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小米11 U毫無興趣,小米MIX 4的高端局真的成了?

上周的小米MIX 4發布會,著實讓小米11 Ultra的用戶們慌了一波:4月份剛剛花了六千塊支持了小米的高端旗艦,這才4個月,小米就出新的高端旗艦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老用戶不如狗系列?
小米MIX 4
但看完發布會,小米11 U用戶就松了口氣,看來小米還是比較照顧情緒的,至少小米MIX 4的配置看起來并不那么具有吸引力。
但問題同時也來了:本應該“概念化”的小米MIX 4,看起來并不是那么概念。難道這條追求極致的產品線,也要像小米Note3一樣,改換方向然后畫上句號?小米MIX 4的高端局到底成不成?
小米MIX 4(12GB/512GB/全網通/5G版) 高通驍龍888Plus處理器,CUP全面屏,輕量化一體精密陶瓷,120瓦雙檔快充,UWB一指連
贈
進入購買
小米11 Ultra(8GB/256GB/全網通/5G版) 高通驍龍888,現代陶瓷工藝,新型相變散熱材料,納米硅負極電池
進入購買
01為什么萬眾期待的小米MIX 4沒讓Ultra用戶提起興趣?
一句話概括就是:小米MIX 4配置看起來有點“軟”。
不可否認,CUP全面屏的確挺讓人驚艷的,屏下攝像頭區域顯示接近完美,并且在獨特的設計工藝和算法加持下,前置自拍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小。而且,輕量化一體精密陶瓷也給當前高端市場千篇一律的金屬中框+玻璃搭配帶來了改變。
但問題在于,對于此前小米高端產品線定位的核心用戶來說,這些首要賣點似乎有點偏。沒錯,他們在意更多的,可能是更高端的核心配置,而不是配置有所妥協、偏向于設計的產品。
可以看到,在屏幕顯示素質、前置相機效果、后置攝像頭配置、電池等方面,小米11 Ultra明顯更加接近手機配置的天花板。而反觀小米MIX 4,受限于機身設計的因素,采用的是HMX 1億像素主攝,與兩年前的小米CC9 Pro使用的CMOS是相同的。
于是,一個很直觀的答案就有了:對于買了小米11 Ultra的用戶,自然沒啥必要因為屏下攝像頭換手機并且讓各方面體驗都下滑;對于想買手機的消費者,除非不在意配置,那么價格差不多的兩款產品自然是小米 11 Ultra更香一些。
02“為發燒而生”的小米,為什么會打造這樣一款小米MIX 4?
小米“為發燒而生”的口號相信不少朋友都所有耳聞,在高性價比的前提下,小米似乎總在追求著極端的配置。作為以往小米頭號的高端產品線,MIX系列承載的期望更多的是未來與極致。而小米MIX 4似乎只有對未來的追求,但少了份極致在里邊。
為什么這么說?這事兒得從MIX系列的誕生說起。
小米第一代MIX
2016年,小米以第一代MIX機型向趨于同質化的手機市場發起挑戰,圓角獨特比例的全面屏、全陶瓷機身、懸臂梁式壓電陶瓷聲學系統等等,讓其成為了別具一格的概念手機。從品牌產品線的打造來說,小米MIX系列無疑是成功的,它以鮮明化的風格讓小米高端產品線強勢打入了消費者的視野當中。
但MIX系列的后續發展似乎有種高開低走的感覺,未來概念感逐漸減弱。比如小米MIX 2妥協于出聲效果,將一代的懸臂梁式壓電陶瓷聲學系統換成了微縫聽筒;小米MIX 2S仍然沿用MIX 2造型,在已經流行起來的全面屏時代有點落后;小米MIX 3用滑蓋換取了更高的屏占比,方案沒有超脫時代,缺乏創新,產品看起來平平無奇。
而且比較致命的是,后續的每一代MIX產品多多少少都出了一些體驗上的問題,比如MIX 2品控差,縫隙可以插入一張A4紙,拍照效果也不盡如人意;MIX 2S性能和續航的持續性上表現不佳;小米MIX 3機械結構帶來了不少問題。
逐漸崩盤的口碑和效果欠妥的市場表現,讓小米不得不考慮MIX系列的方向是否正確。于是,在此之后,我們可以看到MIX系列逐漸“曲高和寡”起來。
2019年9月,小米推出了環繞屏概念手機小米MIX Alpha,售價19999元,但貌似只用來秀秀肌肉,并未大規模量產;2021年3月,小米首款折疊屏手機小米MIX FOLD發布,采用內折+外屏的搭配方案,售價9999元起。顯然,小米這是要將MIX系列打造成超級高端的形象。
在這樣的節奏下,消費者們對小米MIX 4的期望自然也就變成了這樣:相對常規一些的造型,但各方面配置都拉滿,再加上幾項前沿的黑科技,價格超過當前國產旗艦的平均水平。所以,實際上更加偏重于設計的小米MIX 4顯然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那么,為什么小米會有這樣的操作?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兩點——
1、MIX系列的初衷或許就是追求設計
其實從第一代小米MIX就能看出來,這個系列就是對新奇設計的一種大膽嘗試,而并非是各方面配置都拉到頂的性能怪獸。由于全面屏的加持,MIX一代在一些功能體驗上做出妥協,比如用上了當時技術并不算是很成熟的超聲波距離傳感器,攝像頭配置也有所縮水。
那么小米MIX后續的迭代機型,為什么不是完全的設計走向了?原因也很容易說通,為了彌補初代在某些方面的體驗缺陷,小米不得不選擇體驗更加穩妥但更偏向于主流化的設計和技術。畢竟高端的理想歸理想,再理想的產品也得對銷量負責。
小米MIX 4發布,距離上一代的MIX 3面世,已有近三年的時間,新一代MIX產品到底如何呈現,想必小米已經經過了深思熟慮,選擇回歸初衷,在部分應用技術逐漸成熟的當前顯然更加合適。加之性能旗艦小米11 Ultra剛上市不久,小米MIX 4不能自打自臉,讓兩款產品的定位高度重合。
2、小米對更高端的市場更加謹慎
上文說到,小米MIX系列的調性實際上已經被小米MIX Alpha、小米MIX FOLD這兩款超高端的產品拉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也就是說,小米MIX 4完全有條件比小米11 Ultra的定位更高。但小米并沒有這么做,而似乎是讓小米MIX和數字Ultra形成兩條價位相近的雙旗艦布局,前者更偏向于設計,后者則偏向于配置。
當前的國產高端市場雖然看起來熱鬧非凡,但實際上每家廠商對高端的態度都如履薄冰,因為高端往往是品牌調性和實力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線,一旦失誤后果嚴重。就拿價格來說,定太高能夠購買的消費者太少,降價能解決這個問題,但卻傷害了原價購買該產品的用戶,對品牌的形象也有一定的打擊。
而小米MIX 4時隔近三年才更新,加之小米品牌一貫的調性,在價格上更親民一些顯然有助于MIX系列重塑優質形象。并且,價格低一些也更容易感知市場對設計偏向的高端產品的認知程度。先把優質形象建立起來,往后的高端之路再徐徐圖之,這樣的選擇顯然更加穩妥。
03小米MIX 4重新開啟的高端局,到底成了還是沒成?
單從首銷的數據來看,小米MIX 4的數據談不上樂觀:小米11 Pro和11 Ultra首銷1分鐘12億元,而價位相近的小米MIX 4首銷1分鐘僅3億元。對比之下,價位更高的小米MIX FOLD首銷1分鐘也有4億元。
當然,首銷也跟備貨有一定關系,小米MIX 4屏下攝像頭和一體精密陶瓷機身讓量產難度更高的原因不可忽視。但有趣的是,@淘特官博 在小米MIX 4首銷日當晚發微博稱,截止晚上發微博還有幾十臺庫存,而且“就在我發博的這一會,我看了眼庫存,發現甚至又多了兩臺”。
不排除淘特平臺的知名度不高導致的庫存,但核心問題就變得格外有意思了:小米MIX 4的高端探索到底是成了,還是沒成?
其實,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從小米MIX 4的首銷來看,小米對設計偏向高端產品的嘗試是有效的。
小米MIX 4更像是設計向的高端試水,而不是MIX系列的最后一擊。它代表的是小米MIX系列新的開端,而不是像小米MIX 3一樣的落幕。1分鐘3億元的銷量雖然對于小米來說還有些稚嫩,但其足以證明,以當前設計向的前沿技術,已經可以滿足部分消費者對于“未來概念”的需求,3億元的首銷成績已經說明這個方向是有市場空間的。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小米MIX系列就此高枕無憂,因為它的核心賣點其實不是屏下攝像頭,也不是陶瓷機身,而是領先于時代的創新。如果沒有領先于時代的創新,這個系列就會重蹈小米MIX一代到MIX 3的覆轍。但想要每一代產品都有領先于時代的創新,難度顯而易見。
也就是說,小米MIX 4作為重啟MIX系列的開頭是成功的,但這并不意味著MIX系列的成功,也證明不了小米高端模式的成功。創新的理念讓小米MIX系列成為小米高端幾近成功的一條路,同時也伴隨著極大的風險。
寫在最后
在筆者看來,小米MIX 4與其說是MIX系列的重啟,倒不如說是小米對高端市場的另一種嘗試。通過這項嘗試,小米可以感知到市場對設計偏向產品的敏感程度。如果市場對該偏向足夠敏感,那么小米完全可以在MIX 4的基礎上持續加磅配置,出一款MIX 4 Pro或者Plus版本,提升價格去探索國產高端市場的更多可能。
但無論如何,小米MIX 4的到來對國產高端市場的影響都是積極的,它給當前普遍在高端選擇穩扎穩打的廠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小米MIX 4(12GB/512GB/全網通/5G版) 高通驍龍888Plus處理器,CUP全面屏,輕量化一體精密陶瓷,120瓦雙檔快充,UWB一指連
贈
進入購買
小米11 Ultra(8GB/256GB/全網通/5G版) 高通驍龍888,現代陶瓷工藝,新型相變散熱材料,納米硅負極電池
進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