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鯨智能張峻彬:Narwal云鯨掃地機器人自清洗解放雙手

掃地機器人作為“解放雙手神器”,可以讓人從部分家務中解脫出來,得到了一大批用戶的青睞,并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有行業數據顯示,一二線城市中,近七成以上的購房者表示愿意為新家添置掃地機器人,一是為了嘗科技的“鮮”,二是在繁忙工作之余,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享受生活,而不是耗在瑣碎的家務上。
不過掃地機器人市場的增長并沒有如行業預期那般快速,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掃地機器人無法達到理想的清潔效果,智能化程度上也有許多不足之處,還需要人工輔助二次清潔和整理,比如掃地機器人卡在角落不能動彈、忘記“回家”的路、拖地不干凈、需要人工清洗抹布等,甚至有些掃地機器人就像玩具,智能體驗差強人意。
與此同時,行業宣稱的每代掃地機器人的升級,多數是參數配置和外觀迭代變化,實際清潔水平并沒有得到有效提升,正是基于對行業現狀的認知,云鯨智能進入掃地機器人領域,著手打造更智能好用的掃地機器人——Narwal云鯨J1。
“表決心可以豪邁,說干就干,但在具體的研發過程中,每一項功能的突破,都需要我們去理清千頭萬緒的問題,越深入越是如此”云鯨智能創始人張峻彬說到。從中學時代,張峻彬便與機器人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研究生畢業,張峻彬先后師從劉海峰、高亮、黃佩森、李澤湘等中國智能制造領域的頂尖專家,參與機器人的設計與研發,正是長期浸染其中,加深了張峻彬以機器人為終身事業的熱愛,也多了幾分做機器人產品的敬畏。
如何在眾多的掃地機器人中脫穎而出,是行業后來者想要立足其中必須考慮的問題。“我們做了近半年的籌備工作。與合伙人在深廣莞這三座城市的各大電器賣場走訪個遍,把市面上主流的掃地機器人牌子買了個遍。有一個月,我們的工作人員一天大半的時間就在倒騰掃地機器人,記錄它們的使用槽點,也記錄它們的優點。此外,還做了大量的桌面調查,確保我們的核心研發人員對市面上的掃地機器人有更立體的了解,對行業有更全面的評估”張峻彬繼續說到“要打有準備的仗!云鯨必須走差異化之路,認清掃地機器人發展現狀,在產品體驗不足的地方下足功夫、做足創新,回歸到問題本質就是要真的能自動解決家庭清潔問題”認識到這一點后,張峻彬與合伙人正式開始了云鯨掃地機器人的研發創新征途。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團隊的強大才能夠造就更偉大的事業,對于水很深的機器人領域更是如此。創業團隊容不得慢慢成長,擺在張峻彬等人面前的首要任務是快速組建一支能打的智能研發團隊,通常做法是在同行中挖人,云鯨智能立馬開始了他們的挖人之路,通過獵頭公司、同行引薦,云鯨智能一口氣挖來了華為、大疆、中興、微軟、網易、小米、艾默生、創維等知名企業的人才,其中原公司總監和總工級別的人數就達十余人,三個月時間便組成了一支69人的研發隊伍。這支隊伍除了大多有名企背景外,還有名校背景,他們多數來自華中科大、中南大學、上海交大、香港科大、東北大學、杜克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等國內外院校。名副其實的“雙高”團隊,讓云鯨智能在短時間內彌補了技術積淀上的不足,大大縮短了團隊磨合時間,也為云鯨掃地機器人的持續創新提供了智力支持。
“云鯨掃地機器人創新之路就是以用戶為導向、以問題來倒推的辯證求索之路”,談到云鯨首款掃地機器人的研發時,面對數頁紙的研發需求清單,是向成本和市場妥協,走大眾性價比路線,還是直面行業痛點,走更繁巨的差異化之路,研發團隊有猶豫有爭論,最終堅持初心,選擇后者——一條更酷也更苦的創新之路。通過張峻彬與研發團隊在會議室無數次爭論達成的共識,確定了云鯨掃地機器人在自動清洗、有效清潔、多任務管理方面做著重突破的目標,研發團隊也開啟了無節假日的攻堅克難模式。
張峻彬與研發團隊發現,市面上的掃地機器人掃除固體顆粒垃圾的能力上,并沒有拉開距離,都能掃得差不多,但在拖地情況下,雖說難分伯仲,卻都表現平平。實驗證明,這些掃地機器人可以擦掉地面浮灰,但對寵物留下的干腳印,以及風干后的茶漬、咖啡漬、牛奶漬等污漬,只能一帶而過,拖不干凈,需要人工補拖。
如何去除這些難除的污漬?要像人手那樣用力去擦污漬。云鯨考慮過加重自身重量壓拖,但掃地效果將變得不理想,同時,也更耗能,最終云鯨采用通過軸承轉動向下物理加壓的方式,向抹布施加10N的壓力(一般人手拖地的用力),配合雙抹布180r/min的高頻擦地旋轉,解決了加壓問題,也提升了30%以上有效作業。“鈍三角形樣的雙抹布設計,是我們的專利,掃地機器人中首次使用,它不僅使得高頻擦地面積更有效,還使得它底部的盲區縮小至2~3cm,其它機器人平均在8~10cm之間”,張峻彬介紹到。
一般的掃地機器人在掃完地之后不僅要倒掉盒中收集的垃圾,還要人工換洗抹布,而人工換洗抹布要自己把握好時間節奏,否則臟抹布容易給已拖區帶來二次污染,掃地機器人需要太多的人為干預,顯然讓人很不省心。“可不可以讓掃地機器人自己去‘洗澡’?”對于這個大膽的想法,云鯨的研發團隊打開腦洞,發散思維,最后優選出“基站+機器人”組成智能清潔系統的方案。
云鯨掃地機器人的基站承擔著清洗、回充和收納的功能。基站設有各5L容量的凈水箱與污水箱,掃地機器人返回基站,基站收到清潔指令后,凈水便進入渦輪式清潔系統內對抹布進行高速清潔,再根據干濕拖的具體要求對抹布水分進行控制,洗后污水進入污水箱收集處理。如果云鯨掃地機器人清潔完畢,將自動返回基站內收納,并自動清洗和快速風干抹布,同時掃地機器人返回基站也是回充過程。云鯨這一智能清潔系統也是掃地機器人領域的首創,基站“三位一體”的功能,還解決了掃地機器人自帶水箱容易滲水和回充信號不強的問題,被海外媒體譽為“全球首款全自動掃拖一體機器人”。
算法是體現掃地機器人核心實力的部分,掃地機器人各項功能的實現都有賴于算法邏輯去執行。功能的完整性與多樣性關系用戶體驗,使用中遇到的小Bug都可能給體驗減分,甚至對品牌持否定態度。“團隊在機器人算法方面有著深厚積累,除了有名企工作的相關經驗外,不乏浸透智能領域二十多年的老兵”,張峻彬還談到“云鯨掃地機器人每項功能設定都是以人們的日常使用場景來考量的。作為后來者,APP控制、防跌落、遇障減速等常規功能必須標配外,還要做到‘人有我優,人無我有’,將功能實現的更全更細。”
其它機器人無論掃或拖都用一種路徑算法,而云鯨掃地機器人依靠自身強大的算法實力,分出了掃地路徑與拖地路徑兩套算法。掃地模式下,針對邊墻角難以打掃到的地方,云鯨采取持續貼邊掃的方式將垃圾快速聚攏吸附;拖地模式下,云鯨則以基站為起點,以類人思維方式由遠及近的打掃各區域,避免往返基站過程中帶來的再次污染。值得一提的是,云鯨自帶AI學習算法,每次作業都會對已建地圖進行不斷的修正完善,以求更加精準地了解室內布局情況,讓每次打掃越來越順暢和高效。
日常使用中,并不是每次打掃都需要全屋進行,也不能每次都要多步操作才能實現。談到通過算法、通過云鯨APP實現更多功能時,張峻彬說“各牌子掃地機器人開發的APP指哪掃哪、劃定虛擬禁區等的常見功能都有,但還是不夠便捷,比如每次都要劃掃地區域或禁掃區域。云鯨APP則可以做多任務清潔計劃,保存多張預先劃定的禁區圖,以不需要打掃的區域推出需要打掃的區域,這樣就可以調動掃地機器人對指定區域進行及時清潔,比如早上梳妝打扮完后,可以召喚云鯨清除化妝間掉落地面的頭發;晚餐過后,趁著散步游玩時間,讓云鯨打掃廚房和用餐區的污漬,使得家中各個房間都能時刻保持干凈清爽,還可以通過云鯨APP選擇清潔強度、次數、啟停等”。
為了補齊市面上掃地機器人普遍存在的短板,將差異化功能做得日臻完善和穩定,云鯨掃地機器人J1從立項到上國外Kickstarter網站做眾籌用時三年之多。“三年磨一劍”,初拭鋒芒,便以眾籌114萬美元的成績占據機器人眾籌排行榜榜首,成為科技界一款現象級產品,資本方也向云鯨智能拋來了橄欖枝,獲得了清水灣資本、明勢資本和盈峰資本的領投,為進一步發力掃地機器人領域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
近期從云鯨相關人士處獲悉,云鯨掃地機器人將攜J1升級版回歸國內市場,并定于9月15日在中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