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畫質芯片的重要性,可能不需要我多說什么了

大家都知道,SOC處理芯片對于如今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非常重要,它扮演著“大腦”的角色,將CPU、GPU、RAM、通信基帶、GPS模塊等部件整合在一起,并通過處理和發送大量指令來幫助用戶實現各種功能。可以說SOC的性能將直接決定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運行的流暢性,所以很多人在購買手機時都會關心其采用了什么型號的SOC。
對于電視而言,也有一顆類似SOC這樣的大腦——圖像處理芯片。這顆芯片將對電視的畫質表現同樣產生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只不過它并不像手機SOC那樣可以通過跑分的形式來量化性能,因此很多用戶在購買電視時并沒有對其引起足夠多的重視。
很多人認為電視面板才是決定電視實際色彩效果的因素,但這個觀點只對了一小半。其實決定最終色彩表現的除了面板之外,還有圖像處理芯片的性能。作為電視的大腦,圖像處理芯片的任務非常多,包括還原信號源圖像的細節、進行動態補償、彩色校正及還原、視頻信號降噪、進行色彩管理和對比度管理等等,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與電視面板進行緊密配合,呈現出更好的畫質表現。這就好比同樣的食材,米其林廚師的手藝和家常飯店廚師的手藝最終呈現出來料理的口味是截然不同的。
看到這你應該已經明白,如果要提升電視的畫質表現,圖像處理芯片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比面板更為重要。業界知名的生產面板的供貨商就那么幾家,素質也并沒有太大差別。而圖像處理芯片則真正能體現廠商的技術研發功底。想要設計和研發一款性能優異的圖像處理芯片,需要擁有多年的研發經驗和身后的技術功底,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打磨出一款優秀的芯片。
眾所周知,華為在顯示芯片領域已有多年的技術積累,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首顆海思4K電視芯片;從2016年開始,眾多電視廠商的高端產品均采用了華為海思芯片。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市場國產芯片占有率已提升到60%左右,華為海思就占領了國內一半以上的市場。
對于掌握“核芯”科技的華為來說,已經具備了終端-軟件-芯片的垂直整合能力,在打造智慧生活的智能硬件上有著其他廠商不可比擬的技術優勢。對于華為新發布的智慧大屏,業界與各大媒體把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了AI攝像頭和HUAWEI Share?等智能交互的體驗上,其實,作為家庭智慧娛樂中心的大屏產品,它的畫質表現同樣值得稱道。
華為智慧屏搭載的海思鴻鵠818芯片,是繼麒麟、巴龍、鯤鵬、昇騰、天罡之后,又一款完全國產自研的強勁性能芯片。其獨特的綺光異彩畫質引擎包含了MEMC動態畫面補償、高動態范圍成像(HDR)、SR超分、DCI動態對比度增強、ACM自動色彩管理、LD分區控光、NR降噪等7大畫質算法。通過運動預估與插幀技術能夠提升動態畫面的流暢性,讓球賽、動作大片等高速運動的畫面告別拖尾;全方位提升畫面清晰度、對比度,色彩表現。
我們知道,目前主流的顯示設備刷新頻率為60Hz,我們在看24幀節目的時候,畫面會通過叫做pull up pull down的方式,增加重復幀。這種方法并沒有給視頻添加新的畫面內容,運動畫面的質量也沒有得到真正的改變,在遇到高速運動場景時(比如球賽)就會出現“拖影”或者“模糊”的情況。MEMC技術實現的原理就是通過估算物體的運動軌跡,根據前后畫面的關系,智能地計算出這個過程中,畫面中的運動元素應該的樣子,然后生成在視頻源中本身沒有的畫面,并插到原始幀之間,從而讓畫面顯得更流暢。
一些低端電視之所以不支持MEMC技術,就是由于芯片性能的限制。而鴻鵠818智慧芯片的MEMC動態畫面補償技術,通過增強的Halo消除處理、Deblur&Dejudder處理、小物體處理等能力,在各種復雜的運動畫面中,計算出更加合理的補充幀,從而讓畫面看起來更加自然流暢。因而,圖像處理芯片對畫質表現的提升不言而喻,尤其是MEMC等畫質增強技術對畫面的最終效果影響更為至關重要。
華為智慧屏作為客廳的“新物種”,其通過智慧交互、音畫體驗等全方位升級,為產業帶來了全新的價值,讓智慧“變大”。同時,鴻鵠818芯片的誕生,也給智慧大屏的音畫表現帶來了質的飛躍,并帶給用戶更為豐富多彩的高品質娛樂生活。如果你是一名對畫質有著極致追求的體育愛好者、電影發燒友或者游戲達人,那么華為智慧屏的畫質表現一定會讓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