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簽名迎來區塊鏈應用突破,上上簽業內首獲區塊鏈存證技術專利

2019-11-01 李思綺 IT之家
瀏覽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一舉激發了公眾對區塊鏈技術的關注熱情。近日,中國電子簽名行業的領跑者上上簽電子簽約率先獲得行業內首個區塊鏈存證技術應用專利“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數據存證的高效處理方法”,標志著電子簽名+區塊鏈存證技術實踐迎來新的突破。

相得益彰,電子簽名成為區塊鏈技術先行落地領域

區塊鏈技術是基于分布式架構來生成和存儲數據的新興技術,其最大的特點是數據一經存儲,任何一方都難以篡改或刪除,高度契合電子證據的司法存證需求。因此,自區塊鏈技術逐漸進入商用階段以來,對數據存證有著強需求的電子簽名行業一直被認為是最適合區塊鏈技術率先落地的應用領域之一。

2018年6月和9月,杭州互聯網法院、北京東城區法院分別在兩起案件的審理中,對原告使用區塊鏈技術存證的電子證據法律效力予以確認,并同時明確了區塊鏈電子存證的審查判斷方法。隨后,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審議通過《關于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明確規定“以電子簽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證據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術手段固定的電子數據,能夠證明其真實性的,互聯網法院應當確認”,此舉為電子簽名與區塊鏈技術的深度融合再添了一把火。

業內唯一入選“可信區塊鏈聯盟”,上上簽上鏈合同數量持續領先

作為中國電子簽名行業領跑者,上上簽早在2016年就開始了對區塊鏈領域的探索。2018年3月,上上簽通過自主技術研發,在業內率先正式上線了區塊鏈電子存證技術。客戶的注冊、實名、合同發送、合同簽署等結構化業務數據都將在哈希處理后分散化儲存在區塊鏈中,由多方節點實時記錄、跟蹤和審計,額外保護了數據的安全性、真實性,顯著提升上上簽客戶電子合同證據的公信力。

2018年4月,工信部信通院正式成立“可信區塊鏈聯盟”,百度、阿里、騰訊、京東金融、微軟、Intel、SAP、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中興等159家單位加入聯盟。其中,上上簽不僅成為電子簽名行業內唯一入選的理事單位,更受邀參與了《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可信區塊鏈測評方法》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電子簽名行業加速落地。

在2018年11月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上上簽再度發力,與螞蟻區塊鏈達成戰略合作,聯合推出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簽約平臺,并同時接入杭州互聯網法院司法鏈,實現了電子合同上鏈、在線存證出證、線上訴訟等一系列流程快速辦理,切實幫助企業縮短訴訟周期,降低維權成本。自此,上上簽電子簽約平臺上簽署的每一份合同都已接入杭州互聯網法院司法鏈,上上簽平臺的上鏈合同數量保持業內領先。

業內首獲區塊鏈存證技術專利,上上簽合同安全再升級

雖然區塊鏈技術在助力電子簽名數據存證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二者的深度融合也存在一項難點:區塊鏈采用多節點共同存儲的方式,因此會影響數據處理速度。對電子簽名行業而言,金融保險、人力資源服務等場景下,客戶往往需要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簽約需求。當每一份合同都“上鏈”存儲,就對電子簽名服務商優化系統性能、提升數據處理速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憑借在區塊鏈領域的持續探索,上上簽成功攻克了這一難題,并取得行業內第一項區塊鏈技術應用專利——“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數據存證的高效處理方法”。結合電子簽名的高并發需求,上上簽通過去除無關性能、簡化架構、不斷優化節點等方法打破效率瓶頸,實現每秒處理4000+簽章,單日最高可處理3億+簽署量,在電子簽名+區塊鏈應用領域已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區塊鏈技術的深度應用也讓上上簽具備更高的合同安全保障,在銀行、保險、央企、政府機構等領域收獲大量頭部客戶。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匯豐銀行、中信銀行、長安銀行、貴州銀行、寧波銀行、昆侖銀行、武漢農商行、亞太財險、長生人壽、信美相互人壽、中儲糧、南鋼、陜煤、河南省電子口岸、上海市仲裁委等都在使用上上簽的電子簽名SaaS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