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Watch GT2,為我們帶來的驚喜不斷

2019-11-04 思甜 IT之家
瀏覽

華為Watch GT2 46mm系列已上市一個月的時間,今日42mm系列也開啟了預售,11月11日將正式開售,售價1388元起。

所謂「GT」,在汽車領域是指Grand Tourer,這個名詞被用以指代那些「高性能、可以于長時間下高速行駛、作長途旅行之用的豪華轎車」,而作為華為的旗艦級別智能手表,GT的寓意不言自明——它意指的是華為Watch GT的旗艦特質和長時間續航、強大功能。而顯然,升級之后的華為Watch GT2,更配得上GT這個名號了。

無論是在續航時間還是運動健康功能上,華為Watch GT2相比于前初代GT只會更加出色。

續航焦慮?不存在的

我用過的續航時間最長的「智能手表」,要數Garmin最新推出的fēnix6XProSolar。因為有太陽能充電鏡面(PowerGlass)的加持,在GPS模式下,ProSolar版fēnix6X這塊「萬元電子表」的典型續航時間可以達到66小時。

對于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在內的可穿戴設備而言,長續航可能是決定體驗最為關鍵的一個指標。可穿戴設備其實就是以穿戴這種無感方式將數字化信息「嵌」入我們的生活中,而續航時間如果偏短,設備本身就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干擾,這很大程度上也就讓穿戴式設備折損了本身的意義和價值。

理解了這一點,你也就可以理解華為WatchGT/GT2會如此聚焦于續航。

在初代GT的基礎上,華為Watch GT2的續航時間又有了增強。46mm和42mm款GT2的典型續航時間分別可以達到2周/1周,不過相較于第一代華為Watch GT2支持藍牙通話和本地音樂,使用場景增多續航時間卻仍舊夠達到了兩周。

GPS運動模式下,華為Watch GT2的續航時間分別從初代GT的22小時/10小時,提升到了24小時/12小時。在極限情況下,官方稱華為Watch GT2可以達到30天的續航。

當然,更難能可貴的是,GT2的續航升級,還是建立在尺寸壓縮的前提下,尤其是42mm款,它的整體體積縮減達到了17%?。

?46mm款,初代GT的表盤直徑和機身厚度分別為46.5mm和10.6mm,GT2的這兩項數據分別為45.9mm和10.7mm;42mm款,初代GT的表盤直徑和機身厚度分別為42.8mm和10.5mm,GT2的這兩項數據分別為41.8mm和9.4mm。

雖然使用華為Watch GT2的時間也只有幾天而已,所以不能確定在我的日常使用強度下它的實際續航時間有多長,不過上手的第一天,我特意記錄了下面這個使用強度下,它的具體續航時間:

自動軌跡GPS:關閉

智能家居聯動:關閉

連續心率測量:智能

APP通知:全部開啟(推送頻率大概為5分鐘/條)

壓力自動檢測:開啟

開學睡眠:開啟

接打電話:總計大概10分鐘

戶外騎行:65分鐘

連接藍牙耳機聽歌:30分鐘

除了并不是每天都會出門騎車,第一天上手華為Watch GT2的使用模式,基本上可以代表我日常的使用強度。第一天整整24小時使用下來,華為Watch GT2的掉電恰好在10%——如果每天的開啟GPS運動追蹤的話,按照這個掉電速度來看,GT2的實際續航時間完全上可以達到2周。

在縮減機身尺寸的同時提升續航能力,可能還是得益于它搭載的新麒麟A1芯片和智能節電算法2.0。作為GT2的性能核心,麒麟A1芯片對于壓力整體功耗的功用比較好理解,而智能節電算法2.0,根據華為官方的說法是,它可以根據實時識別的佩戴狀態,智能分配系統資源,比如識別到GT2取下時,自動調低的傳感器的監測和刷新頻率來節省電量,而在檢測到活動強大加大時,智能增加數據監測和刷新頻率。這一套智能算法可以根據手表取下/佩戴休息/佩戴運動等不同狀態智能分配系統資源,達到節省電量和增強續航的目標。

而關于這一套算法是否有效的問題,我簡單試過華為Watch GT2的取下靜置功率消耗為0.063W,而佩戴散步的功率消耗在0.07W左右,兩種狀態下,GT2的功率存在11%的差值,這個差值基本上可以歸為GT2的智能節電算法2.0的智能分配。

這一次,功能更強大

如果我們把智能手表從功能上分為「智能助理終端」和「專業運動設備」兩個極端,那Moto360和Garminfēnix可能會是這兩個極端的最好注腳——前者代表的是傳統手機廠商對「智能手表」這個概念的理解,而后者,代表的是專業運動廠商的理解。

不過正如我們所見,把智能助理終端一條道走到黑的Moto360已經飄遠,而從「專業運動設備」緩慢向「智能助理終端」靠攏的fēnix卻依舊能收獲人心。

Garmin和Moto的境遇證明了,智能手表的出路,在于融合智能助理終端和專業運動設備這兩個不同的屬性,而華為顯然是已經將這種理解注入到了華為Watch GT2的產品理念之中。

作為「智能助理終端」這一角色,華為Watch GT2可以為用戶提供的,包括了像是電話短信、通知同步、天氣推送、移動支付,以及鬧鐘、秒表、計時器、手電筒這類常用的功能。

這些功能雖然簡單,但是重要的是,很多時候它們可以讓你擺脫手機對你的束縛,比如,在公園騎車或者在家忙手頭的活兒的時候,我都會直接用華為Watch GT2來接打電話,而不是一定要把手機掏出來講電話。

這是華為Watch GT2的新升級功能之一。GT2內置了一個新的揚聲器單元,所以它是不需要和初代GT一樣連接藍牙耳機就可以直接用揚聲器來接打電話和聽歌的,這一點是華為Watch GT2的外觀上的最大變化之一,而且華為也為了升級「聽歌」的體驗,把GT2的內存空間升級到了2GB,所以你大概可以在華為Watch GT2里存儲最多大概500首音樂慢慢聽。

因為本身內部空間有限,而且GT2還必須保證的電池的續航時間要超過初代GT,所以奢求GT2的揚聲器音效會有多好顯然并不現實,不過我對這個揚聲器單元的音量的還是挺吃驚的,在車聲嘈雜的大馬路上,30cm的距離下,華為Watch GT2音量調到50%接聽電話人聲清晰響亮,跑步時候連接藍牙耳機聽音樂體驗是非常棒。

另外一個我會高頻使用的智能助理功能,大家可能也猜得到,就是移動支付。

和支付寶合作延續,華為Watch GT2也還是集成了支付寶付款碼功能,和表盤上的自定義下鍵綁定之后,在便利店付款時可以直接按鍵掃碼,方便快捷。而除了付款碼,GT2也還支持NFC交通卡,Android手機通過華為錢包的APP就可以直接開卡充值使用,深圳已經被華為錢包交通卡覆蓋,體驗非常好,地鐵過閘的時候抬手NFC就足夠。

而作為「專業運動設備」,華為Watch GT2也得到了升級。

華為Watch GT2相較于第一代運動模式增多,在健身房運動領域有了很大提升,覆蓋15種主流運動模式,包括戶外8種(跑步、步行、登山、徒步、越野跑、騎行、開放水域、鐵人三項)和室內7種(步行、跑步、騎行、泳池游泳、自由訓練、橢圓機、劃船機),滿足了白領人群室內健身的需求。此外,華為Watch GT2還新增了游泳心率監測功能,在游泳的時候也能進行心率監測,防止心率過高過低對身體造成危害。

在初代GT的基礎上,華為Watch GT2的功能繼續得到優化意味著它的專業性又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在運動細分類目和功能專業度方面,華為Watch GT2甚至已經可以堪比專業級的運動手表。

除了運動方面進行了升級,健康監測方面同樣有很多提升。例如華為Watch GT2新增早搏篩查功能,可以在家或者在公司隨時監測心率變化,發現早搏問題能夠及時提醒。華為Watch GT2還新增血氧飽和度檢測功能,可以測量人體血氧飽和度,判斷無精打采、困倦嗜睡等癥狀是否是因為血氧飽和度偏低導致。據了解打鼾人群、過度腦力勞動者容易出現此類癥狀,雖然我不是打鼾人群,但是經常加班熬夜,測量血氧飽和度還是很有實際意義的。

目前301醫院心臟健康研究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即將啟動睡眠呼吸暫停研究,華為加入了該項目,基于華為的心率和血氧檢測技術記錄整晚睡眠的心率和血氧飽和度,可以幫助分析睡眠呼吸暫停風險,相信未來華為Watch GT2在健康領域會有更多亮眼的表現。

整體來看,華為Watch GT2已經形成了一整套以運動輔助、生理監測為核心的運動健康功能,就拿簡單的跑步來說,GT2既可以在跑步的同時通過語音輔助和糾正跑步動作,也可以通過生理數據比如血氧、心率、步頻、GPS數據,給到我一整套數據分析我的運動效果,而在運動之后,它還可以分析壓力水平和睡眠質量,讓用戶對自己的生理狀態形成數據化的理解——而在我的理解中,這是可穿戴設備之于我們的最大意義。

典型的例子是,在拿到華為Watch GT2之前,我就已經計劃在深圳灣公園休閑騎行1小時,所以我一直有意控制心率在正常的熱身區間,也就是最大心率的50%-60%區間。而如果沒有華為Watch GT2這類可穿戴設備,我們其實是很難在運動的過程中來量化自己的運動強度,也就會面臨更高的運動損傷風險。

當然,說到「數據量化運動」,這其中肯定會涉及到數據精確性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數據的精準度還是和兩個因素有關:1.傳感器可靠性,2.算法模型可靠性。而且由于上游技術大同小異,這兩個因素中,又尤以后者更為敏感。

對于華為運動健康的算法模型,我自己倒是不會太過糾結,體外電子設備在定位、計步、氣壓、地磁這些方面的測量數據肯定會非常精確,而在心率、血氧這類生理指標上的測量存在誤差也是正常。而且考慮到華為本身進入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時間比較長(2014年開始),也是這個市場的大體量玩家之一,本身它也一直有贊助國內外的科研機構進行相關研發(可查合作機構包括哈佛醫學院CDB中心、北大六院、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所以在數據模型和數據精確度方面至少更有保障。

當然,歸根結底它還是一塊精致的手表

對于我而言,智能手表,首先,它得是塊表……我當然不是說智能手表不能是個手環,而是說,智能手表在工具的屬性之外,還是應該具備手表天然的裝飾品的屬性。

從裝飾品的屬性上來說,我還是挺滿意華為Watch GT2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華為Watch GT2的外形尺寸基本上與正常手表無異,換代之后的GT2,更輕薄,即便是搭配運動款表帶,佩戴感也足夠舒適。

雖然是配備AMOLED屏幕的「智能表」,不過華為Watch GT2的還是刻意采用了手表常見的設計元素來消除隔離感,包括模擬表耳,46mm款的凹雕時刻3D曲面玻璃,如果不抬腕亮屏,你很難發現這是一塊華為出品的AMOLED屏幕智能手表。

單看1.39英寸46mm款的454×454像素AMOLED屏幕,分辨率是足夠的,屏幕整體的顯示效果精細,而且LiteOS和華為運動健康APP也提供了豐富的表盤款式可選,定制化內容非常豐富。

至于華為Watch GT2是否符合你的品味,我拍了一組實拍圖,你也可以參考:

無論考慮續航,還是著眼功能,華為Watch GT2都是一塊更強大的智能手表;無論是從裝飾品屬性審視,還是從工具屬性考量,華為Watch GT2也都是一塊更成熟的智能手表。

從華為Watch GT2身上,可以明顯看到華為對「智能手表」這個概念與眾不同的理解和認知,這可能會讓華為這個智能手表系列,持續不斷地為我們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