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為什么需要消費羅永浩?

聯商專欄:2001年,一個瞇著眼的胖子站上了新東方的講臺。
“我叫羅永浩,來之前你們聽說過嗎?”
“沒有。”臺下的回答非常整齊。
“那個……不要撒謊是吧。到底有沒有聽說過?”羅永浩重復了一遍。
“沒有。”
“沒有也不要那么聲嘶力竭地喊沒有,20多歲的人了,做事一定要得體。”
一片哄笑。
3月19日,羅永浩在微博透露,“雖然我不適合賣口紅,但相信我能在很多商品品類里做到帶貨一哥。”
4月1日晚時長3小時的直播,總支付交易額破1.1億元、銷售件數超91萬件、累計觀看人數超過4800萬。多款商品賣斷貨,中性筆、洗面奶、電動牙刷等商品甚至出現上架后“秒沒”的情況。
羅永浩的直播,那是真正的毀譽參半,說什么的都有。這場直播也成了疫情之后,唯一一次被大眾點燃起來的熱情,話題終于有了,就是那個一而再,再而三“狼狽不堪”退出江湖,又卷土重來,臉皮“超級厚”,越挫越勇的羅永浩。
“奇葩者”羅永浩
羅永浩是以這樣的方式成為明星創業者:他不是依靠成功,也不是依靠偉大的人格和品德,而是因為一次次的失敗,在眾人的訕笑里繼續自己出色、賣力的演出。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有思想的人到哪兒都不合群”,這些段子估計人人都能說出來幾句。老羅創業路上就沒停過,在新東方教英語,演講、出書,做手機,堵截方舟子,約戰王自如,還獲得過年度最不靠譜CEO之“金掃帚”獎。
兜兜轉轉一大圈后,48歲的老羅最后還是選擇了帶貨!作為市場跟風者,羅永浩是什么火就做什么,但是悲催的是,做什么都是打口炮耍嘴皮,最后總是偃旗息鼓敗下陣來!
羅永浩的人生邏輯是什么?如何博眼球如何來,用他的話說“要成為頂級的網紅”。成功不成功不重要,關鍵要有話題,有津津樂道的話題能夠被大眾消費。
2000年,新東方很火,羅永浩給俞敏洪寫了一封求職信,在兩次試講失敗后,俞敏洪給了他第三次試講的機會,于2001年成為北京新東方學校的任課教師。
2005年開始,互聯網世界,博客和微博開始興起。次年六月,羅永浩從新東方辭職,創辦了牛博網,2013年7月,牛博網關閉。
2010年,小米成立,到2012年的時候,小米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國產智能手機的前三強,銷量僅次于蘋果。老羅再次嗅到了機會,2014年5月,羅永浩正式發布了首款智能手機產品Smartisan T1。
2019年,羅永浩離開了錘子科技。羅永浩自稱,自2018年下半年出現經營危機以來,錘子科技最多時欠了銀行、合作伙伴和供應商約6個億的債務。
直到這一次重出江湖,一個年將50之人,跟90后的小鮮肉同臺PK。
老羅是成功者?老羅是失敗者?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老羅是個追風的人,老羅最佳地驗證了雷軍的那句話:站在了風口,豬都能飛上天。
但是,上天之后,畢竟還是需要自己苦練,脫胎換骨,要不然豬總歸是豬,終究要被重重地摔下來。
誰在消費羅永浩?
“夢想要大,丟人不怕。”這次老羅并沒有丟人,無數網友為老羅剁手。
當著將近一百萬人的面,羅永浩把他留了十多年的胡子刮掉了。刮著胡子,老羅介紹著這款剃須刀的舒適體驗,同時感慨這有點傷他的心。
沒有人知道他心里究竟是什么感受,但刮完之后,一個年輕了許多歲的老羅出現在屏幕上,人也精神了不少。“我們這就告別昨天了,帶著清零的態度做個新人,投身這個行業。”老羅很誠懇。
這個新人并不好做。老羅因為一次口誤,向品牌的董事長和全體員工鞠躬道歉。“希望你看到我禿了的頭皮以后,能體諒老年人的癡呆”。
在直播過程中,很多流程上的紕漏一個接一個發生,剛開始由于不熟悉,老羅忘掉了給一個商品上鏈接,直到介紹下一個才想起來;把控不好節奏,最前面的商品東拉西扯,用了很多時間,后面的匆忙介紹后又被品牌要求返場補工;一件商品承諾全網最低價,結果立馬被找出了其他平臺更低的價格……
老羅在抖音的認證,是“交個朋友科技首席推薦官”,他首次官宣帶貨的宣傳點也是“不賺你什么錢,就是交個朋友”。
直播開始后,老羅解釋說,直播帶貨就是一個大團購,買的多就有議價權,能和廠商談一個很優惠的價格,自己也能賺廠商的品牌露出和推廣的錢。
有很多人吐槽,本以為老羅這里能買到又好又便宜的東西,結果并沒有便宜多少,某些產品甚至和其他地方價錢一樣,比如小米10手機。甚至有些產品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更低的價格。
魯迅在《孔乙己》中說: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羅永浩的每一次出場,就像孔乙己走進了酒館,眾人調侃之下,“店內外頓時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大眾的歡樂和被透支的粉絲
去年11月份,羅永浩被法院限制消費。老羅的表態同樣真誠,同樣打動人心:
向我們的債權方、投資人,以及關心錘子科技命運的朋友們表示由衷的歉意,給大家添麻煩了,真的對不起。
最后,我會繼續努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把債務全部還完。即使公司被徹底關掉,我個人也會以賣藝之類的方式把債務還完。馬克吐溫和史玉柱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老羅這次的賣藝,賣了3個小時,雖然業績亮眼,但是吐槽也是不斷:
直播進行到一半,觀眾已經降到100多萬。“尷尬”、“求專業一點”、“墨跡”,直播間的彈幕對老羅的表現并不太滿意,而直播新人老羅看起來還不太適應,狀況頻出。
即使這樣,1.1億的銷售,到底是誰在消費老羅,一個話題不斷的中年男人,為什么還會有4800萬的觀眾?
搜狗CEO王小川認為,他相信自己的產品符合老羅的匠心精神,他們在第一時間內和老羅去的聯系,老羅也在第一時間選中了這款降噪能力優秀的搜狗AI錄音筆,“老羅是一個很有性格的人,我們的產品滿足老羅科技圈粉絲的需求,如果他沒選中我,我反而會覺得老羅的產品追求在下降。”
無論抖音還是王小川,他們都知道,老羅能給大眾帶來歡樂,不論這種歡樂是發自內心的真誠還只是對他不懷好意的訕笑。
大眾需要娛樂,需要話題。在《大眾的狂歡》一文中說,當所有人在一起共同討論一個話題,就容易變成烏合之眾,大家犧牲了自己獨立理解和思考的能力,陷入到群體的同頻共振之中。
比如說對于老羅,大家并沒有抱著認真的心態來考量,而是以娛樂或者挑刺、吐槽來打量這個胖子的直播。
互聯網世界本身具有泡沫性,也就是所謂的眼球效應,在一段時間內對新生事物的瞬間聚焦,萬眾熱議,但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直播之后呢?即使老羅的帶貨大獲成功,但是羅永浩這個品牌形象還剩下什么?還有什么值得被大家認可、尊重和牢記的?
羅永浩依然在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偽裝自己,消費自己的粉絲,此舉還能持續多久,當所有的粉絲變黑之后,消費完了還剩下什么?
請大家饒了這個胖子吧
有人說,老羅一再失敗,反而被人貼身越挫越勇的標簽。這是對正確價值觀的扭曲。
老羅身上恰恰最缺乏的是匠心精神,最缺乏的是專注和認真。他似乎總是在“投機取巧”,抓風口,湊熱點,讓自己成為流量的明星。
但是,流量的明星如果沒有真正的硬核,能持續多久?直播帶貨,其所帶來的新鮮感、所造成的話題效應只會越來越弱,不出一年時間,老羅在直播界就會徹底失去帶貨的價值和能力。
羅永浩是那樣的人,他渴望成為流量的明星,哪怕這些粉絲里面絕大多數是并不是心懷善意的,眾人越圍觀越熱議,他就越起勁。
所以,大家還是早些散了吧,放過這個已經禿頂的中年男人,不要再圍觀他,不要再訕笑他了。讓羅永浩在安靜與平實之中專注于自己,認認真真好好打磨自己的人生下半場吧!
(文/聯商特約專欄作者 老刀,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