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打造全數字化供應鏈網絡 未來將向全行業開放

2019-08-16 墨羽 聯商網
瀏覽

聯商網消息:8月16日,在阿里供應鏈開放日上,阿里巴巴宣布升級供應鏈平臺能力,將打造一個端到端全數字化的供應鏈網絡,幫助各行業零售商家優化供應鏈管理。目前,阿里供應鏈平臺的能力已經運用于阿里旗下25個業務板塊,服務超過3萬家商家。未來,這一平臺將面向全行業商家開放。

過去十年,憑借在大數據和算法上的優勢,阿里供應鏈平臺沉淀了一套服務各種零售業務的能力,從商品的生產規劃、銷售到流通、配送,全鏈路幫助行業和商家通過供應鏈管理來降本增效。盒馬、天貓超市、天貓國際以及天貓、淘寶深度合作的品牌商和供應商,均成為阿里供應鏈平臺的受益者。

對各行業的商家而言,在正確的時間,把正確數量的商品,以正確的價格,放到正確的地點,是最理想的供應鏈管理狀態。這意味著最高效快速地響應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過去,商家做供應鏈管理決策時缺少足夠的數據支撐,對于要生產什么商品、生產多少數量,以及如何分配每件商品在各地的庫存,更多憑借的是經驗判斷。但隨著新品流通速度加快,尤其在融合了線上線下的新零售環境下,依靠人力做出全局最優的決策變得越發困難。因此,通過一套供應鏈體系來實現全鏈路數字化管理,進而準確預測消費者需求,提升各環節的確定性,實現降本增效,是各行業商家所急需的。

貨從哪里來?要去向哪里?阿里供應鏈平臺就是通過大數據和算法發號施令的大腦。在大腦的指揮下,缺貨、滯銷、爆倉、配送成本高、時間不可控等問題,都將被逐一解決。阿里供應鏈平臺加持的零售通,便是通過算法預測下游百萬家夫妻小店的商品銷量,從而將合適的商品放到全國各地合適的菜鳥倉庫中,將庫存周轉天數減少了7天,缺貨率降低了9%。

品牌商同樣也受益于此。通過和阿里供應鏈的深度合作,九陽實現了物流倉儲成本降低30%,庫存售罄率提升了1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供應鏈金融也被納入到阿里供應鏈平臺構建的這張數字化大網中。由于商品庫存實現了數字化管理,服務于小微企業的網商銀行為九陽經銷商提供貸款的流程變得更為高效,并降低了潛在風險。

對消費者而言,阿里供應鏈平臺的能力未來面向所有行業和商家開放后,最直觀的感受是需求被滿足得越來越快,下單后,“小時級”乃至“分鐘級”配送將成為365天每一天的常態。

2018年天貓雙11一天產生了10.42億個物流訂單,多地消費者在雙11開場僅30分鐘就收到了商品。這樣高效快速配送的背后,就是阿里的供應鏈平臺能力:通過大數據和算法,對品牌商的各款商品在各種銷售組合和營銷活動下,在不同區域的銷量做出精準預測。商品在出廠后會被調撥到對應的倉庫。簡言之,基于大數據預測“人”對“貨”的需求,并通過“場”的調度讓“貨”去到離“人”最近的地方,數字化重構“人-貨-場”。

數據顯示,在瑞典、英國、德國等國家,其國內前十大零售商的市場份額占比均已達到50%上下。而在中國,這一數字還不到6%。這側面反映出我國零售業的供應鏈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阿里副總裁王曦若認為,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機會。“阿里供應鏈平臺要通過數據、算法、產品、技術去服務商家,打造一張全數字化的供應鏈網絡。”

研究與分析機構Gartner早前公布的2019全球供應鏈實力25強排行榜中,阿里巴巴作為唯一一家中國企業闖進榜單。業內人士指出,阿里在供應鏈領域的領導力,來源于幫助企業建設數字化供應鏈、提升營運效率的能力。而隨著阿里供應鏈平臺的升級,未來將有更多行業和商家受益于這張數字化的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