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醫藥零售野心

2019-10-29 莊子墨 北京商報
瀏覽

京東健康渴望在今年的“雙11”上打一場翻身仗。

10月28日,京東宣布京東健康的“藥京采”布局渠道已經下沉到鎮級,覆蓋400多個城市。未來,京東健康將在醫藥供應鏈、醫療服務、慢病管理三大領域持續發力。從收購、入股為主入局醫藥行業,到構建以零售為中心的全渠道通路,以阿里、京東為首的電商巨頭正持續挖掘看病人口的剛需。

在業內人士看來,電商進入醫藥行業后既需要保證藥品的質量,要做好藥品的供應鏈的同時,還需加強對所并購的線下藥店的效率改進和人員優化。盡管買藥是剛需,前景廣闊,但仍面臨很多挑戰。

填補醫藥下沉市場

與京東商城的戰略步調一致,京東健康已經布好陣腳入局下沉市場了。據京東健康渠道創新部總經理周新元介紹,成立近三年來的“藥京采”已覆蓋21個省,400多個城市,60萬+商品以及50萬+可觸達的店員,目前渠道已下沉到鎮級,未來將繼續下沉。據了解,目前“藥京采”覆蓋了連鎖藥房、中小型單體藥房以及醫療診所,涉及保健、藥品、器械、滋補等多個品類。

除此之外,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健康CEO辛利軍在會上表示,未來京東健康將聚焦醫藥供應鏈、醫療服務、慢病管理三大領域,依托現有業務能力與優勢資源,開展“新藥品扶貧計劃”“新赤腳醫生計劃”和“新慢病防治計劃”,全面提升貧困地區藥品可及性,助力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以及推動慢病生態管理體系的落地。其中,京東健康將針對貧困人群提供每人一千元的藥品補貼,來解決用藥貴的問題。

尋求合作者

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以阿里、京東為首的電商巨頭已經一前一后各自起步圈地。先行一步的阿里健康將觸手伸向醫藥零售連鎖龍頭企業,以入股或收購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健康大藥房體系。同年,京東收購了青島安吉堂大藥房,并獲得了自營B2C醫藥平臺“京東大藥房”的資質。

3年來,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各自尋找合作伙伴。據公開信息顯示,阿里已分別與山東、貴州、安徽、河南4省的區域醫藥零售連鎖龍頭合作,包括漱玉平民大藥房、貴州一樹連鎖藥業有限公司等,與近3000家實體零售藥店實現深度捆綁。而京東健康則在3年內成長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藥零售渠道,零售合計占據醫藥零售市場15%以上,貢獻了超過60%的專科用藥銷售額,有超過一半藥品被發往三線以下城市。

除了連接藥房,電商們也與醫院、政府機構深入合作,耕耘整個醫療服務場景。數據顯示,目前京東健康互聯網醫院已經有超過三十家簽約的醫院,3萬多名醫生,其中62%來自三甲醫院。而今年10月,阿里健康宣布與衢州市醫保局進一步探索,雙方共建全市慢病處方流轉平臺,試點推行互聯網診療、處方在線流轉、醫保在線支付等舉措。

補配送短板

站在消費者角度,電商能否提供高質量的醫藥商品服務則直接決定“醫+藥”閉環能否實現。辛利軍對此回應北京商報記者,所有藥品、所有在線的藥師,包括醫師處方的審核等等,京東的每一個流程都會比合規更嚴格,在藥品上做到全國最嚴格。

而在物流配送方面,電商們也在暗自比拼送藥速度。阿里健康的“30分鐘送達、7*24小時送藥”服務于去年在杭州試點,并開發基于o2o模式下的24小時無人售藥ATM。而叮當快藥目前已經將“28分鐘送藥到家”從一線城市推廣至二三線城市。與之相比,由于京東健康正在全國范圍配置藥品倉庫,還暫時無法達到50%以上的用戶當日達或次日達的需求。

在投行從業人士何南野看來,阿里和京東進入藥店銷售行業,最重要的是保證藥品的質量,要做好藥品的供應鏈,保障藥品從采購到配送的質量安全。其次便是加強并購的整合,加強對所并購的線下藥店的效率改進和人員優化。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趙述評 實習記者 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