品會月活用戶同比增速為43%,可謂是其巔峰時期了,但在這之后,月活用戶數一路下跌,在2018年Q1同比增速歸零重新回到了2017年的月活水平。盡管在這之后同比增速有所提升,2020年Q2活躍客戶數同比增長了17%,增至3880萬人,但始終未有太大突破
用戶們對于唯品會在劇中的植入廣告卻已經出現了抵抗心理,鋅財經在新浪微博了解到,不少網友并不希望自己在看劇的時候出現廣告,尤其是唯品會這種,充值了會員也去不掉的廣告。
更糟糕的是,在股權方面,持有唯品會6.7%股份的高瓴資本正在慢慢退出唯品會。據高瓴資本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的美股持倉報告顯示,高瓴資本減持了156.77萬股的唯品會股份,這意味著唯品會的股價或許仍將面臨著波動。
失去了資本信心的唯品會,還能“刷屏”營銷多久?顯然,第二季度營收的漂亮數據并不能使其驕傲自滿,此時的唯品會仍然危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