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操作之后,運營商或將實現正增長

近日,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相繼公布了2019年前9個月的經營情況(由于長期以來的慣性,中國電信一直都是最后一個公布經營數據的)。中國移動營收和利潤均為負增長,這基本符合分析人士的預期。雖然中國聯通的凈利潤完成98.23億元,同比實現增長11.9%,但是營業收入和通信服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均為負增長。逆轉負增長已經成為包括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內的行業玩家的共同需求。
一、負增長已經成為通信行業的主基調
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聯通營業收入完成217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18%;其中通信服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為人民幣1985.32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74%,跌幅較今年上半年的-1.1%有所緩和;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盈利為人民幣98.23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1.9%。
今年1-9月份,中國移動營運收入為人民幣566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2%;其中,通信服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為人民幣5130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EBITDA為人民幣22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股東應占利潤為人民幣81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9%。
從上面的圖表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經過三個月的發展,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營收縮減規模都變小了,這是非常可喜變化。然而即便如此,通信服務收入負增長的規模還在擴大。雖然中國聯通的通服服務收入變化幅度不大,但是主業仍然拖累了整體收入的增長。
二、移動業務已經成為營收增長的拖累
三家運營商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移動業務收入一家獨大,而且是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也顯示,移動業務占收入高達68%。用牽一發而動全身來形容移動業務的作用一點也不為過。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成也蕭何敗蕭何,移動業務已經成為拖累。
來自中國聯通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移動主營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6.1%,至人民幣1,177.33億元。我們暫未查詢到同樣期間內,中國移動的移動業務收入變化情況,但是從上半年的情況推測看,其變化很難逆轉趨勢。最簡單的旁推就是家寬、短信、新業務等都是正增長,所以唯一的拖累就是移動業務。
在移動業務中,語音早已經是夕陽無限好,流量現在也正在隨之而去。雖然短信業務的大幅增長以及其收入的穩定增長,但是短信業務是小馬拉大車,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難扭轉行業走勢。
從業務發展的軌跡看,4G發牌之后的流量經營初期,運營商為擴大流量增速而放任微信等OTT業務對傳統語音的替代。現在語音業務長期保持負增長,其中運營商曾經的養虎為患、飲鴆止渴效果已經非常明顯。
三、穩定移動業務收入是解決增長困境的抓手
固定通信業務雖然長期保持正向增長,但是囿于其規模較小,即便有增長,短期內也無法起到逆轉趨勢的作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業務,雖然增速喜人,但是大都處于培育市場的“王婆賣瓜自賣自夸”階段,用成本換收入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其收益大概率為負值。
綜合各種業務情況之后,固網家寬業務在經歷大建設、大爭奪之后正逐漸進入收獲期。從近期運營商的動作看,穩定或者刺激家寬收入增長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增收舉措。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移動不但下架“免費贈送”,而且還上調了融合套餐中贈送家寬的門檻。從家寬用戶的ARPU變化從32.9元下降到32.7元,或許進一步刺激了中國移動改變曾經的負效益經營。
雖然固網家寬的前景可期,但是從其收入增長貢獻看,遠遠談不上“雪中送炭”。從全流量經營的角度看,畢竟4G對固網家寬也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2018年的數據顯示,固網家寬收入僅僅增長了100億元,其對營收增長的貢獻還需要進一步擴大。
新增用戶能否將曾經一樣是收入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從目前有限的數據推測的結果當然是否定的。原因也非常簡單,從下面用戶增長數據就可以得知,即便用戶大規模增長了,其移動業務也為同步增長。所以,運營商過去那種一味血拼新增的做法意義還有多大?當然,中國電信的情況,還需要大家更深入的分析。
綜上,穩定移動業務收入規模已經成為保障營收正增長的主要抓手。語音雖然長期被替代,而且未來的前景也比較灰暗,但是其價值貢獻仍然值得大家重視。強烈建議運營商對套餐內的語音進行擴容,并進一步下調套餐外語音單價。至于提升流量對收入的貢獻,從目前的情況看,除非提升流量平均單價,否則依靠流量消耗量的增長來拉動其收入增長已經越來越不可行。
大家都知道流量占收比最高,是主要的發力方向。但是現在應該擺脫靠單一業務拉動收入增長的慣性思維。現在一方面需要重新評估流量和語音的效益,另外一方面重新規劃營銷費用的投向,用來刺激高效益業務增長。新興市場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非常重要,但是傳統業務是當前的主干必須保持相對的穩定。畢竟沒有增長,行業的發展前景難以保持。