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C的SSD是否值得購買?

鑒于當年TLC SSD首發時惹出了這么大的問題,其實QLC SSD發布的時候我就在想它別惹出什么幺蛾子就好,性能我是不指望了,現在Intel的660p發布有一年了,倒是沒有啥大問題,然而性能我已經對它絕望了。
如果你光看Intel給出的660p規格參數的話可能只會覺得它只是一個慢一點的SSD而已,畢竟連續讀寫速度1800MB/s的SSD其實也不少見,然而機智的Intel只告訴了你SLC Cache內的寫入速度,并沒有告訴你用完后的速度QLC的原始寫入速度。
從規格表上來看這家伙性能其實還可以,而且每GB價格相當便宜,是不是很誘人呢?不過它和目前的TLC SSD一樣都是使用SLC Cache來進行寫入加速的,不然的話原始寫入速度是要慢不少的,只不過現在QLC SSD的原始寫入速度確實慢得有點驚人,所以660p直接相當大的SLC Cache來盡量避免緩存用盡而導致的速度暴跌。
這種大容量的SLC Cache是動態的,開始的時候SSD里面沒有東西所以緩存空間相當之大,然而它會隨可用空間的減少而降低,當SSD可用空間低于25%之后跌至最低值,512GB的SLC Cache只有6GB,1TB的有12GB,2TB的有24GB,可能大家覺得這沒什么,畢竟現在有的SSD也就7~8G的SLC Cache,然而真正崩潰的是它SLC Cache用完之后的速度。
Intel 660p 512GB的QLC原始寫入速度只有50MB/s左右,1TB的有100MB/s,2TB的也只有150MB/s,512GB的真是連HDD都不如,后面兩個也好不到哪去,所以緩存用完之后那個速度給人的落差實在是太大了。至于那些認為緩存這么大一般情況下用不完的朋友,此前筆者也這么認為過,直到測試過那臺ROG 槍神3筆記本之后就知道這想法是多么的天真。
為了測試這臺筆記本的游戲性能我們就要把游戲拷進去,大家應該都清楚現在游戲的大小,小則10幾GB,大的隨便突破50GB,測試用的游戲再加上其他程序加起來超過300GB,不過平時這些東西在M.2 SSD對拷的時不過也就10分鐘左右所有的事情,然而這臺筆記本用的是一個1TB的660p,開頭三分一的東西寫入速度還是很快的,然而SLC Cache用光之后速度就剩100MB/s,結果用差不多兩小時才把東西都弄進去,這事刷新了我對QLC SSD的認識。
此外,做視頻的編輯買了個660p 512GB加上轉接盒的想當移動硬盤使用,然而視頻素材的體積是相當之大的,經常會把SLC Cache耗盡,看著后面那些東西以50~60MB/s的速度寫入是相當之痛苦的,他已經想將其換下來了。
此外另一款能夠買到的QLC SSD三星860 QVO也好不到哪去,它的SLC Cache空間其實更小,2TB和4TB的最大只有78GB,1TB的則是42GB,緩存用光后的QLC原始寫入速度和660p差不多。至于Crucial P1,這貨根本就是Intel 660p的孿生兄弟。
那么QLC SSD值不值得購買呢?512GB和1TB的是完全不推薦購買,因為前者可以用同樣的價格購買TLC的產品,而后者則加一點錢就能買到PM981 1TB了,所以也不推薦,至于2TB的660p本來覺得性能太差也不想推薦的,然而它實在是太便宜了,1400元就能拿下,2TB的TLC SSD多在2000元以上,買回去淘汰HDD充當倉庫盤用還是可以的。
特別是現在游戲體積日益臃腫,512GB的SSD很快也放不下幾個游戲了,用TB級的SSD來放游戲是早晚的事情,660p的性能雖然和TLC SSD沒法比,和HDD比的話還是綽綽有余的,但是別想著一臺電腦就裝一個2TB的660p就完事了,用QLC SSD來做系統盤這事還是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