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試水智能販賣機賣菜,但能不能推廣還是未知數

2020-02-21 蕭墨塵 36氪
瀏覽

疫情讓生鮮零售坐上了風口。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在政府宣傳、社區號召下,許多消費者盡量減少外出次數。伴隨著外出次數的減少,線下經濟受創嚴重,而“宅經濟”則順勢起飛。

有些需求,單單靠線上的技術是滿足不了的,在全國聯防的大環境下,生鮮電商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但受制于物流、供應等因素,部分地區居民還是要去超市買菜。

近日,京東物流X事業部聯合京東7Fresh生鮮超市推出了5臺智能販賣機。據悉,這5臺智能販賣機部署在北京通州的BOBO自由城,柜內的商品全部來自于7Fresh生鮮超市的采購,在采購環節和運輸環節均已完成衛生處理。

柜門由透明玻璃材質構成,透過柜門,消費者可以直接看到販賣機內的生鮮蔬菜,方便消費者判斷蔬菜的新鮮程度,選取各種各樣的蔬菜。販賣機的柜門的屏幕上有二維碼,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而將販賣機的柜門打開,購買新鮮食材。販賣操作和結算過程實現了全部的無人化,有效避免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事實上,京東對于無人零售業務并不陌生。2017年年初時,京東參與投資的京東到家就曾大舉進軍無人零售,在不少大公司、學校、社區都布置了智能販賣機。由于各項成本不好控制、盜損率較高、消費場景單一、運營細節難控制等,無人零售業務的盈利一直不理想。

在當時就有人質疑,無人貨架類似于共享單車,自動販賣機雖然貼上了二維碼,與互聯網高度融合,但本質上沒有什么技術門檻,同業競爭者進入十分容易。又加之當時一級市場融資環境比較寬松,智能販賣機、無人貨架等設施供給過剩,過分競爭,容易導致全行業利潤率下滑。

2018年,由于宏觀經濟下行,互聯網行業迎來了一個寒冬期,京東到家收縮了無人零售業務,將業務重心重新聚焦到了到家業務上。

這次京東推出的生鮮智能販賣機,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之前的教訓。首先,此次的販賣機主打生鮮零售,聚焦于一點。其次,7Fresh生鮮超市有門店,具備一定的供應鏈優勢。最后,智能販賣機的使用場景目前僅僅是限于社區買菜,并非像2017年那樣四面出擊。

但智能販賣機本身受限于存儲空間、保鮮條件等因素,生鮮商品種類有限,這也是其明顯的短板。其次,永輝等大型商超、每日優鮮這類生鮮電商公司都布局已久,就連支付寶也在近期上線了買菜小程序,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競爭還是很激烈的。當疫情過去后,生鮮零售的到店業務逐步恢復正常,這也可能會擠壓智能販賣機的生存空間。

疫情給了一些公司新業務大膽嘗試的機會,但是究竟能不能持續運轉甚至推廣開來,還有待檢驗。

(來源:36氪 作者:董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