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Q1財報:數字創新驅動 菜鳥處理包裹量同比增100%

2020-08-20 Denny 聯商網
瀏覽

跨境物流是菜鳥長期布局的一大優勢。為了穩外貿,菜鳥在近兩個季度密集新開洲際航線,每周使用的包機從40架次增加到近150個架次。在全球航空業大面積停航、客機腹艙幾乎熔斷的情況下,菜鳥通過全貨機、專用的全球倉庫及智能清關系統,提供了強大的進出口履約解決方案,并協助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多個國際組織開展全球應急支持。

在促進口方面,菜鳥重點對中心倉網絡進行擴容,一年增加近20倍,46個倉覆蓋國內主要口岸。到本季度,菜鳥進口中心倉開始接入更多電商平臺,支持海外商家“一盤貨”發到中國,再通過菜鳥進行多平臺分發。

數據顯示,菜鳥國際的日均跨境包裹處理量,已經比肩歐美三大快遞巨頭,形成了“全球新四大”的跨境物流新格局。

IoT技術為快遞公司降本提效

在物流企業服務方面,作為快遞物流業數智化的引擎,菜鳥的物流科技本季度繼續推動通達快遞公司降本增效。

截止今年7月,菜鳥升級推出的快遞一聯單已經全面被通達快遞公司采納使用,對二聯單的更新替換率已接近90%。新型電子面單直接帶來了物流成本的直接下降。以中通快遞為例,菜鳥一聯單在本季度幫助中通節約單票物料成本近60%。

菜鳥IoT技術產品也開始在快遞行業推廣使用。例如菜鳥研發的極簡PDA,已經批量化的在申通網點推廣使用,大幅度提升了包裹掃描效率。這一設備較傳統設備成本下降90%,提升了一線物流人員的工作體驗。

菜鳥無人車本季度也在上海、成都、天津、杭州等地的小區、校園提供包裹自動配送。通過無接觸的方式,消費者使用手機預約,無人車會提前通知,到樓下自動撥打電話,準時又方便。

公開資料顯示,在菜鳥的技術和數字化推動下,四通一達快遞平均增速超過了40%,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社會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