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大連人才云上線大會即將舉行 華為云EduCloud首發

2019年,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834萬人。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大學畢業生深感競爭壓力太大之時,中國企業卻陷入應用型工程師,新興技術人才(云技術、大數據、AI等)短缺的窘境。鑒于此,關于高校教學改革的呼聲始終備受社會關注,教學內容與產業發展形成脫節的現狀則成為推進高校教學改革的難點。
追溯中國近十年來的發展,大勢已然清晰,以人口紅利為基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向以人才紅利為基礎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人口紅利引導產業做大,人才紅利將引導中國產業升級。而信息和通信技術(ICT)工程教育,正是這場轉變洪流的中心支柱,在中國經濟智能化轉型升級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10月25日,由大連市人民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華為大連人才云上線大會暨華為云EduCloud首發儀式將在大連隆重舉行。華為云以技術和創新賦能ICT教育,將在本次大會上首次推出華為云EduCloud。華為云EduCloud以華為云DevCloud為底座,覆蓋高校教學、學科建設、實踐實訓、人才市場對接等場景,致力于解決新工科建設的痛點,是面向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DevOps軟件工程等領域的一站式教學與實踐平臺。
據悉,此次大會上將宣布正式上線的華為大連人才云,主要是以線下人才創新中心為起點,大連市政府、本地高校與軟件企業三方聯動,通過“專家服務、人才雙選、師資培訓、華為認證、比賽服務、夏(冬)令營”等方式,聚焦培養產業人才,創新人才預留方式,共同打造大連人才云生態,助力區域產業及經濟發展。
此外,大會還特別融入“人才培養圓桌論壇”環節,來自大連市政府、華為、本地企業與高等院校的代表們將就“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全新的人才培養理念”等問題展開積極探討。
作為經國家教育部和國家計委聯合批準成立的首批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之一,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針對教學中的問題,運用華為云DevCloud一站式云端DevOps平臺創新了教學方式,無縫連接到企業級的研發流程,滿足了教學實踐需要的所有應用場景。未來,軟件學院將繼續聯合華為云EduCloud,實現自動評分、學生能力等級分析、智能交互問答等,續寫軟件教育先行者的新篇章。
大連大學在了解到華為人才培養云平臺后,便開始使用華為云EduCloud進行備課和授課。授課課程改革進展迅猛,現階段已有300多名同學在華為人才培養云平臺上面進行學習。先進的開發工具平臺帶來前沿開發理念,在大連大學2019年5月份進行的一次期中考試,使用華為云EduCloud的同學成績普遍大幅提升,刷新了歷史成績,及格率高于往屆5個百分點。
在“2019文泉學堂高校編程挑戰賽”中,大連大學團隊依托華為云EduCloud的“項目管理”、“敏捷開發”等核心能力實現理想的開發效果,獲得團隊三等獎,是所有獲獎高校中,唯一一個來自非985、211高校的獲獎團隊。
獲獎的劉永倫同學一直在張敏老師的指導下使用華為云EduCloud。他表示,“在大量編程練習過程中,逐漸加深了我對企業級開發流程的理解,建立并完善了自身多個維度的邏輯思考能力,這對幫助我和我的團隊獲獎至關重要。”
另外,東北大學與華為的ICT人才培養深度合作計劃也讓同學們獲益匪淺。東北大學軟件學院與華為云DevCloud聯合完成了《軟件工程》這門核心專業課的創新教學改革。參與課程的軟件工程專業同學們不再是坐在課堂上聆聽抽象的軟件工程概念,而是基于華為云EduCloud按照企業真實開發流程,討論需求、分工協作,體驗軟件開發的全過程。教學改革在提升學生開發實操能力的同時,將技術轉化為成果,加速學生創新的快速落地。
“人才培養是本,本科教育是根”,華為云EduCloud致力于構筑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開放平臺,提供一站式軟件教學與實踐,助力高校培養產業新型人才。只有人才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才能為中國經濟智能化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為“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奠定堅實基礎。
以新興技術人才鋪就通往未來的路,敬請期待華為大連人才云上線大會暨華為云EduCloud首發儀式即將帶來的“濱海之音”,在浪漫之都——大連奏響創新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