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羅的夢想被子公司實現了?桌面系統移動化的前世今生

近日一則蘋果正在進行iPhone運行MacOS測試的新聞在互聯網上曝出,據新聞介紹稱“蘋果其實一直都在評估 iPhone運行MacOS的可能性,能否最終問世取決于許多因素,但既然MacOS能在蘋果芯片上運行,那么一切都有可能。”
看完這則新聞,我相信不少朋友和我一樣會在第一時間想到這不就是錘子手機的Smartisan TNT功能嗎?其實通過高度便攜移動設備來運行桌面級的操作系統,一直以來都是消費級終端廠商所追求的目標。
雖說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移動終端已經大范圍的取代了傳統PC電腦的不少功能,還是仍有一些十分基礎的需求是智能手機所無法取代的,例如編輯一份數據略為豐富的表格或者是寫一篇圖文并茂的長文。
使用手機難以完成表格的編寫
其實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前,人們就希望擁有一部可以隨身攜帶又能運行桌面級操作系統的設備。在21世紀初的十年,雖說當時筆記本電腦已經實現了普及,但是受制于當時的技術條件和產品形態的限制,筆記本電腦的體積并不小巧,其便攜性也遠不如今日的輕薄筆記本產品,即使是今天的筆記本產品也很難可以做到隨時裝進口袋的體積。
隨著時間消逝的上網本
因此人們為了提高桌面級電腦的便攜性做出了諸多探索。例如,一度被人們寄予厚望的“上網本”產品,上網本(Netbook)可以被視為傳統筆記本電腦的精簡版,其保留了傳統筆記本的翻折開蓋的設計和標準布局的鍵盤,并配備低功耗的處理器和不超過13英寸的屏幕從而保證體積的小巧以及最為關鍵的部分——預裝了標準桌面版的windows系統,并且wifi、藍牙等功能一個不缺,有的機型甚至還內置了光驅。
上網本(Netbook)
上網本曾經風靡過一段時間,但不是因為它的便攜性,而是因為它的“廉價”。因為上網本的配置較低,所以很多人選購上網本的原因是想要低價擁有一臺能夠運行桌面級系統的筆記本電腦。同時上網本的體積雖然相對于傳統筆記本已經小了很多,但是仍不能滿足隨時裝入包中即走的需求,而對于想要擁有傳統筆記本電腦的用戶來說上網本的性能又略顯不足,所以很快上網本就從市場上消失了,不過其概念則被后來的超極本和二合一win平板電腦等產品所借鑒。
鮮為人知的UMPC
早期對于桌面級移動終端產品形態的探索除了上網本之外,還有一種少為人知的產品——UMPC(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超級移動計算機)。UMPC一般都擁有7英寸的屏幕,采用滑蓋設計的微型鍵盤或是觸控屏,搭載基于x86架構的超低功耗處理器,并配備有3G、WIFI、藍牙等網絡模塊,可以運行定制的windows系統或者是linux系統。
早期UMPC產品
這類產品的出現可以說非常接近當時人們對于桌面級移動終端產品的追求,可以隨時攜帶的體積以及相對夠用的性能,以及最為關鍵的部分——可以使用桌面級的操作系統。雖說UMPC概念的產品一直沒有消亡,但是也一直沒有流行起來。這是因為UMPC的性能相對其同售價的標準PC產品價格過高,并且受到體積的限制其性能發揮也并不理想。目前采用UMPC概念的產品主要常見于一些小眾的領域,例如可以滿足小部分玩家隨時體驗PC游戲的掌上游戲電腦產品。
GPD win10掌上電腦
小眾應用的計算棒
大屏電視、MHL接口技術、低功耗x86芯片等技術的出現和普及,為桌面級移動終端產品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計算棒。相對于其他桌面級移動終端產品,計算棒拋棄了顯示和輸入輸出設備、保留了計算和存儲功能,進而實現了U盤大小的超小體積,是真正意義上可以放入口袋中的windows電腦。不過受制于性能與一些現實因素,以及其脫離屏幕無法隨時獨立使用的特性,計算棒目前也沒有真正流行起來,一直被應用于一些小眾領域。
英特爾計算棒
智能手機的桌面化嘗試
在經歷了多年的探索之后,移動互聯網的大潮全面襲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快速普及全面改變了人們對于個人計算設備的使用習慣,也極大的降低了普通用戶對于桌面級電腦的依賴。這時,很多用戶并不再需要一臺獨立的PC設備,而是想要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兼具以前電腦的功能。
微軟Surface Go 2
在這一概念的指引下,如今我們不但已經有了多種款式的windows 10二合一平板電腦可供選擇,還有一些手機廠商研發了基于智能手機安卓系統的桌面模式。
摩托羅拉手機與筆記本擴展塢
目前市場中可以使用桌面模式的機型主要是華為、三星以及錘子科技旗下的旗艦機型,除此之外摩托羅拉也曾推出過可以擴展桌面模式的手機機型。目前可用桌面模式的智能手機,主要都是通過使用Type-C接口與顯示屏的HDMI接口相連接來實現桌面模式的擴展。
三星DeX模式
三星GALAXY Note 10+(12GB/256GB/全網通/5G版) 疾速5G網絡體驗,智慧型S Pen隨心操作
進入購買
不過在實際的使用當中,這些機型的桌面模式目前僅做到了UI適配和操作習慣適配了桌面顯示屏,在應用和系統層面的體驗均和手機相差無幾。例如在使用堅果手機的桌面模式時,除了進行過專門適配的應用之外,大部分應用還是以手機豎屏應用的形態出現在桌面模式當中。
Smartisan TNT桌面模式運行手機應用
錘子科技堅果Pro 3(12GB/256GB/全網通) 驍龍855 Plus,4800萬像素,Smartisan OS 7.0
進入購買
雖然安卓手機的桌面模式在體驗和使用上無法與傳統的桌面級系統相提并論,但是得益于“云辦公”的飛速發展,安卓手機在桌面模式下使用外接鼠標鍵盤并訪問PC端網頁應用也能獲得相對不錯的使用體驗。
使用Smartisan TNT訪問PC端頁面
Mac生態大搬遷帶來的新可能
下面我們回到開頭的新聞中,為什么說羅老師想要做到但是卻沒有做到的事情或許要被蘋果實現了呢?大家都知道蘋果在剛剛過去的WWDC 2020上宣布要將蘋果旗下的Mac系列電腦的處理器逐步更換為自研的ARM處理器,并且同時發布了可以運行在ARM處理器上的Mac OS系統。
MacOS Big Sur
蘋果Macbook Pro 16(i7 9750H/16GB/512GB/4G獨顯) 第九代英特爾酷睿i7,入門級4G獨顯,IPS顯示屏,背光鍵盤
進入購買
也就是說,未來Mac和iPhone、iPad等蘋果移動設備一樣使用結構相近的自研ARM處理器,這樣一來iPhone運行桌面級的操作系統Mac OS便在硬件上不再存在障礙。因此等到蘋果完成基于ARM處理器的Mac OS系統生態搭建之后,只要蘋果愿意iPhone便可以直接使用這套桌面系統生態,實現iPhone連接或投屏顯示器即可變身成Mac的使用體驗。
Apple Silicon處理器示意圖
這也回答了我們上面提到的問題,為什么羅老師沒做到的事情,但是蘋果卻很可能要實現了。在前文關于桌面級移動終端的探索中,所有的設備都在保證兩個基本點的前提下對設備的體積進行縮小。這兩個基本點分別是x86處理器和桌面級系統,在這兩者中保證前者正是為了保證后者的正常運行。這是因為對于桌面級移動終端我們實際需要的一個桌面級系統及其所擁有的應用生態,缺乏應用的桌面系統對于用戶而言并不實用。
Smartisan TNT的UI設計
因此,Smartisan TNT雖然制作了精美的桌面UI并完善了交互邏輯,同時也對自有的一批應用進行了桌面化適配,但是這些努力并不能改變其應用生態匱乏的狀態。而蘋果在將其基于x86處理器的Mac OS系統生態整體搬遷到ARM處理器上的同時,iPhone和iPad便可以獲得Mac OS系統生態中的各類桌面應用,甚至是強大的生產力應用,而Mac也可以獲得iOS生態中海量的高質量應用。
基于ARM蘋果處理器運行的PS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在此前便開始幫助開發者通過Project Catalyst等應用將iOS應用遷移到Mac OS上。在本次的WWDC 2020上,蘋果還發布了Universal 2、Rosetta 2、Virtualization和Catalyst這四大工具來幫助開發者完成應用遷移。
蘋果生態遷移工具
從個人電腦剛剛普及的本世紀初開始,人們就想要擁有可以裝在口袋里的個人電腦。雖然現在的智能手機的強大已經超過了過去人們的設想,其算力也早已超過了早期的臺式電腦。但是在需要進行工作時,人們依然需要一臺電腦。然而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的并不是這臺電腦本身,而是需要這臺電腦所能夠運行的桌面系統和系統生態中的諸多軟件。
總結
因此,現在很多人在家中已經不再需要電腦進行娛樂的情況下,也不得不在家中放置一臺電腦或者是每天背電腦回家,這便是為了應對某些不得不用到電腦的場景。雖說現在二合一平板電腦已經可以滿足這種需求,但是對于廣大的普通消費者而言二合一平板電腦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而且也需要每天額外攜帶一臺設備。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通過一根數據線便可以變身桌面級電腦的手機便顯得相當的具有實用性。我們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每個人可能只需要一臺個人計算設備便可以滿足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蘋果iPhone 11(4GB/128GB/全網通) A13處理器,GPU抗鋸齒效果,夜間模式
進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