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峰會五年使ATM數量下降?羅漢堂諾獎得主:GDP低估了中國經濟

2019-10-20 玥玥 IT之家
瀏覽

IT前沿10月20日消息烏鎮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羅漢堂召集了一屋子包括諾獎得主在內的經濟學家,討論了9個他們發現的正在發生的有趣變化:在4G普及的第二年,中國口香糖銷量下降了10%;2019年,中國ATM數量十年來首次下降,有的廢棄ATM還被改造成了無人便利店;杭州全城拆除了出租車駕駛室隔離欄……

羅漢堂秘書長陳龍指出,這9個有趣變化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它們都是數字技術迅猛發展引起的,二是它們帶來的社會價值大多沒有被計入GDP指標中。

經濟學諾獎得主、羅漢堂學術委員邁克爾·斯賓塞認為,這個命題對發展中國家意義重大,在數字技術時代,忽略GDP之外其他維度的代價會越來越大。因為衡量方式反饋到政策層面,會給國家在基建、教育、醫療、扶貧等方面的投入產生深遠影響。

只有正確衡量價值才能引導發展,康奈爾大學約翰遜學院院長Soumitra Dutta認為,中國持續二十多年在基礎設施、人力資本上的投資,加上有關政策支持,為后來數字技術的普及發揮了很大作用。

以城市擁堵為例,杭州在五年前全國擁堵率排名第二,在地鐵等公共交通增加有限的情況下,杭州引入阿里云城市大腦,利用大數據實時調節紅綠燈時間,將擁堵排名下降到了今天的全國第35,但緩解擁堵帶來的社會價值顯然沒有得到重視。

會上,羅漢堂秘書長陳龍闡述了衡量數字經濟三原則:福祉性、社會性和可衡量性,以衡量及量化數字經濟帶來的價值。

福祉性指的是,數字技術創造的很多隱性價值沒被納入,比如免費數字服務,大量被釋放的閑暇等。

社會性指的是,技術對整體社會發展的貢獻。

可衡量性指的是,在數字經濟時代,過去很多不可衡量的行為、活動等得以被量化,可衡量性會受益于數字技術紅利得到提升。

邁克爾·斯賓塞認為,將數字經濟納入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這個問題已經很迫切了,“如果不盡快實踐很可能會導致發展前進中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