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天30倍增長,青團社低調領跑靈活用工賽道

2019-10-25 李思綺 IT之家
瀏覽

中國的靈活用工行業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靈活用工指代企業使用包括兼職、勞務合作、短期合同、勞務派遣、人力資源外包等在內的用工方式。國內勞動力供需雙邊的新訴求,是這場變革來臨重要前提。

從企業用工需求側來看,我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進入相對放緩的新階段,勞動力結構也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人口紅利逐步衰減,用工成本不斷增加,企業必須采取有效的用人管理策略,以實現降本增效。從勞動力供給側來看,90、95后正在成為勞動力市場的新生主力軍。這一代就業者更加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和成長發展的空間,在就業選擇上也出現了頻繁跳槽、熱衷副業等特點。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各行各業對靈活用工的應用十分普遍。2017年,美國和日本的靈工滲透率分別達32%和42%。對標國內靈活用工行業的發展空間,前瞻研究院曾發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預計2016-2025年中國靈活用工行業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3%,2025年中國靈活用工市場規模將達到1660億元。

風口之下,靈活用工行業的發展也進入了成熟階段。經歷了2013年的野蠻生長,2015、2016年的商業模式探索,2018年的跑馬圈地和資本加持,多輪洗牌之后呈現少數頭部玩家爭霸市場的局面,青團社便是其中之一。

6年3個關鍵決策

青團社的“快一步”搭臺

2013年,鄧建波創立青團社之時,不會預料到自己創業歷程中的幾次重大決策,都促成了行業里程碑式的突破,也為今天青團社領跑于靈活用工賽道埋下了伏筆。

初創期,行業亂象下的“攪局者”。2013年,“靈活用工”的概念尚未興起。鄧建波創辦青團社并不是為了趕“創業熱潮”,而是以親歷者之痛立誓改變大學生兼職市場亂象。彼時,還是大學生的他屢次找兼職都向傳統中介支付了大筆費用,有時還拿不到工資,業內黑中介遍地。

鄧建波感到,行業亂象的本質有二:用人企業與求職者間的信息不對稱、傳統中介收費的不合理。2014年5月,青團社兼職網站上線,搭建了線上平臺的同時,鄧建波率先于業內提出了“免費找兼職”的口號,隨即以破竹之勢在平臺上線首月即獲得2萬用戶注冊,并吸引大批頭部企業申請入駐。青團社的模式很快受到同行效仿,免費兼職的理念也就此成為了行業主流。

探索期,B端布局“再出重拳”。萌芽于大學生兼職市場的青團社,真正意義上向靈活用工平臺發展,是在2015年。這一年,鄧建波感受到了B端企業的兩大變化:崗位需求數量劇增、崗位類別迅速拓寬。多個青團社重要合作企業的用人需求大幅增長,移動互聯網的爆發也催生了滴滴等巨頭企業的靈活用工需求。安信證券曾有研報分析顯示,國內靈活用工市場發展與第三產業的繁榮期同步。互聯網、傳媒、零售三大行業的靈活用工就業人員占總數的52%。以零售為例,賣場、商超等門店由于銷售旺季催生了突增性的用人需求,企業始終面臨“供不應求”的難處。

鄧建波認為,企業“供不應求”局面并非不可改變。青團社盡管解決了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難題,但企業從篩選信息到錄后管理,步驟繁瑣、效率低下。不為B端企業的HR減負,就無法提升用工效率。在2015年,青團社于行業內率先推出“云地推”、“青團寶”兩大工具,以“一站式”靈活用工招聘服務的模式,提升B端企業的運營效率。

“云地推”著重為企業提供地推人員外包的靈活用工服務,幫助有階段性地推需求的企業,快速高效地搭建團隊。“青團寶”則提供涵蓋考勤打卡、工時核算、薪酬發放、保險購買等在內的用工管理服務。由此,青團社完成了從信息匹配到高效服務的功能升級,也為持續深耕靈活用工行業奠定了基礎。

進階期,300天30倍。2016年,青團社迎來了一位團隊核心成員——現任青團社VP&青團兼職CEO莫凡。這位曾任蘑菇街uni產品負責人的年輕女性,在加入青團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創造了日均單量增長30倍的驚人成績。

拆分靈活用工行業就業者畫像,可以發現“年輕群體”是核心,青團社想要提升C端用戶的運營效率,就必須貼近年輕群體的使用偏好。莫凡帶領團隊,將青團社的定位由“工具屬性”轉變為“內容屬性”,將平臺崗位分為爆品、精品、腰部和長尾,提升“內容分發”的能力。爆品崗位增添“趣兼職”內容模塊,以提升用戶粘性,引導分享;精品崗位增添“名企專區”,以奠定平臺崗位基調;腰部崗位主打“在本地”、“在家做”等內容模塊,培養用戶多場景做兼職的使用習慣;中長尾以傳統線下、長期的崗位為主。定位策略的變化,使得青團社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將用戶使用習慣從“定向找兼職”為“刷屏逛兼職”,大幅度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頻次。

也正是強大的C端用戶運營能力,讓青團社在隨即到來的行業大洗牌中存活了下來。2016~2017年間,靈活用工平臺由三位數銳減到個位數。在此之前,諸多平臺為了爭奪資本支持,向流水目標看齊,將考核指標定為“平臺用戶工資流水”,但青團社卻堅持以滿足用戶的兼職需求為首要目標,將考核指標定為“單日用戶報名人次”。

6年過去,如今“單日用戶報名人次”已經成為業內評判靈活用工平臺規模的核心標準之一,青團社則以單日報名60萬+人次的成績,穩居行業第一。目前,青團社月均服務C端用戶超過1500萬人次,累計服務企業超過40萬家,覆蓋全國300余座城市。

不難看到,從創業初衷到B端企業服務能力提升,再到C端用戶運營效率升級,青團社優先考慮的,始終是把雙邊服務做穩做實,由此構建了牢固的核心壁壘。

行業大趨勢之下

頭部企業“規模優勢”突顯

不難發現,靈活用工平臺同步連接了B端企業和C端用戶雙邊市場。行業日益繁榮的環境下,具備龐大雙邊用戶體量、高效產品服務等綜合能力的頭部企業,更容易受到資本的青睞。

2019年2月,青團社獲螞蟻金服數億元B+輪融資。對于支付寶而言,青團社能夠拓寬其服務邊界,為用戶、企業提供雙邊市場的招聘服務。對于青團社來說,支付寶擁有7億月活用戶,1億商戶資源,接入其生態體系后,青團社的C端支付寶小程序用戶量和B端企業商戶數均呈現指數級增長。無論是強大的內部優勢,還是來自阿里生態體系的助力,都將為青團社鑄就更加堅硬的鎧甲。馬云曾說阿里巴巴的愿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青團社的要做的便是“讓天下沒有難招的靈工”。

從更長遠的行業發展趨勢來看,靈活用工市場的主力從業者必然是“年輕群體”,以90、00后為主從業者具備高素質、高學歷特征。而B端企業的崗位需求將更加龐大和豐富,對于靈活用工從業者的能力要求將逐步提升。對標美國靈活用工行業巨頭德科(Adecco),2017年,其通用型靈工崗位實現營收占比76%,專業型靈工崗位占總營收27%。

應對上述兩大趨勢,靈活用工行業的頭部企業還有很長遠的道路要走。有業內人士表示,靈活用工市場的競爭將由“規模”轉變為“精準”,想要持續占據領先地位的企業,必須以創新為主導,做到供需雙邊需求的精準匹配,以此形成差異化優勢,才能保持競爭力,這將會是一場持久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