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薄、游戲全域覆蓋 從5款產品談英特爾10代酷睿換新

相對于更加自由的DIY行業而言,筆記本行業的玩法迥然不同。多年來,英特爾如纖夫般奮力拖拽著這艘大船向前行進。在英特爾低電壓U系列處理器跳過9代酷睿之后,10代酷睿之于筆記本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用戶對10代酷睿的期待值也空前高漲。
10代酷睿能否帶來大幅度的性能提升?首批10nm處理器表現如何?10代酷睿能否使輕薄型筆記本變得更具生產力和適用性?這些,都是用戶所關心的問題。
單純的分析平臺技術自然能夠幫助大家了解10代酷睿特性,但卻不如把它放到產品上,讓我們來看一看、聊一聊10代酷睿帶給筆記本產品的變化。
·選購10代酷睿筆記本最先要了解什么?
在選購10代酷睿新品之前,首先要了解的一點是,它首次由兩大制程節點處理器構成,既包括14nm制程工藝的Comet Lake處理器,也包含英特爾現階段最先進的10nm制程工藝Ice Lake處理器,所以在選購10代酷睿筆記本的時候,首先要明確自己選的是哪個制程的產品,至于如何區分,請看下面這張圖:
區分Ice Lake與Comet Lake
其實二者在命名規則上大體看上去差不多,但是主要區別在于“G7”和“U”這兩個標識。
由于Ice Lake處理器會搭載更強的Gen 11和Iris銳炬核顯,所以在處理器命名規則中強化了核顯屬性,比如“G7”字樣就代表了規格最高的64 EU Iris Plus核顯,此外還有G4和G1。所以當你在購買筆記本電腦時,通過系統查看CPU型號標有Intel Core i3/i5/i710XXG1/G4/G7的話,那么它就是一臺10nm制程工藝處理器的產品。
10代酷睿中的14nm Comet Lake處理器則延續了傳統的命名方式,比如Intel Core i7 10710U里的這個U,就代表了低電壓處理器,主要面向輕薄型筆記本電腦產品使用。
儲備了最基礎的知識之后,讓我們結合產品,來看看10代酷睿如何影響筆記本、尤其是輕薄本產品向新的方向發展。
·從輕薄到游戲覆蓋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10代酷睿之前,英特爾低功耗處理器(15W標準TDP)絕大多數情況下被用在輕薄本上,幾乎沒有游戲本會考慮使用。但是到了10代酷睿,這一點已經有所改變。
前不久,雷蛇公布了旗下靈刃潛行版系列新品,它赫然搭載了10nm制程工藝的英特爾10代酷睿i7 1065G7處理器。這顆處理器為4核8線程設計,最大亮點在于搭載了擁有64個執行單元的Iris Plus核顯,同時雷蛇還將NVIDIA GTX 1650獨顯塞進了這臺機器之中,因而在高性能和低能耗模式下,無論是通過獨顯還是集成顯卡,都能夠帶來超越以往任何輕薄型筆記本的性能。
熟悉游戲本產品的朋友對雷蛇品牌并不陌生,它可以說是輕薄型游戲本的先行者,但在此前也并未將低電壓處理器與獨立顯卡結合應用到游戲本產品上。雷蛇CEO Min(陳民亮)是一位地道的游戲玩家,他對于游戲設備的極致追求賦予了雷蛇品牌獨特的游戲語言,能夠將低功耗處理器應用到游戲本上,說明其對英特爾10代酷睿給予了足夠的信任。
從輕薄本到游戲本拓展,使得英特爾10代酷睿平臺的產品生態更加完善,適用場景更為豐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專業游戲本品牌對10代酷睿處理器性能有足夠的信心,因此,我們在未來的一年內,必然還會看到第二個、第三個甚至更多雷蛇靈刃潛行版一樣的游戲本。
·性價比成10代酷睿第一戰的主題
面對萬元的游戲本,或許有人會認為英特爾10代酷睿會拉升筆記本新品價格。但事實上并非如此,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低功耗處理器最擅長的輕薄本范疇就會發現,英特爾10代酷睿上市之后,不少新產品反而是以高性價比為核心競爭優勢,為用戶帶來足夠的實惠。
首先來看聯想小新Air 14,這款產品搭載了英特爾10代酷睿i5 10210U處理器,12GB內存(4GB板載+8GB插槽可更換),同時配有大容量的512GB固態硬盤以及NVIDIA GeForce MX 250獨立顯卡,整體配置規格偏中高等級,但是首發售價卻只有4999元。
那么其銷售情況如何呢?首先是9月6日首發搶購,所有備貨迅速售罄;隨后聯想緊急開啟第二輪預約,之后在9月10日的銷售中又被搶購一空,高性價比帶來的實惠打動了不少翹首以盼的用戶。
其次我們再看宏碁蜂鳥FUN系列,其采用了鋁合金A面設計,機身厚17.95mm,重約1.5kg,采用14英寸1080P屏幕。新品搭載英特爾10代酷睿i5 10210U處理器,配置8GB(4GBx2)內存,512GB PCIe SSD,支持加裝HDD,獨顯為MX250,擁有2GB顯存。
宏碁蜂鳥FUN系列新品
該系列8代酷睿產品售價超值,僅為3999元,按照慣性思維,10代酷睿升級其價格或許會有大幅度提升,但該產品10代酷睿版本首發價依舊為3999元,讓我們不得不佩服10代酷睿在成本控制上的優勢。
如果兩款產品還不足以證明,那么我們再看看近期頗為火爆的一款新品——RedmiBook 14增強版。
RedmiBook 14增強版采用全金屬輕薄機身、14英寸超窄邊框全高清屏幕,搭載全新第十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英偉達GeForce MX250獨顯,高速內存及大容量固態硬盤,支持高品質DTS專業級音效、Modern Standby超低功耗待機技術及小米智能解鎖2.0功能。該產品已經于9月6日10點正式首賣。
那么其性價比高不高呢?
來看看其系列產品的配置與定價:
英特爾10代酷睿i5/8GB內存/256GB固態硬盤/MX250獨顯版,官方定價3999元。
英特爾10代酷睿i5/8GB內存/512GB固態硬盤/MX250獨顯版,官方定價4499元。
英特爾10代酷睿i7/8GB內存/512GB固態硬盤/MX250獨顯版,官方定價4999元。
不說啥了,有購機打算的實在沒有啥理由再猶豫了。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說,“你提到的這幾款都是14nm Comet Lake的產品,10nm Ice Lake新品的價格肯定不便宜,你看那雷蛇游戲本一下就上萬元。”
沒錯,游戲本價格貴其實不難理解,畢竟雷蛇游戲本本身定位高端,但這并不代表所有搭載10nm 10代酷睿處理器的產品都會這么貴。比如下面這款戴爾近日推出的新款靈越5000輕薄本,它搭載了英特爾10nm制程工藝酷睿i5 1035G1處理器,并搭載MX 230獨顯以及1TB SSD,售價多少呢?答案是4299元。這個……不貴吧?
英特爾酷睿i5 1035G1處理器為4核8線程設計,主頻1GHz,睿頻3.6GHz,擁有6MB三級緩存,TDP為15W,4000出頭的價格對于不少用戶都有足夠的吸引力。
·英特爾10代酷睿更穩定、更高效
無論是IPC性能暴力提升18%的Sunny Cove架構下的10nm Ice Lake處理器,還是對制程架構持續深入優化的14nm Comet Lake處理器,英特爾10代酷睿的使命概括為兩個詞最為貼切:穩定和高效。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英特爾8代酷睿在不同模具的機器中跑分不一樣,以CINEBENCH為例,其多核跑分有時候甚至相差達100多分,且經常能夠看到一些產品在設計時為了散熱而過于保守,使得處理器性能無法充分發揮。
10代酷睿如何呢?以最近測試的英特爾酷睿i5 10210U為例來看看:
英特爾酷睿i5 10210U Cinebench R15跑分
英特爾酷睿i5 10210U的單、多核分數分別是174cb和707cb(筆記本在高性能模式下),相對于上一代的英特爾酷睿i5 8265U的單、多核160cb、610cb左右的單核和多核分數而言,英特爾酷睿i5 10210U單、多核性能分別提升了8%和16%之多,綜合提升達12%。
比單核、多核性能提升更可貴的是性能輸出穩定性的表現,參看下面兩張圖表:
Cinebench R15單核性能測試
Cinebench R15多核性能測試
這是對英特爾酷睿i5 10210U分別進行了10次Cinebench R15的單核和多核跑分,性能表現非常穩定,單核基本是173、174cb,多核分數全部都在700cb以上,最高721cb,最低703cb,平均也有714cb。
相對于此前8代酷睿平臺而言,進一步優化的14nm制程確實發揮出了更加穩定的性能。一方面整體性能波動明顯減小,另一方面也不會出現多次跑分性能遞減的情況。
·寫在最后
5款產品,折射出的是英特爾10代酷睿的多面性。由14nm和10nm制程同時構成的10代酷睿,拓寬了自身的適用性和生態范圍,低功耗處理器不再僅僅是輕薄本專屬,10nm制程處理器強悍的GPU性能,以及14nm制程處理器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多核負載能力,給筆記本產品的研發帶來了更多選擇,也給注重不同應用的用戶帶來了更多可選擇的空間,我認為這是10代酷睿最大的價值所在。
此外,10代酷睿上市之后不僅沒有拉高整體產品的價格,反而使廠商能夠更加游刃有余的對性價比進行控制,從而給用戶帶來足夠多的實惠;另外再加上10代酷睿更加穩定、更具持續性和更加高效的性能輸出,不得不說這是更為值得第一時間升級換新的一代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