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合作嶺鮮生活 能切入社區團購賽道嗎?

在眾多手提生鮮、往返于社區的騎手中,出現了中通快遞員的身影。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發現,中通快遞網點正在與一家新的社區生鮮團購平臺嶺鮮生活合作,進行上門配送服務,目前在北京朝陽區姚家園片區試點。中通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該合作僅是地方網點的自行探索。
這并不是中通第一次涉足社區團購,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長沙本土的社區團購品牌搜農坊曾與中通合作,在驛站設立提貨點。因此,此次合作嶺鮮生活也成為中通當地網點在北京的首次試水。
不過,快遞員真能實現向社團團長身份的轉變嗎?生鮮易損耗的特性對他們的配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試水生鮮團購
北京商報記者在嶺鮮生活優選商城中瀏覽發現,當前平臺銷售品類包括蔬菜水果、米面糧油、乳品酒飲等,海鮮水產和休閑食品品類還未上架商品,而肉禽蛋品中目前只上線了雞肉半成品。從價格來看,嶺鮮生活的蔬菜水果正在以低價引客。例如950g-1050g的圓茄子,價格為1.99元,而在叮咚買菜平臺,500g的圓茄子價格為3.8元,每日優鮮600g圓茄子則為3.9元。
天眼查資料顯示,嶺鮮生活屬于北京嶺鮮生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日期為2020年5月20日,經營范圍包括承辦展覽展示、會議服務、銷售日用雜貨、食用農產品等。
嶺鮮生活的工作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道,與中通網點合作后,商品將由快遞員進行上門配送。于是,記者在上午11點后進行下單,卻發現收貨時間為次日下午五點左右,并未達到平臺宣傳時所稱的“10點后下單次日上午送達”。該工作人員對此解釋稱,目前平臺仍在測試階段,暫時只能當日下單,次日下午送達。據介紹,當日晚上11點截單后,平臺將在凌晨統一采集,次日上午進行打包分揀,下午送達。
上門配送的快遞員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的派送時間為下午4點,“現在一天能跑十幾單,收入能達到一百多元,一單的收入比派件費高出好幾倍。因為快遞都投放在菜鳥驛站,所以就能抽出時間將生鮮配送上門”。
不僅如此,該快遞員還出示了團長二維碼,并邀請記者進行掃描。據了解,嶺鮮生活的團長返傭能達到8-10個點。
小哥是否適合做“團長”
嶺鮮生活與物流企業的一場合作能在短期有效解決履約問題,實現運力起量,而快遞員又能在配送中觸達到更多潛在客戶,以此滲透區域內的寄件業務。在業內看來,這樣的試驗樂見其成,不過,快遞員是否真的適合做社區團長,部分人士提出了諸多疑問。
廣東六沐超市公司副總裁李波濤認為,團長是社區中的鄰居,能獲得較高的信任度,其次他們時間比較充裕,除了建群引流,還需要時刻在群里進行產品推廣,售后服務等。而快遞員與消費者間的弱聯系除了會影響信任度,另一方面來說,他是否能達到團長所需具備服務能力,而不是僅完成配送的工作,還有待考量。
快遞專家趙小敏則擔憂快遞員的流動性所造成的商品售后問題。“一旦負責這個區域的快遞員離職,那他負責的顧客群該怎么辦?如果商品出現破損或者腐爛情況,顧客也可能遇到售后糾紛的情況。和送快件相比,因為生鮮易損耗,對快遞小哥的配送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于快遞員來說,樂意兼職生鮮騎手的背后所折射出的,仍然是當前物流企業以價格戰進行同質化競爭從而擠壓地方網點利潤空間的局面,以及該如何突破服務產品差異化、提升增值空間的探索。
在今年6月,菜鳥驛站提出升級為數字化社區生活服務站,在單一收發快遞的基礎上,疊加團購、洗衣、回收等服務,來打造社區內的生活消費空間。不過,可以預想的是,若是站長勝任團長一職,必然也將跳出單純管理快遞收發等內容,疊加人際社交、產品運維等能力。
盈利模式待落地
事實上,雖然此次僅是當地網點的行為,但中通早已涉足生鮮同城運輸業務并進行摸索。7月26日,中通云倉科技宣布,為商家生鮮運輸方案的一站式服務目前已進入北京、上海等10個城市。不過,在同城2C配送方面,中通相關負責人曾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道,前置倉并不會以重本進行重建,主要是利用網點的剩余空間進行倉儲。配送運力則是與第三方公司合作,使用他們的運力。
“一場疫情的檢驗下,可以看到國內當前的生鮮冷鏈設施還處于一個打基礎的水平,因此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的領域,這也引起了物流企業對這塊‘蛋糕’的搶奪,”趙小敏說道,“雖然空間很大,但投入的成本和代價也高昂,還涉及到企業間利益如何分割的問題。”
那么,在中通個別網點試點社區團購后,能否有機會進行大范圍復制呢?趙小敏認為,無論是平臺,還是物流企業,要想規模發展,必須搭建全國的供應鏈體系,否則很難形成標準并進行資源共享,從而控制成本,保證時效與安全。“這是一個需要巨額資金投入的領域。”
縱觀近幾年社區團購的興衰成敗,李波濤坦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由于疫情迫使人們線上消費,因此救了很多企業的命,“2017年社區團購還只是民間的探索,到了2018年被資本關注后,發展迅猛。然而,在2019年上半年,風口一下就弱了”。據資料顯示,部分平臺如松鼠拼拼、你我您等在當時曾獲得千萬甚至數億美元的投資,然而,到了2019下半年,便遭遇了并購、業務調整或倒閉的情形。進入2020年,興盛優選、十薈團、同城生活等社區團購企業再次獲得巨額投資。
“社區團購業務分為四個板塊,分別為供應鏈、技術平臺、社交體系和履約能力,從理論上,嶺鮮生活與中通的合作解決了履約的問題,但前三個也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運作,”李波濤說道,“由于市場還存在需求,所以仍然有很多企業在進入這個賽道,然而社區團購盈利模式還沒有那么清晰,留存率還存在難點。可以看到的是,進入疫情常態化管控后,這些平臺的購買率下降了很多。對于社區團購來說,產品的滿意度和時效承諾,將是留住顧客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