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已過,抓娃娃機還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從行業角度來看,抓娃娃機的風口已經褪去,似乎有被盲盒所取代之勢。
百度指數顯示,“抓娃娃機”2017年搜索指數呈現行業高峰,2018年下半年開始逐漸走弱。而盲盒的搜索指數在今年年初急急劇增長,遠超抓娃娃機。
前兩年,抓娃娃機在很多商場、地鐵站、大學校園、沿街商鋪等地方逐漸涌現,特別是在大型的購物中心幾乎成為標配,也引來許多消費者去玩。
如今,擺放在購物中心、沿街商鋪的抓玩玩機逐漸冷清,玩的人越來越少。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筆者走訪北京多個商圈,試圖展現行業現狀。
人流量少,消費者失去了興趣
筆者走訪了位于朝陽區外企大廈1層商鋪101的本宮娃娃店、合生匯負一層夸特世界、世貿天階負一層抓娃娃機區、世貿廣場工體三店一層三熊主義這四個地方,均觀察了一個小時,分別對應的時間為12:20-13:20、13:30-14:30、15:30-16:30、17:30-18:30。
走近本宮娃娃店,里面擺放著許多抓娃娃機,以及一些口紅機等,店面積大概有180平米。本想著是中午吃飯時間,且附近沿街商鋪有不少餐飲店,應該會有不少人過來玩,可是觀察了一個小時,期間只有兩位30來歲的女性結伴而行走進來,觀看了一番,就離開了,并沒有抓娃娃。
據店員(劉勇)介紹,本宮娃娃不是以前那種買實物幣投玩,只能在線上購買他們的嗨幣(虛擬游戲幣),才能正常使用抓娃娃機。掃碼二維碼即可充值,充值額為18-888元不等,18元購買90嗨幣,58元290嗨幣送12嗨幣,充值越多送的越多。
店內的抓娃娃機每次使用的嗨幣額為26-56之間,大部分是46嗨幣,也就是說每玩一次的成本平均在6-10元。雖然店內擺放著許多娃娃機,但是有一些機器里面只有1-3個娃娃,也就意味著部分娃娃機可能沒有人玩,或者店內不愿意放入新娃娃。
此外,店里有幾臺口紅機,同樣使用嗨幣,通過玩游戲闖關的形式。如果闖關成功就可以獲得格子里面的口紅、面膜、化妝水等化妝品。不過,大多數口紅機里面的格子都有空置的,且部分機器的空置率極高。
在夸特世界,店面積大概400平米,相當于游樂場,里面擺放有游戲機、跳舞機、抓玩玩機等。來這里玩的人一般都是沖會員,價格為100元70枚、200元150枚,如果非會員為10元5枚。玩一次抓娃娃機2-3枚不等。
觀察了一個小時,只有兩撥人流在玩抓娃娃機,相比游戲機等少一些。第一波是兩個20歲女生一起玩,第一次、第二次均未抓到娃娃,第三次選擇玩梵天之塔游戲贏娃娃,挑戰失敗。然后離開了抓娃娃區。
第二波也是兩個年輕女孩,其中一個女生陳晨(化名)玩了兩次沒有抓到娃娃。據她介紹,自己以前也在不同的地方玩過抓娃娃機,但是從來沒有抓到過,和一起別人玩時偶爾看到他人抓到過。她認為有的地方好抓,有的地方不好抓。
隨后,陳晨去玩另一游戲極速賽車了,她表示,玩抓娃娃機只是打發時間,主要是因為自己在排隊。
此外,在世貿天階負一層抓娃娃機區觀察了一個小時,也只有兩撥人在玩。其中一對20出頭的情侶,花50元通過微信支付購買了50個充值幣。這里每抓一次為2個幣,中途抓到了一個布娃娃,女孩挺高興的。
另外一波人是兩個30多歲的女性,帶著一個小孩,玩抓玩玩機。不過沒有抓到娃娃。
而在世貿廣場工體三店一層,觀察了一個小時,有幾十人經過,并沒有一個人玩,只有兩個隨行的女孩看了一下娃娃,表示玩具還挺可愛的,就離開了。
整體上,在這些人流量還不錯的商圈,玩抓娃娃機的人非常少,在有餐飲的商場會稍微多一些,且每家的價格不一樣,2-10元/次不等,但玩法比較同質化。玩的人大多都只是偶爾玩玩,對抓玩玩機興趣不大,用戶粘性低。以母親帶孩子,年輕的情侶,年輕的女同伴一起為主,均表示很難抓到。
為了進步一核實人流量情況,筆者周六又去了一趟世貿廣場工體三店一層三熊主義。因為周末晚間三里屯街區附近,通常人流量非常大。觀察時間為17:20-18:20,在此期間商城至少有50人從三熊主義經過,有3波人流在抓娃娃,包括一個年輕母親帶著兒子,抓了5次均未抓出;兩對年輕情侶玩了3、5次也都未抓到,其中一對情侶表示偶爾試試運氣而已,確實不好抓。
另外還包括一個老奶奶帶著孫女,然后孫女指著娃娃機;以及兩個30多歲的男子帶著一個3歲男孩,看得出來男孩對娃娃感興趣。可是這兩撥人都未玩抓娃娃機。
由此可以看出,娃娃并不好抓,很多人已經對娃娃機失去了興趣。哪怕是玩的人,使用頻次也較低。
經銷商撤店,行業進入衰退期
在外企大廈底商的本宮娃娃店,劉勇表示,這個店開了2年多,2017年剛開始的時候生意還不錯,2018年生意就差一些了。如今,人流量越來越少。
以前最多的時候全國有8個店,現在只有2個店了,而這一個是唯一存在的直營店,在北京還有一個加盟店在運營,其他店均已關閉。
他還表示自己月工資4500元,基本也沒有什么提成,也沒什么活干,員工普遍缺少上進心。
而另一位店員王楠(化名)表示,商鋪是我們老板自己的,不用繳納房租。
這也不難理解這個店能夠繼續開著的原因。一方面省去了主要的房租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店內的娃娃機缺貨,也不愿意補貨,老板或許已經心生退意。
在世貿廣場工體三店,抓娃娃機品牌三熊主義,擺放的機器位于商場一樓東門和南門兩個區域,由于兩個大門離的非常近,可以同時看到過往的人。
東區和南區兩臺售幣機均處于“系統升級,暫停售幣”狀態。筆者打電話給三熊主義的客服和招商人員時,均無人接聽。
過了近1個小時,三熊主義客服代志敏(化名)來電介紹,消費者要想玩抓娃娃機只能掃碼使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購買電子幣,抓一次只需要2元。
同時,還可以享受50元保價,具體是指消費者在同一臺機器上連續抓25次,必定會有一次機會能夠抓住娃娃。如果不是同時使用一臺,就不能保證50元保價服務。
當筆者以打算加盟三熊主義品牌的身份,詢問行業情況時,代志敏表示,他們就是北京本地的公司,代理商直接從這里采購娃娃機就行,無需加盟費。
他還表示,現在抓娃娃機生意確實差了很多,2017年是行業最景氣的時候。目前全北京只剩30多家店有三熊主義的娃娃機,相比以前少了很多。
2017年,是抓娃娃機的高光時刻,許多抓娃娃機品牌成立,或獲得風險投資,包括咔啦酷、樂搖搖等。在線抓娃娃APP的下載量出現高峰,抓娃娃、歡樂抓娃娃、天天抓玩玩等APP被人們所熟知。
如今,隨著資本趨冷,不少抓娃娃機APP已經下線,線下抓娃娃機店迎來關閉潮,行業進入衰退期。
成本居高不下,外來競爭激烈
抓玩玩機是一門好生意嗎?
我們以加盟三熊主義娃娃機為例,主要包括四大成本。
第一,設備成本。娃娃機采購費用為2500-3000元/臺。市面上也有1000多元的,但是機器質量沒有保障。在市場調查中,發現大多數投放在商場的娃娃一個點位為5-15臺不等,如果取中間值10臺,機器單價按2500元計算,則需要25000元。
第二,場地租金。如果是投放在北京的商場,租金為1500-300元/臺/月不等,10臺娃娃機則需要1.5萬-3萬元。
第三,公仔娃娃成本。如果一臺娃娃機裝20個娃娃,10臺機器則需要200個娃娃。市場上娃娃成本在8-30元不等,按20元每個計算,則需要4000元。
第四,人力成本。經營抓娃娃機,哪怕是自助付款,也需要請運營人員,市場上的薪酬為4500元/月。如果請負責任,有一定經驗的員工至少需要6000元。
也就是說,開一家抓娃娃機店投入的啟動資金至少為5萬元,每月固定支出在2.5萬元以上,每日成本在1000元左右。而且,租金、娃娃、員工工資等成本居高不下。
可是在實際調查中,抓娃娃的人很少,單靠極少數人流抓娃娃難以覆蓋成本支出。
隨著抓娃娃機的用戶粘性越來越低,消費者也逐漸失去了興趣。
此外,一些超市、便利店、電商平臺等都可以買到娃娃,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體檢佳。然而使用抓娃娃機時,很多娃娃都是過時的款式,消費者并也不喜歡。導致抓娃娃機的生意越來越差,從而出現關店、用戶流失的情況。
通過調查推測,抓娃娃機這個行業,極大可能將會越來越冷清。而盲盒卻不斷涌現在各大商場,成為了新的行業風口。
(來源:火火(業界風云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