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能獲諾貝爾獎?野依良治:研究主要靠興趣驅動

2019-10-30 王樂樂 新浪科技
瀏覽

10月30日消息,今天,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未來國際大科學論壇”上,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發表了化學家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相關主題的演講。

野依良治介紹說,因為自己職責的原因,他非常的關注SDGs,這是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的。他謙虛地說自己是一個非常渺小的化學家,但是要有播種才有收獲。

在大學當中,野依良治的科研工作都是由個人興趣所驅動的,他希望今天年輕科學家也可以依照這樣來做研究: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做研究,同時也為人類做出貢獻,做學術研究要來自于自己價值的驅動,而不應該受到外界壓力的推動。

工業革命之后,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出現了,而且愈演愈烈,因此聯合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目標,總體的目標是不應該落下任何一個人。

野依良治認為,現在全球科技發展需要各國的貢獻以及各個行業的貢獻,即便是一個很小的科學發現,可能都可以幫助可持續目標的實現。他認為SDGs的實現會帶來非常多的市場機遇與經濟利益,如果我們現在不播種,未來就不會有收獲。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共設置了8大主題峰會,65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菲爾茲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100余位中國兩院院士、世界優秀青年科學家共同出席,深度對話。圍繞宇宙、空間、航天、光子、氣候、能源、生命、基因等將改變人類命運的話題,打造人工智能算力算法、腦科學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創新藥研發與轉化醫學、生命科學、碳氫鍵與新化學、新能源與新材料、黑洞與空天科技、經濟與金融等主題峰會。

以下為演講全文:

各位早上好,我是一位化學家,上一周我接到通知要在這么一個重要的會議上發言,根據今天的主題,我打算選一個小科學的話題,而且我不會講一些很戰略性的東西,我非常相信偶然性。

因為我自己職責的原因,我非常的關注和持續發展目標SDG,這是聯合國2015年提出的,我是一個非常渺小的化學家,但是要有播種才有收獲,這是我今天要講的主題。

在大學當中我的科研由我個人興趣驅動的,我希望今天在座年輕人也可以這樣來做研究,根據你自己的條件來做研究,也同時為人類做出貢獻。在學界我們的研究一定要創造價值,要是來自于自己價值的驅動,而不應該受到外界壓力的推動來做研究。我們看到從工業革命之后有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聯合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目標,總體的目標是不應該落下任何一個人。

這當中目標很多都需要依賴科技發展的每一個目標都是沒有辦法靠一個科研人員來實現的。老實講在我們大學讀書的時候,我們其實沒有要求去預見未來的問題。回顧過去,我發現所有的危機都是跟科學技術發展相關聯的。

現在全球科技發展需要各國的貢獻以及各個行業的貢獻,即便是一個很小的科學發現,可能都可以貢獻給可持續目標的實現。這就是為什么需要各位年輕人勤奮努力,我今天來到這里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故事,我只是很多科學家當中的一個,作為化學家我是很自豪的,化學不只是一個觀測的學科或者理解自然的學科,化學可以幫助我們從幾乎零成本東西上創造出很高的價值。其實人造的物質和材料決定著我們生活的質量。

催化反應尤其重要,因為我們如果要生產重要的化合物,而且是以節能有效環保的方式實現,只有通過催化劑才能實現。我一直以來都在研究,我們的生物當中有很多的屬性,分子也有左手分子和右手分子,我們可以看到對應體,他們相互映射但卻不一樣。

這里給大家舉的例子是撒利多胺,在60年代,在歐洲做了相應的研究,右手分子是非常好的鎮靜劑,左手分子卻可能找到聚積型,這樣的情況應該是我們不惜成本去預防的。我們來看一下SDG的第12條,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需要更好利用氫氣,因為氫氣化學是非常許多的化學,這個我自己的招聘,50年前我在哈佛讀博士后,做了一個加氫反應,當時有其他同事幫忙我。

這次在美國的經驗讓我進一步關注不對稱催化反應,我在日本退休以后進一步做了很多研究,我們的方法要用BI、NAP過度金屬催化劑,大家看到上面有晶圓子,還有碳氫鍵,我們需要選擇左手分子或者右手分子,投入RBINAP過渡金屬催化劑的氣性環境的發現,我們可以高效制出很多化合物,之后也有非常多的行業應用,應用到了香氛行業還有醫療行業。

比如一些抗生素,或者是香茅醇等等,不對稱合成可以應用到其他的反映當中,高砂國際公司在1983年開始進行薄荷純合成的研制,之后這樣的方法在35年時間內被各個地方采用。

回顧我小小的成就,對于社會的影響是什么呢?除了經濟上的效應還有什么影響?在1992年美國藥監局出了外銷權轉換的指南,這鼓勵醫藥公司去制造有活性的左手分子或者右手分子。在日本這方面的發展也是對美國政策的改變做出了貢獻。

我們科學上的成就關于不對稱催化反應的科研,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綠色化學也就是SDG第12條,但是與此同時能夠貢獻給第三條健康于扶持,第九條工業創新以及基礎設施。我們也可以貢獻給第17條,未來SDG實現相互合作,我們需要跟行業密切合作才可以實現進步。

我們不對稱氫化反應在全世界廣泛應用,我記得最清楚應該是1966年,53年前,我們發現的時候,這其實是大概總結了一下,由我們好奇心驅動的科研,我們發現通過有機金屬配合鎢不對稱催化方法,當時我們看到選擇性是非常低的。

我們通過使用有機金屬配合鎢進行催化,這現在已經成為行業標準,我也跟其他幾位科學家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是我科研生涯當中最重要的一刻,當我們第一次發現這個時候,有一個學生也在實驗室,他讀了博士之后,加入了住友,在那個地方開發了其他的反應,通過不對稱環炳烷化來生成聚酸鹽殺蟲劑,那個時候,我們有這樣成就已經覺得很厲害,最近一些年我們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我們一直非常支持SDG,住友化學也開出一個科技,持久防虐殺蟲蚊帳。這樣一個發明,可以用來制造,防瘧疾殺蟲蚊帳。在五年期實現他們成功生成了變綠聚酯,每一年都有3-5億人被瘧疾感染,就是因為蚊子的叮咬。而且他們有超過100萬的小孩都是因此而喪生,通過住友化學工藝,把蚊帳免費提供給坦桑尼亞居民,現在有8千人參與當中。

在坦桑尼亞之后又覆蓋到全世界各地,除此之外我也要跟大家介紹SGSS櫻花女校,是2016年開放的,是由政府機構在坦桑尼亞支持的。在坦桑尼亞這所學校(人名)是一個中心人物,在去年過世了,他對于學校建成非常的重要。櫻花女校的學生,在坦桑尼亞這個國家,當然這是一個男性主導的社會。女孩沒有辦法獲得跟男孩同樣的權利,我們的女校希望培訓我們的學生,讓女性能夠成為未來的科學家,老師等等,這些女性我們希望她們能夠成為在科學,數學方面的女性領袖,而且跟日本能有很好的關系,貢獻給自己未來國家的發展。

我自己其實在獲取SDG過程當中,我并沒有什么成就,我覺得應該要感謝著有化學這些研究人員,還有全世界政府機構的支持,我們才實現了很多成績。這所女校其實讓我覺得很暖新,而且也讓我看到新的信息,也讓我很感激。

我們現在面臨很重要一個問題,在我們發現了自己反應劑之后已經過了50年,沒有人想到,這么小的一個發現會對于全球的福祉有這么大的影響。這告訴我們什么呢?什么樣的原因造成了我們的發現,學界,行業,政府,各行各業都必須要重新思考我們面臨的問題。

我也是非常驚訝發現,我們當時很小一個動作卻能夠貢獻給可持續發展目標第一條,第四條,第五條。消除貧困,高質量教育,性別平等,在這么多目標當中最重要就是第17條,為了實現目標相互合作。這些都是社會的目標,遠遠超越了科技的范疇。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跟日本我們都必須要起到積極的作用,貢獻給SDG的實現,在座今天年輕人,如果你們是在學科學,你們對于目標實現至關重要。

我們應該把目標作為取得進步的機遇,SDGs實現會帶來非常多的市場機遇,與經濟利益,如果你們現在不播種,未來就不會有收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