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SSD必看!一文讀懂SSD選購誤區

近段時間以來,SSD的價格一路走跌,低于1元/GB的硬盤比比皆是,甚至幾毛錢/GB的都大有人在,即便如此,很多朋友在選購SSD的時候仍然會糾結,比如是買M.2接口的還是SATA接口的?是買TLC顆粒還是QLC顆粒?本著實用主義的原則,下面筆者就和大家聊聊選購SSD容易走進的誤區以及相應的選購技巧。
1、M.2 SSD一定比SATA SSD快?
很多朋友認為,M.2接口的SSD一定比SATA接口的SSD快,原因是兩者的理論帶寬相差近1.7倍。
M.2接口的SSD分為兩種,一種是Socket 2,一種是Socket 3,Socket 2支持SATA和PCIe 3.0 x 2通道,Socket 3支持PCIe 3.0×4通道,我們知道每條PCIe 3.0的帶寬是8Gb/s,不難計算,即使是半速的PCIe 3.0×2(16Gb/s)也比SATA 3.0(6Gb/s)快了近1.7倍。
M.2 SSD的兩種接口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在實際體驗中,走PCIe 3.0×4通道的M.2 SSD并不比SATA SSD快多少。換句話說,SSD的實際體驗并不以理論帶寬為準。
相信大家在聽到這個結論的時候一定很意外,筆者當初在測某品牌頂級SSD的時候也非常困惑,加載《古墓麗影:崛起》的時間以及開機速度并沒有比普通SATA SSD快,有時反而還會慢。很多網友也反映,在日常使用中,走PCIe 3.0×4通道的M.2 SSD并沒有比SATA 3.0的SSD快。
2、跑分高=速度快?
我們在挑選SSD的時候總會相信各種跑分軟件,把“跑分高=速度快”奉為圭臬,這其實是一種夸大數據作用的錯誤認知。筆者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M.2 SSD看似三五倍于SATA SSD的讀寫速度,但在實際應用中這種成倍的速度差距并沒有完全展現出來。
CrystalDiskMark順序讀寫
CrystalDiskMark隨機讀寫
舉個例子,在之前的測試中,某品牌1TB PCIe 3.0×4 SSD的順序讀寫分別可以達到3514、2180MB/s,隨機讀寫分別是49、234MB/s,某品牌240GB SATA SSD的順序讀寫分別是561、500MB/s,隨機讀寫分別是30、99MB/s,PCIe 3.0×4 SSD的順序讀寫基本是SATA SSD的5倍,隨機讀寫是2倍。
3、MLC一定比TLC好?
SLC\MLC\TLC\QLC閃存顆粒特性
從SLC、MLC、TLC再到最近的QLC,每當一種全新的閃存顆粒出現的時候總會伴有這樣的聲音:XXX沒有之前的好!XXX壽命短!XXX速度慢!
誠然,10K P/E的MLC比100K P/E的SLC壽命短,1K P/E的QLC也比3K P/E的TLC壽命短,但是,即使是目前P/E次數最少的QLC,也不見得能在換新硬盤之前用壞。
那么,我們在選購SSD的時候應該遵循什么原則呢?筆者總結了一個“四句真言”給大家分享——容量是第一,形態看需求,顆粒選原廠,價格要更低,下面我們就來一一解釋。
我們在選購SSD時首先要根據用途選擇容量。比如我做個系統盤就選240/256GB的,有安裝軟件或者游戲需求的就選480/512GB的,或者你說我預算就200塊,那選個120/128GB的也未嘗不可。
選M.2還是SATA關鍵看需求
其次,要根據SSD的安裝位置來選擇產品形態。比如我是給輕薄筆記本更換、擴展硬盤的,現在的輕薄本一般都采用M.2接口的SSD,所以只能選擇M.2的SSD;再比如我是給主機擴展硬盤的,我的機箱有足夠的硬盤位,那就選SATA的SSD;或者你說我想讓機箱走線更清爽,主板上也有足夠多的M.2接口,那M.2 SSD也是可以選擇的。
東芝原廠顆粒
再次,一定要選則原廠顆粒的SSD。所謂原廠顆粒,指的是擁有晶圓廠的上游廠商所制造的顆粒,全世界范圍內就那么幾家,掰著手指頭都能數過來:Intel、美光、三星、東芝、西數(于2015年收購閃迪)、海力士。其中,Intel、美光、三星、東芝、西數都是有自有品牌的SSD的,海力士在前段時間也推出了消費級SSD,大家在挑選的時候認準這幾個廠商就好。
當然某些品牌的SSD也會采用原廠顆粒,這個就需要大家在購買前詳細了解了。
最后,根據上面的三條原則選出了好幾款SSD該怎么辦呢?本著實用主義的原則,當然是選擇價格更低的那個了。一般來說,M.2 SSD的價格會高于SATA SSD的價格,PCIe 3.0×4的M.2會高于PCIe 3.0×2的M.2。
以上就是大家在選購SSD時容易走進的誤區以及選購技巧方面的簡單總結,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