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家激光顯示企業齊聚青島,周厚健:激光顯示的美好值得拼盡全力

IT前沿9月19日消息,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主辦,視像協會激光顯示分會、長虹集團、海信集團承辦的“首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在青島開幕。來自全球激光顯示產業鏈的TI(德州儀器)、日亞、海信、長虹、光峰、蘇寧、國美等近企業參會,共謀激光顯示產業的未來。
據第三方數據公司調查,2018年中國激光電視零售量同比增長483.23%,預計到2022年,激光電視年復合增長率將達92%。中怡康2019年上半年數據顯示,激光電視在中國市場80英寸及以上電視銷售量占比為58%,在持續低迷的彩電行業一枝獨秀。
在論壇演講中,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表示,2007年,海信就開啟了激光電視的拓荒之路,沒有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更沒有產品可以參照,經過4年試錯之后,才找到并確定了“激光光源+超短焦鏡頭+抗光屏幕”的激光電視技術路線。整整7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海信最終實現了激光電視“從0到1”的突破。到2014年,海信推出了全球首臺100吋激光電視,開啟了中國超大尺寸電視和激光電視的時代。
周厚健稱,短短5年,激光電視已經從一個產品到一個產業,從一家企業到一個行業,展現出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技術活力,經過100多家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努力,激光顯示終將成為與液晶行業比肩的全球性顯示產業。
據介紹,現在,LG、長虹、康佳等全球20多家整機企業也已經加入,激光顯示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超過100家。在中國,激光電視已經成為一個全新的電視品類。
周厚健表示,自己自大學畢業加入電視行業已38年,經歷過顯像管電視一統天下的輝煌,也親歷了它的悲慘退場,更是目睹了等離子和液晶電視驚心動魄的生死之戰,在當前LCD、OLED、Micro LED、激光顯示等各種顯示技術不斷發展、交替或彼此取代的動蕩時期,激光電視因為健康護眼、顏色表達、節能環保以及產業鏈較短的特性,具有其他顯示技術無法超越的先天優勢。尤其是海信2014年推出全球首臺100吋激光電視以來,短短五年,激光電視解像度從2K到4K,光源從單色到雙色再到三色,尺寸從100吋到300吋再下探到75吋,體現出快速發展的技術活力,前途最為光明。
?“十多年來,我數十次往返于日本、美國,從顯示芯片、激光器、抗光屏、光學鏡頭到其他關鍵零部件,不斷尋找并推動激光電視產業鏈條上的‘最優組合’。我們甚至先出資讓配套企業研發生產,零部件做出來之后也不要求給海信獨家供貨,可以賣給其他廠家,讓整個行業共享‘規模效應’帶來的價格下降。”演講時,周厚健再次表明態度:整個激光電視上下游產業鏈上的企業,從一開始就不是簡單的商務買賣關系和商業競爭關系,更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周厚健認為,隨著清晰度的不斷提高,大尺寸電視會越來越普及,75吋將是激光電視與液晶電視激烈競爭的主流尺寸。
據介紹,自從海信2014年推出全球首臺100吋激光電視,實現了激光電視“從0到1”的突破。目前,中國企業在激光光源、光機模組、整機制造和關鍵器件等方面掌握了核心技術,具備了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第一次在激光顯示技術上實現了全球領先。
在演講中,周厚健也提及海信發力做激光電視的判斷,主要有五點:
一是由于激光電視是反射成像的被動發光,具有明顯的健康護眼效果。
二是激光具有極高的光譜純度,色彩準確,擁有最好的“顏色表達”能力。
三是激光電視具有節能環保的巨大優勢。
四是大屏幕消費時代已來臨,激光在大屏幕上具有眾多優勢。
五是液晶或OLED不具備成本快速下降的條件。
在剛剛結束的德國柏林IFA展上,海信也推出了75吋三色激光電視和100吋屏幕發聲的激光電視。周厚健展望激光電視的未來,“下一步,更高顯示質量、更低功耗、可卷曲、可隱藏屏幕的全新激光顯示產品形態將次第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