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集集花了十幾億“買”用戶,為啥還崩盤了?

互聯網創業=燒錢。
這是大多數人對互聯網公司的第一印象,而燒錢,似乎已成為互聯網創業過程中無可避免的一環。前些年,如美團、滴滴、摩拜;近幾年,如拼多多、瑞幸咖啡,無一不是靠著“燒錢”占據一定市場份額,甚至成為獨角獸企業。
雖然,燒錢能幫助企業在短時間內快速實現一定的用戶規模,但沒有一個健康的商業模式,即使用戶量再大,也只是一時的虛假繁榮。
換言之,“燒錢”獲得新用戶之后,如何把他們留住才是關鍵。
盲目燒錢,只顧著拉新,而不去調整運營戰略、控制運營成本,早晚都會跌入“萬丈深淵”,
剛剛經歷“暴雷”的淘集集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
日前,淘集集資金鏈斷裂,商家圍攻其總部討要欠款一事,引發眾議。10月15日凌晨3點,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發布《致伙伴們的一封道歉信》回應,他稱,公司增長在出現停滯時,卻仍想通過融資款來解決問題,延誤了最黃金的自救期,策略上更是選擇了繼續虧損獲取用戶。
可見,淘集集并沒有去調整運營策略,把“燒錢”拉來的用戶變成忠誠用戶,而是想著通過融資繼續“燒錢”來獲取用戶。
淘集集遇到的危機,再一次說明,瘋狂“燒錢”積累用戶的方式并非長久之計。企業應該考慮的是,用戶留存、復購,以及一個健康的商業模式。
不計成本的瘋狂“燒錢”拉新
淘集集于2018年8月成立,其上線2周銷售額就突破200萬,9個月月活即超過4000萬,截至目前,淘集集的注冊用戶已經達到1.3億。
能有這一成績,淘集集的“絕招”是:瘋狂補貼
不少淘集集商戶都表示,淘集集有很多活動,對拉動銷售額有很大幫助。但是,想要參加活動,商品價格就需要特別低,而且,要比拼多多還低。
事實確實如此,淘集集所有增長玩法中,只有一個關鍵詞,即“賺錢”。對用戶來說,不僅買東西便宜,還有現金拿。比如:
下單賺錢。在淘集集的商品購買頁,會顯示可賺多少錢,下單之后,每筆已支付訂單,都會獲得一個限時24小時的可提現紅包;
邀請好友賺錢。用戶每拉一位新人,就能得到一筆傭金;而且,新用戶每次消費,該用戶都能賺到錢,是可提現的現金;
幫人砍價賺錢。好友發來砍價消息,幫其砍價后,則可以瓜分現金紅包。
這些花式“撒幣”玩法,雖然幫助淘集集在短期內迅速積累了大量新用戶與銷售額。但在后續的留存、復購等方面,淘集集卻絲毫沒有作為,甚至連最基礎的用戶體驗都沒有做好。
隨便一搜索,差評的聲音可謂是不絕于耳。比如,商家不發貨還不退錢、圖片與實物完全不符、紅包無法提現、平臺客服和商家都無法聯系等等。
用戶體驗如此之差,何談復購?
看起來,淘集集似乎并沒有想著打造一個良性的商業模式促使用戶復購,而是一味地“燒錢”。所以,一旦補貼停止,用戶也就不會留在淘集集了。
事實上,用戶的付款、商家的貨款,都被淘集集拿來“燒錢”拉新用戶。截至目前,淘集集已經負債16億,算下來,平均每月虧損達2億,共拖欠供應商百億貨款。
沒有健康的商業模式,沒有好的用戶體驗,商品銷售只能靠“燒錢”來維持。那么,不但運營成本與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用戶忠誠度反而會越來越低,稍有不測,企業就將崩盤。
用戶留下來是終極目的嗎?錯!應該讓用戶消費!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淘集集僅融資到A輪,“燒錢”速度已完全無法跟上融資速度;投資人也逐漸變得理性,誰也不想這時候去接手這個“燙手山芋”。
實際上,隨著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燒錢”拉新已不再是企業的必備手段。讓用戶來,并且有價值(轉化)的留存,和不斷創造價值(復購),才能讓企業生命力長青。
最近有一句特別火的話,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了,而是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專業了。所謂專業就是,企業都不再像淘集集那樣,只通過簡單的燒錢吸引用戶,決定企業生死的是精細化運營。
舉個例子,你用5元紅包在用戶吸引進來,決定他留不留下來,買不買東西有幾個關鍵點:
商品品質。畢竟商品是用戶的終極目標,品質才是打開用戶心扉的鑰匙。
精細化運營。這是近期企業們最關注的話題,也是與競爭對手比拼,決勝負的最重要環節。
來看一下在這個環節上,企業和用戶的關系。首先,企業需要把用戶請進來,這就是所謂的拉新,其次則需要把用戶留下來。在這里,我們尤其會強調一個時間段。也就是:
在用戶完成交易時,就把他留下來
在小程序中,留下用戶最好的入口還是支付,而社交立減金就是一個絕佳手段,不但可拉新用戶,在老用戶的轉化上,也是一個“好手”。
在此玩法上,蘑菇街是比較好的案例。用戶在蘑菇街小程序內購物后,可在支付完成頁獲得“立減金”,或者通過模板消息領取。然后,用戶可將“立減金”分享給自己的好友和微信群后,而好友在領取一份“立減金”后,也可以通過快速入口完成新的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立減金通過微信社交打通了小程序、卡包等功能,讓用戶在微信閉環中可持續循環消費-分享-消費,利用社交分享手段不斷帶來新的流量。
蘑菇街在2017年7月27日參與上線微信“社交立減金”功能后,僅用了12天,就帶來50萬小程序的新用戶,新用戶的購買轉化率達到18%。
接下來,就是企業經常提到的復購,而復購的核心在于:
喚醒用戶,復購率也就大大提升
“喚醒功能讓小程序完美,完美得就像App。”這是小小包麻麻CEO賈萬興的一句評價。事實確實如此,「模板消息」在喚醒用戶方面一直都效果顯著,它可以讓小程序得以形成一個完美的服務閉環,備受開發者青睞。
小小包麻麻旗下小程序「包媽商城」復購率高達80%,在整個運營體系中,喚醒這一步驟必不可少。在小程序中喚醒用戶,不得不提的能力就是「模板消息」。
根據小程序規則,用戶觸達小程序后,開發者可以7天內通過模板消息向用戶發送3次服務通知。在看來,三次機會根本無需全部用掉,用好兩次就夠了:第一次,支付通知頁面;第二次,發貨提醒頁面。
小小包麻麻的模板消息里,除了物流信息、發貨時間等用戶非常關心的內容,還會送給用戶一張優惠券。優惠券的發放邏輯是千人千面的,如用戶買了紙尿褲,則推送奶粉優惠券,面值大多為10元以上,使用門檻較低,核銷率也還不錯。
前不久,模板消息升級為訂閱消息,功能更豐富。微信對模板消息下發條件進行了調整,新上線的「訂閱消息」支持一次性和長期性訂閱消息。訂閱消息由用戶主動訂閱,不但不限時長,部分場景還提供了長期訂閱,實現消息高效觸達。
除了用模版消息等功能喚醒用戶外,我們在《謝曉萍:從小程序、增長黑客到私域流量底層邏輯,解構未來商業的“道法術”》一文提到過,企業現在經常提到的增長黑客,其實有一個重要的趨勢:注重用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企業的用戶數據資產。
用戶的什么數據最珍貴?在我們看來有兩個:一個是支付(決定于企業的消費喜好和標準習慣),再就是會員體系(更深的了解用戶,比如家住在哪,生日是哪天?),前者了解用戶的深度,后者給用戶溫度。我們同樣有一個“支付+會員”的案例:
“支付+會員”實現復購率提升200%
對任何平臺來說,僅積累用戶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將用戶高效利用起來、不斷產生復購才是關鍵,于是,會員便成為所有商家的共同選擇。
在小程序中,會員的最佳解決方案是,“支付+會員”。
具體而言就是,消費者每次使用微信支付,就會收到商家公眾號推送的會員信息。由于支付和會員成長體系的打通,用戶每次消費,會員權益都更加透明、可查、可用。這樣一來,商家的微信公眾號不再僅僅是推送內容的渠道,更提供了更大的運營空間,與消費者建立起更加忠誠的互動關系。
以天虹商場為例,打通微信支付和其自有會員體系后,近兩年天虹商場會員轉化率提升了10倍,會員月均復購率比傳統會員模式提升了200%。
企業不僅構建出一個7*24小時的會員互動渠道,在粉絲沉淀之外,還能借助大數據更精準地分析會員購物偏好、購物習慣等數據,最終達成社交化、精準化的增值運營,給品牌和門店帶來長期的效益。
除此之外,“支付+會員”方案為商家帶來了更多精細化會員運營的空間,商家可以進行更多積分活動,比如微信支付送積分、節日雙倍積分、積分換購禮品等等。
同時,商家還可進行基于積分活動的跨業態聯合運營(例如,在餐廳消費后送停車優惠券),以此來實現消費者不同層次的價值。
如今,淘集集仍在尋求融資機會,寄希望在與其他平臺重組上,以此來解決資金鏈斷裂危機,這也是其對商家承諾還款的前提。
但是,沒有一個健康的商業模式,僅憑“燒錢”模式帶來的虛假繁榮,不僅商家們不相信,恐怕淘集集自己也沒有多大底氣。
(來源:微信公眾號“曉程序觀察” 作者: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