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20億美元收購網易考拉

圖片/聯商圖庫
跨境電商地震!
8月15日下午,媒體記者從權威知情人士處獲悉,阿里巴巴確認以20億美元收購網易考拉,但是目前仍然有細節未能確認,還處于談判階段。
對于這一消息,阿里巴巴與網易雙方仍然三緘其口。
可能沒人想到,最后拿下網易考拉的會是阿里巴巴。畢竟,作為跨境電商領域的前兩位,人們更多把他們之間想象成對手。
據艾瑞咨詢最新的研報,2018年的跨境電商市場份額方面,網易考拉和天貓國際分別占比為27.1%和24%,而在雙方合為一體后,阿里的跨境電商份額將首次突破50%。
作為同在杭州的兩家知名互聯網企業,有很大一部分網易考拉員工對于入職阿里持開放歡迎態度。網絡上曾戲稱:“很多網易員工離職跳槽不是去了阿里,就是在準備去阿里的路上”。
丁磊的減法
丁磊曾經對電商業務投入了巨大的心血。
網易首次公布電商的業績是在2017年,當年網易各項業務均增長迅速。被寄予厚望的網易電商,在2017年約占凈收入總額的22%,份額進一步提升,旗下的網易考拉海購和網易嚴選增速明顯。
遙想2016年網易考拉首次發布會上,丁磊曾放出豪言:在三到五年內將網易考拉市場規模,擴大至500至1000億元,在電商領域再造一個網易!
不過,假貨調查也再次把電商平臺推至風口浪尖。
2017年2月7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中消協通報了2017年“雙11”網絡購物調查體驗情況:“海淘”商品涉嫌仿冒較多,聚美優品、網易考拉海購、蜜芽網、拼多多、貝貝網、國美在線、京東、淘寶的相關店鋪均被發現涉嫌銷售假貨,部分售假還出自該電商自營店鋪。
還有甚囂塵上的“ 加拿大鵝假貨風波”。當時,一名消費者投訴在網易考拉買到的“加拿大鵝”品牌羽絨服疑似假貨,隨后歷時三個月,反復多次鑒定后才有了結果,杭州市濱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網易考拉所售的“加拿大鵝”羽絨服最終檢測結果是正品。
2019年3月,化妝品公司雅詩蘭黛訴網易考拉侵害旗下“M·A·C”商標權事件,并索賠120萬元……
盡管網易考拉在此后多次針對假貨問題澄清,但是其對于供應鏈把控的薄弱,正是短板所在。
丁磊曾道:“這兩年網易電商的重點是,提升用戶對平臺的認知度和滿意度,這會對利潤有影響,但是隨著經營規模的增加,技術的提升,成本會越來越低,我們在采購商會越來越有優勢,對利潤有信心。”
顯然,經過了兩年虧損,以及政策的不明朗之后,丁磊已經失去了信心。
今年2月,網傳網易考拉將合并亞馬遜中國業務,但最終網易考拉因自身資金鏈問題而宣布告終。不到一個月之后,網易考拉被曝擺上貨架尋求賣家,網易考拉裁員的消息也開始逐漸甚囂塵上。
慘烈的盈利
8月8日,網易發布的2019年Q2財報顯示,游戲毛利率為63.1%,廣告為55.5%,而電商只有可憐兮兮的10.9%。
雖然電商業務毛利環比和同比有所增長,不過,從增速來看,這已經是連續第七個季度下降。從2018年三季度至2019年二季度,電商的同比增速分別為67.2%、44%、28%、20%。
此外,從電商業務上線的2014年開始,網易整體毛利率就從72%,一路跌到2018年的42%,凈利率更是從41%跌到9%,可謂是跌到地板上了。
而在自營模式下,如此低的毛利率,網易很難賺錢,可以說賣得多虧得多。
或許,對丁磊來說,及時止損是方向之一。受到出售電商業務的消息影響,8月15日,截至周三美股收盤,網易市值(335.42億美元)超越百度(331.36億美元),成為國內第五大互聯網公司。
以考拉之名,追擊拼多多?
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阿里這20億美元,花得值嗎?
據《中國企業家》,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對記者表達了疑慮,傳聞中的20億美元花得不一定值,因為阿里的國際體系已足夠豐滿,跟天貓整體相比,網易考拉的200億交易規模價值不大。在模式方面,網易考拉和阿里也不盡相同,雙方的模式沖突,或會影響現在的平臺模式。
天貓國際與淘寶一脈相承,以平臺開放為主,但在跨境領域,供應鏈與國內不同,相對更碎片化,國家多、企業多、參與的角色也多、品類更多,所以如果都采用開放平臺,對顧客的服務很難做到標準化,尤其在品控方面,開放平臺遠不如自營。
此番收購透露了日漸龐大的阿里依然期待著持續增長。2018年“雙十一”當日,天貓的成交額同比2017年增長了26.9%,但這個數字在2013年則是83.2%,增速逐年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此背景下,通過收購跨境電商平臺獲得長尾流量不失為明智之舉。
意在拼多多?
在這次網易考拉找下家的過程中,拼多多也是有力競爭者。而且從個人交情層面講,黃崢與丁磊淵源更深,網易最終為何還是選擇了阿里?
據《晚點LatePost》報道,某投資人將此次收購稱為防御性收購,為避免拼多多收購網易考拉。
接近阿里的人士對《中國企業家》表示,從形象及品類升級的角度考慮,其實拼多多更需要網易考拉,而且馬云和丁磊過去的私交關系一般,丁磊又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資人,雙方因此可能有所接觸。
面對這樣的潛在可能性,阿里若收購網易考拉,便可避免其他對手的抱團合作,對跨境電商乃至整個電商格局產生威脅。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18-2019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網易考拉以27.1%的市場份額,高居國內跨境進口市場首位,連續三年蟬聯跨境電商份額第一。
天貓國際則以24%的市場份額名列第二,京東的海囤全球以13.2%的份額排在第三位。
而在今年上半年,根據艾媒咨詢的報告顯示,網易考拉以27.7%的市場份額排名榜首,天貓國際以25.1%位居次席。
如今阿里順利拿下網易考拉,從此市場足以占據半壁江山。
拼多多雖然沒能如愿拿下網易考拉,但是它也沒閑著。
本月,拼多多正式開通“全球購”頻道,計劃3年內招募50萬家海外中小商家入駐,而且,計劃在8月28日,與海投跨境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展針對跨境商家的聯合招商。
而京東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場盛宴,2018年京東旗下的海囤全球,在跨境貿易中占據了13.2%的市場份額。
更重要的是,從去年6月開始,京東就跟谷歌達成了合作。前不久,京東與谷歌旗下的電商項目Google Shopping強強聯手,正式進軍美國市場。
要知道,阿里很早就想打入美國,但是后來支付寶被拒之門外,阿里云也在2018年9月,宣布暫停在美國的擴張計劃。而京東卻憑借著與谷歌的合作,順利打進了亞馬遜的大本營,無疑讓京東在跨境貿易上占據了很多優勢。
對京東以及其它玩家來說,天貓國際、網易考拉合體,將會產生一個更為強大的競爭對手。
(來源:政商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